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关注历史教材的目录,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下图,横线处应填(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______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百家争鸣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 . 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入(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________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百家争鸣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华夏之祖的传说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3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有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图2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情况。


材料二     《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呜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中的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
2023-10-0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材料一是某学校历史兴趣学习小组绘制的思维导图,请将①②③④处补充完整。

材料二   它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中外历史纲要(上)》


(2)材料二中“源头活水”指哪一思想局面?根据材料写出其影响。
2023-03-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国家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                  图2殷墟遗址                         图3铸有武王伐纣铭文的青铜簋

材料二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图4铁制农具                                      图5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三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摘编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图1遗址经考古学家认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都城,请你说出此王朝的建立者。图2为殷墟遗址,此遗址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图3中所反映的武王伐纣的战役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方伯”指什么?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哪一社会现象?从图4、图5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
(4)根据材料四,指出诸子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结合所学概括诸子学派相互争鸣相互融合,形成了怎样的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春秋时期,“礼崩东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甚至“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五霸称雄,战国时期,七雄互相攻伐,据统计,公元前722-前464年的259年中,只有38年没有战争,而在公元的463到前222年的242年中,没有战争的年份少于89年。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常,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您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的繁荣局面。

——部编版七上教科书


(1)材料一图片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材料二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怎样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商君“决裂阡陌,教民耕战”的农业措施,并归纳出商君变法的影响。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代表的历史事件。
7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材料二: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在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西周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造成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记录的是春秋时期哪位思想家的言论?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4)根据材料四,归纳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
(5)材料四局面的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6)根据载体不同,史料可以分为①文字史料、②实物史料、③口述史料等类型。请指出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属于上述哪种类型(写出对应的序号即可)。
2023-07-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社会的大动荡必然引起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大变化。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大变化”体现在
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焚书坑儒”政策的实施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推行D.太学成为国家最高学府
9 .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春秋战国的社会变化”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政治形势】

材料一


   
(1)该图反映出春秋时期怎样的政治状况?春秋时期的这一政治状况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思想交锋】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思想和文化经历了一次伟大的“突破”。一批又一批思想家先后涌现并成为中国思想的象征或代表,他们纷纷立说,成一家之言,使中国历史第一次享受了思想自由和争鸣的蜜果,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基因。

——摘编自《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2)材料二中“伟大的‘突破’”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哪一局面?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次“伟大的‘突破’”产生的影响。
【古圣先贤】

材料三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为政以德”。

——摘编自《历史上的那些名人》


(3)材料三中的“他”是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在教育方面的思想主张。
2023-06-1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以下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4       夏商周的更替
5       青铜器与甲骨文
6       动荡的春秋时期
7                      
8       百家争鸣
A.原始农耕生活B.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C.秦末农民大起义D.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2022-01-2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