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谁?

材料二: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2)材料二中“这时期”是哪一时期?据材料,归纳“兼并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是什么?

材料三: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时期……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及凝聚的核心。秦汉的统一与边疆的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

——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为适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迁都洛阳后,北魏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鲜卑人……等。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为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4)根据材料四,指出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哪场改革?列举改革的两项具体措施。
2023-10-16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丝绸之路是东西文明交流的桥梁。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如造纸术、冶铁技术、水力技术、金银器皿和工艺品等源源不断地传播到西域,中亚、阿拉伯和地中海欧洲区域。罗马帝国、阿拉伯大食帝国、印度的科学技术和知识,如天文学、历法、数学、医药、制糖技术、制玻璃技术等传入中国。

——摘编自李明伟《丝绸之路研究百年历史回顾》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摘编自刘玉才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四: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材料一中描述的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哪一局面?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局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和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认识。
2023-08-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请你加入历史探究小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摘编自赵吉惠《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三   东汉末年疫病大流行,他目睹百姓的痛苦,“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出了著名的医药学著作。这部著作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材料四   汉字书写在东汉以后发展成为专门的艺术,东晋时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下图是东晋时期的代表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材料五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摘自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是春秋时期哪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被其弟子整理成书,书的名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诸子百家熠熠生辉”是指什么局面?文中“释”于何时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所述的“他”是谁?他写了哪一部著名的医药学著作?被后世尊称为什么?
(4)材料四中作品的作者是谁?后人尊称他为什么?
(5)根据材料五,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4 .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

__________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1)请将材料一中空缺处补充完整,并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字演变的特点。

材料二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不同思想间的融合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例如荀子,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却吸收庄子和道家的天论,而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另如杂家,“兼儒墨,合名法”,用拼凑式的做法把各家思想综合起来……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的这些趋势,为汉初的思想融合以及意识形态的最终确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摘编自王博《奠基与经典:先秦的精神文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发展的趋势。材料二中“意识形态的最终确立”与汉武帝推行的哪项措施有关?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小唐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后,想编写一本《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以下是他的部分目录,请你帮他完成:



(3)请参照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将第二章A处的内容补充完整。按照第一、二章的样式续写第三章B处目录。

材料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民为邦本、为政以德”对我们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2023-02-0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几千年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活跃】

材料一: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异常活跃”的局面被称作什么?

【制度创新】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中国古代主要政治制度”思维导图构建完整即明确写出①②③④的名称。

【经济发达】

材料三:四川境内只流通铁钱,铁钱分量重,单位价值比铜钱低,买卖商品用铁钱极不方便,不能适应大额异地贸易交换的需求。当时成都富商大贾云集,商品交易日增,所以,富商就把现金交付本地殷实商铺,收款商铺把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入用楮纸制作的票券,交给存款方。这样,四川商民之间,建立了一种类似飞钱而又只在一省区域内流通的交子。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北宋政府鉴于私交子的信用不足引起的债务纠纷,在四川设置益州交子务,派京官二人担任监官,主管交子发行兑换,史称“官交子”。

——摘编自刘汝明赵文龙何成刚《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经济与社会生活》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货币的演变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文化灿烂】

材料四:元曲与诗词是完全不同的,它直抒胸臆而不曲折隐晦,一般采用民间俗语而不用文绉绉的话语,叙述那些大家都知道的东西而不是说那些生僻晦涩的东西。这是因为它都是讲述古人的事情,让百姓都能看懂听懂,而不同于文人学士抒发自己情怀的作品。


(4)材料四说明元曲的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一写你还知道哪些优秀的中华文明成就。
2023-02-2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家争鸣”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至于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各家都有尖锐的批评,其极致处,则要君主完全以法为教,扫除异己……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征。

材料二: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剑桥中国秦汉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书同文”的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以中华文化为主题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7 . 了解社会思潮的演变是我们深入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方面是各家之间的论辩和冲突使得各自的论题和特点越来越突出,相应地,与其他学派之间的界限也就越来越清楚;另一方面,却是各家不断地把其他学派的某些因素吸收消化,因此思想综合的程度越来越高。……这两种趋势并存在战国时期的思想发展中,而且越到战国的后期,它们表现得就越加明显。究其原因,既是思想发展本身的内在规律使然,也和政治因素有重要的关联。……这些都为汉初的思想融合以及一统奠定了基础。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战国时期学派林立,请列举其中两个著名学派。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战国后期思想领域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指出这样的趋势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人们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和追求幸福而订立社会契约;为维护契约的权威就要制定强制性的法律;法律既是维护人权的需要,它就只能是世俗的,而不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因而立法的基础是人的理性……在国家中没有比法更高的权力。这一切就是启蒙运动中提出的法治观念的主要含义,核心要求是用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贵族为标志的封建特权。他们的卓越见解为资产阶级革命和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启蒙思想家们认为法治有何作用。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关系。

材料三:在马克思亲自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第一国际”等国际工人组织相继创立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历史上社会思想潮流的认识。
2023-01-05更新 | 90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凤鸣山中学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请写出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哪个朝代?

材料二   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摘编自赵吉惠《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2)材料二中“孔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什么?根据材料回答,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比较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3)材料三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2022-03-1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制定了以下活动方案,请你参与完成。
活动一【读图学史——时空观念】
(1)据材料,找出两个结束国家分裂、完成统一的朝代。

西汉

东汉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东晋


活动二【提取信息——史料实证】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华夏族人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匈奴、东胡、戎、越等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战争,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交融。这一交融兼并过程,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南地区的汉族与少数民族联系加强,长江中下游的山越和汉族共同开发了江南,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氏、羌等族与汉族联系日益密切。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交融,这次大交融的高潮在南北朝时期。
(2)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概括出民族交融有哪些方式?任举一例说明材料中的孝文帝是如何使鲜卑族实现“汉化”的?
活动三【分析史实——历史解释】

材料一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与希腊的古风到古典时代不仅在时间上大体相当,而且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时代特征上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普通人有了更多的发财致富和向社会上层攀升的机会,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

——王大庆《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3)从思想史的角度,举例说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
活动四【提升认识——家国情怀】
(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何认识?
2022-02-2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华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赵吉惠《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材料三 要认真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材料一中左图文字的名称。此文字的发现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是春秋时期哪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3)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伴随着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邻域出现了怎么样的繁荣局面?
(4)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021-03-1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