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侯一方面臣服于商,接受商王赐予的封号,一方面是土著国家的首领。诸侯国要负担纳贡、服役、戍边或随王出征等义务。商王还要派王族的亲信去地方监督当地首领,便于控制并加强其统治。

材料二   秦统一全国后设郡县,意味着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体制基本终结。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

材料三   汉武帝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其对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尤为明显。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制度有何特点?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作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系统化、完善化”的制度是什么。该制度有何特点?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如何在制度上“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上述制度变革有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古代的政治管理主要围绕哪一矛盾而展开?
2024-01-1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三   秦亡的历史教训,时时影响着汉初统治者的决策,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再次得宠。经过70年的休养生息,这一思想已不能适应地主阶级的要求。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现大一统的儒家思想便起而代之。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而罢黜百家,他培养和提拔了大批儒生充任各级官吏,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秦朝统一使用的货币名称,并且指出图二长城起止点A、B的地名。
(2)根据材料二、写出“主父偃之计”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此计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从汉初到汉武帝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4)请你为以上三则材料设计一个学习主题。
2024-01-1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海市漳州台商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行政机构的设置,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

——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材料二:秦统一后“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对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了障碍,币制的混乱状况也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面对存在的问题,政府急需为各行各业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王立群《读史记》

材料三: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四: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是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影响?
(2)对材料二所述的问题,秦政府制定的统一标准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上”是谁?他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采取什么措施?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4-01-1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联盟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从古至今一直是广大人民的期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世袭制下时代沿革,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这是几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董仲舒和汉武帝生活的时代,汉王朝的安全和稳定正面临着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严重威胁。面对这样的形势,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大一统”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主旋律。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文化的统一和地域的统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摘编自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材料三   晋武帝分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晋书》

(1)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是什么?该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遇到的内、外危机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简述“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分封诸王”的原因,以及导致的后果。
2024-01-1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当年,即宣布废除西周创立并实行了八百余年的封建领主政治体制,推行新的适合于封建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它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各朝基本沿用了这一制度。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汉武帝是两汉时期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旧史往往将他与秦始皇并举,称为"秦皇汉武"。材料四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1)材料一提到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任选两点)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具体内容。
(3)依据材料,结合史实分析比较“秦皇汉武”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相似措施。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两朝在思想控制的具体方式上有何差异?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2024-01-1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桃园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周王室的亲戚一旦取得了他们的土地,立刻互相疏远和进行战争,而天子则无力阻止他们。……秦始皇把全国分成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等的县。所有这些(郡县)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定的俸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知所从矣。”

材料四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材料五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1)材料一中秦统一后的文字字体和货币造型分别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名称,并依据材料二写出该制度的优势。
(3)材料三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4)根据材料四回答,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
(5)材料五反映了西汉初期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6)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秦汉时期采取上述措施有何作用?
2024-01-1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第一共同体 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如图所示:

材料三:汉武帝是西汉时期很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他继位之后,“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以儒家学说作为国家的治国思想,广施德治,安抚人民,同时又吸收法家思想的精华,创新改革,以法治国,恩威并施,积极寻找多渠道的治国良方,在他执政五十四年中把西汉王朝推向鼎盛时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都得到空前大发展。

——摘自李凤启、张应二《汉武帝治国方略论析》


(1)阅读材料一,指出西周的政治制度,据材料指出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建立的政治制度,秦朝在中央设立监察百官的官职名称,和加强对地方管理设立的制度。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的治国措施及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秦汉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措施的共同目的。
2024-01-1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秦扫六合创立制度】

材料一

秦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易守难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图A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简析秦统一中国所具备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对图A进行简要解读。

【吸取教训与民休息】

材料二

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摘自班固《汉书·食货志》



                                                                    图B秦朝与汉初统治政策对比


(2)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初年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图B中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统治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西汉武帝既往开来】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摘自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图C汉代讲经图


(3)根据材料三、指出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主张对儒学的发展有何影响?图C体现出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励精图治光武中兴】

材料四   



        D
(4)材料四图D人物所说的“今王谋反”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使大汉出现“中兴”局面的民族措施。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在郡设郡守作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掌管全郡事务,设郡尉以辅佐郡守,分管军事;置郡监以掌监察,是中央设在地方上的耳目。他们都直接受中央政府的节制,由皇帝直接控制。即所谓“秦变封建为郡县,恐其权重,故每郡但置一监一守一尉,此上别无统治之者”。

——摘编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为保证统一的度量衡制度的推行,真正划一器具,秦始皇采取了很多措施。他规定每年二月对全国度量衡器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和统一。秦始皇还以法律保证统一度量衡制度的推行,凡不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行事,就按法律制裁。

——摘编自《文物中国史》

材料三: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了文字。从此以后,在今天的中国范围内,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开始使用统一的文字作为记录语言和社会交往的工具,汉字在各民族交往、提高民族认同感方面的作用功不可没。

——摘编自华觉明《中国三十大发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历史意义。
(2)指出秦统一货币产生的影响。根据材料二文字,概括秦始皇为保证度量衡制度的推行采取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统一文字的影响。
2024-01-10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三: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亭)、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又自下而上集中。这也是秦以来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材料四: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五: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秦国的崛起与材料一反映的什么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民勇于公战”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秦王”是谁?秦统一全国,有何重大意义?
(3)依据材料三所示信息,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秦建立这一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设置的哪一官职与御史大夫有相同职能?
(5)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皇汉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
2024-01-0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