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要求各国纷纷变法,实行君主集权,建立更严密的管理体制;思想上诸子百家纷纷提出自己改变社会的方案,互相争鸣。以上内容说明战国时期(     
A.社会出现多方面变革B.商鞅变法促使社会变革
C.统一战国发展的趋势D.百家争鸣为变革找方向
2023-01-05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中国历史》

材料三: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五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中图一人物是谁?,分析图一人物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原因是什么?图一和图三的两位人物在治国主张方面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材料四中汉武帝听取董仲舒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4)以上四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什么趋势?
2024-03-2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材料二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担的历史使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而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次“整合与凝聚”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春秋战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
2024-02-2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强调民心向背在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作用。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儒家这种思想,出发点是为了统治者统治地位的稳固,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点,确是古今中外屡试不爽、颠扑不破的真理。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时间

史实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分封制逐渐瓦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

各国变法

百家争鸣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国灭掉东方六国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思想,并指出儒家思想的出发点。
(2)阅读材料一,从以下两个观点中选择一个,然后提取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观点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观点2:秦朝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2024-02-20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金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

材料二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今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战国时,七国文字书写各异。秦统一后,但国家事务繁多,篆书笔画很多,于是产生了一种更为简易、书写更为方便的隶书。

材料三   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字体。魏晋时期

材料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重大史实?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象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演变的趋势。(不能照抄原文) 并简析秦统一汉字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书法艺术在魏晋时期发展的条件(不能照抄原文)
(4)根据材料四,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2024-02-0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谁?

材料二: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是什么?

材料三: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时期……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及凝聚的核心。秦汉的统一与边疆的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

——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为适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迁都洛阳后,北魏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鲜卑人……等。这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为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4)根据材料四,指出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哪场改革?列举改革的一项具体措施。
2024-01-2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距今8000年左右,来耜等翻土工具用于耕种,原始农业逐渐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各种学说蓬勃兴起,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纸逐渐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图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图二《汉代讲经图》       图三《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国经济史是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是把握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思想、艺术、社会生活等发生、发展、演变的原因、内在关联及趋势的基础。

——《中国经济史》


请完成:
(1)任务一:整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分类整理材料一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领域历史现象(事件)历史影响

经济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战国时期




造纸工艺的改进

(2)任务二:建构联系。任选材料二的一幅图片,对照任务一的表格,说明其与材料一之间的内在联系。
(3)任务三:认识历史。概括材料三的观点。
8 . 赵吉惠《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中提到:“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彼时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这反映了当时出现的局面(       
A.百家争鸣B.各国争霸C.思想统一D.君主专制
9 . 夏商周时期的单元主题是早期国家建立和社会变革。请同学们一起参与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工具变革】

材料一:


       图1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                                          图2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
【政权动荡】

材料二:从春秋以至战国,诸侯之间相互并吞,大国争霸激烈。这看起来像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其实正是在这个过程……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王国。战国七雄进一步兼并的结果,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次统一的秦、汉皇朝。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制度变革】

材料三: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经济
废除井田制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攻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节选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思想争鸣】

材料四: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把进,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所,实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回答春秋战国时期在不断的征战中出现的趋势?
(3)结合所学回答表格中A处的内容。

(4)材料三中的哪项措施能促进农业的发展?商鞅变法和秦的统一有何联系?
(5)结合所学回答材料四是战国时期的哪一局面?简要介绍法家韩非(子)的政治主张。
2024-01-2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春秋战国是一个割据征战的时期,也是我国一次历史大变革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追根溯源】

孙老师从(美国)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节选了如下一段材料: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成,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学术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虎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之地则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国之地主要接受……的学术。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学术领域的什么局面?你认为秦国主要接受了材料中哪一学派的思想?
【争霸兼并】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经过春秋近1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春秋初年有百余国,战国初年只有20余国,后来仅剩7国。战国时期各国的战争更为频繁,比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更加激烈、频繁,规模也更大。

——人教版《中国历史》教科书


(3)小史同学在阅读了上段材料后,绘制了《战国七雄示意图》(如下)。请帮他在横线上填写出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

A: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列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①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
②春秋到战国诸侯国显著减少,说明统一趋势加强。(     )
③战乱频繁,战国时期比春秋时期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