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7 道试题
1 .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中国历史上雄才大略的杰出帝王,他们为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实施了许多措施,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展有杰出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什么了制度替代“古封国制”?这一制度对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的哪一措施?该措施在当时产生了什么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中什么制度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4)历史上常将“秦皇汉武”相提并论,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秦皇汉武”的认识。
2023-12-11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文华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古封国制”源于哪一制度?材料一认为郡县制与“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相比,有什么主要的特征?
(2)依据材料二中“汉皇帝”是历史上哪位皇帝?他下“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统领中央机构的任一官职名称及职责。
(4)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2023-12-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公元前207年,它就覆灭了。不过,尽管它的统治是如此的短命,它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第一次大革命”指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深刻而持久的烙印”是哪一制度?为巩固统一、它在经济、文化上采取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023-12-0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统一是中国历史的大趋势,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推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也促进我国科技文化的进步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体制创新】

材料一   自秦朝统一……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地方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地方体制”指的是什么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个体制”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材料三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摘编自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


(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和汉武帝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汉王朝利用董仲舒的教化思想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四


材料五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成立专门铸币机构,铸造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的货币。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四中两幅图片信息写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阅读材料五,写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的措施。
【对外交往频繁】

材料六   丝绸之路示意图



(4)依据材料六,指出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哪个历史事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
【科技文化繁荣】

材料七   孔子的思想学说以礼、仁、中庸等为基本内容,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希望社会和谐、人心和顺。自春秋创立,经两汉时期的独尊……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


(5)材料七中,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两汉时期的独尊”与汉武帝采取的哪项措施有关?战国时期,我国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材料八   我国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就有了纸,东汉对造纸术进行改进,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此后纸张开始代替竹帛……

——摘编自刘燕华主编《生存与科技》



             张仲景像及其所著《伤寒杂病论》
(6)依据材料八,指出张仲景在我国古代医药学方面的历史地位。指出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的历史人物。
(7)综合上述材料,从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发展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023-11-25更新 | 3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袤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为了防止再次分裂,……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中实行的官僚制度,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1)材料一中“广袤的统一帝国”的建立者是谁?请你介绍一下“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的名称?在这套系统下,为治理地方而采取了哪项措施?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的御史大夫和汉朝刺史的职权有何共同之处?汉朝诸侯王墓室出土的金缕玉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汉初年诸侯王势力的强大,已威胁中央权力。为此,汉武帝采取了谁提出来的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材料三   盐城古称“盐渎”。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在全国产盐区设置盐官、在产铁区设置铁官,由盐、铁官主持生产、销售,严禁私产私售。其中盐渎县系全国49个铁官所在县之一。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反应的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哪一项具体措施?
2023-11-2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
6 . 秦的统一和暴政.

材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材料二: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的混乱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秦朝统一后相关史书对秦朝社会的记载: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不足衣服。

——《汉书》

力役三十倍于古。

——《汉书》

五人盗,臧(偷)一钱以上,斩左止(左脚趾),有黥(在脸上刺字)以为城旦(修城墙的人)。

——《秦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始皇为了解决“战斗不休”的隐患,分别在中央和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说出秦始皇统一货币的作用以及统一度量衡的原因和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秦朝统一后的暴政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4)秦的统一对你有什么启示?
2023-11-2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潜江市初中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朝代进替、改革与发展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回眸:

材料一   这个朝代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不修德行,用武力伤害百姓。百姓咒骂他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死呀,我愿和他一块死!”


历史更替:

材料二   古人对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格局进行描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历史趋势:

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历史思考:
(1)材料一中的“太阳”是指谁?这个朝代在中国历史的地位如何?
(2)材料二中这种政治格局的出现与哪一制度有关?秦朝建立后,该制度被哪种制度所取代?
(3)请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什么制度?
(4)中国古代朝代的兴亡都与统治者的统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以上探究,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8 .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崛起与消亡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世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崛起篇】

材料一   (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1)秦国的崛起与材料一反映的什么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民勇于公战”的原因是什么?

【建立篇】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2)材料二中的“秦王”指的是谁?作为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建立了哪一制度并被后世沿用?

【巩固篇】

材料三   如图



(3)为了巩固大一统,秦朝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图中①处设置的官职的名称是什么?请写出这个官职的职能。

【亡国篇】

材料四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4)秦朝二世而亡,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启示篇】


(5)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秦朝兴亡的认识。
2023-11-20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洋河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推动着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壮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1 西周分封金字塔权力结构       2 陕西出土代表权力的周天子簋

材料二:两幅巩固统一的措施的图片


                    图3

材料三: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图4

材料四: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比起秦以前的封建时代来,显然是进入了新的时代,……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的。后来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

——范文澜《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西周何种政治制度,并写出图1中居于金字塔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的身份名称。研究历史是离不开史料支撑的,你认为图2属于什么史料类型?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这两项重要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秦朝在制度方面进行了创新,在中央建立了什么制度?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自秦朝起中国“进入了新的时代”?
10 . 以史为鉴,回溯秦的兴亡,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秦之兴】

材料一 (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1)材料一反映的和哪一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回答“民勇于公战”的原因是什么?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法”对秦国的发展产生的作用?

【秦之立】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2)材料二中“秦王”指的是谁?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秦之治】

材料三



       图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图二                                      图三
(3)据材料三图一,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哪一行政制度?图二和图三分别反映了秦朝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

【秦之亡】

材料四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4)秦王朝统治昙花一现,二世而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3-11-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渭源县龙亭学校分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