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7 道试题
1 . 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在传承中创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   分封诸侯只能是权宜之计,彻底废除封建制度势在必行……封建制式邦国制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必须死在沙滩上。只不过,最好是安乐死。于是,汉武帝给了温柔一刀。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反映出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周初在治理国家上主要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具体办法。
(3)材料三中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秦朝为“维持统一”在地方建立了什么制度?并指出其对后世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温柔一刀”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024-01-17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周南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子百家图(部分)



(1)分别指出诸子百家中为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巩固统治提供理论基础的学派。

材料二   秦、汉的制度创新



(2)观察图一、指出秦朝的制度创新。观察图二、指出汉朝诸侯国变化的原因。
(3)创新促进发展。请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简要阐述。
2024-01-1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师大协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学科学习能力诊断卷(一)历史试题
3 . 历代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的发展,从而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得到巩固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秦汉帝国延续四百余年,其中秦代国运短促,但它建立了负责管理行政、军事、监察等各方面工作的中央机构;地方上也设立各种行政机构,由中央委派有俸禄的官员主持。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系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效的系统。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这一套“官僚系统”是什么?

【控制命脉】

材料二   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实行“盐、铁的专利”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读图悟史】

材料三:如下图



(3)依据上述图片所起到的作用,拟定一个标题。

【盛世特征】

材料四

西汉西汉的文景之治,从文帝即位的公元前180年算起,到景帝去世的公元前141年为止。然而,文景之后,盛世并未结束,武帝把西汉的盛世推向高峰。武帝晚期虽然颇多失误,但国家元气未伤。经过昭帝和宣帝的调整,即“昭宣中兴”,保持了盛世的延续。
唐朝唐朝的兴盛是由贞观年间开始的,经过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的过渡,到玄宗开元年间,再度出现盛世。与西汉的盛世不同,唐朝的盛世有着明显的起伏,有着贞观时期和开元时期两个高峰,其间存在着数十年的低迷状态。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4)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汉、唐朝两个盛世局面的主要不同点。
(5)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个大概念提炼出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1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追求大一统是中华民族的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秦铜权和铜量
第一招是“修驰道”,修建全国“高速公路网”。
第二招是“去险阻”,拆毁六国修建的城郭要塞。
第三招是“决川防”,决通六国所筑阻塞水道堤防。
……

文字:《秦并天下》

材料三



秦坑儒谷               汉代讲经图
(1)结合材料一指出秦朝时期这一制度是如何布局的?
(2)材料二中图片反映秦维护统一的哪一项措施?材料二“图片和文字材料”反映的措施有何积极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位皇帝这么做的共同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古代是如何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
2024-01-15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历朝历代君王不懈的追求,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其中,秦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二:秦朝重要措施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回答,秦朝在经济、文化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3)材料三所述内容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此事件地位如何?

材料四: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过秦论》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写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秦朝的灭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024-01-1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说____已经能建造宫室,并且教人们建筑房屋。人们舍弃了有巢氏时的树枝树叶,改用泥土或石头,在地面上建造房子。如此一来,住所更为坚固实用,而且逐渐聚集成为村庄,村庄再聚集,最终形成了城市。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所缺的人物名称补充完整。

材料一的传说,使一些同学对我国宫殿发展史产生了兴趣,老师于是搜集了如下材料,让大家一起进行探究。

材料二

通过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村所发现的大遗址绘制了下图的宫殿遗址复原图。该宫殿殿堂前有较大的庭院广场,夜里点燃篝火照明,通宵达旦,这就是《诗经》所说的“庭燎”,黎明时庭燎熄灭,便开始上朝,群臣们集合在广场上,面向殿堂中的国王朝拜,报告政务和接受国王的命令。这种封闭庭院的朝廷布局,一直被沿袭下来,直到封建帝国的末期—清朝。

——摘编自《宫殿建筑史话》


自从殷人采用“四阿重屋”—四面坡、两重檐的屋盖,作为宫廷主体殿堂的冠冕以来,它便被奉为至尊式样,为历代统治者所沿用,一直到封建社会的末期—清朝。不仅王朝宫殿是这样,其所属的诸侯的宫殿也是这样的。

——摘编自《宫殿建筑史话》


(2)材料二中描述的分别是哪两个朝代的宫殿建筑?综合材料中两段内容概括它们的共同作用。
(3)秦朝时也修建了大量的宫殿,其中有一座加剧了秦朝的灭亡。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名称。从该宫殿的修建过程,我们可以获知当时秦朝的统治情况是什么样的?
(4)上述材料和问题是从哪一方面串连起中国建筑史研究的?
2024-01-1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第二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秦时明月汉时关,滚滚黄河蓝蓝的天……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创业”之初】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戈强大,诸侯畏惧。……(变法)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战国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君”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推行的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成业”之霸】

材料二: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自称“始皇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他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原因。
【“守业”之稳】

材料三:

秦朝汉朝
思想焚书坑儒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统一政权的精神支柱。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改革币制,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军事公元前215年,蒙恬率兵三十万大败敌军,收复黄河以南土地。公元前127至公元前119年,汉军三次发动对敌军的战争,获得大胜,使北部诸郡得以安宁。
(3)材料三表格中汉朝维护思想统一的措施是什么?秦朝统一后的货币名称?秦汉共同面对的敌军是哪一少数民族?
【“承业”之思】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024-01-1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羊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将全国分为36郡……在郡下设县。

材料二


材料三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全国上下的思想。


(1)根据材料一,回答秦朝在地方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为解决上图所示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秦朝和汉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思想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2024-01-1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他们的历史功绩。

材料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中,皇权有何特点?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措施有什么作用?

材料三   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3)材料三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法令所产生的作用。

材料四   汉武帝统治时期,把铸币权收归中央,还在全国各地设盐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4)材料四中“汉武帝统治时期,把铸币权收归中央”,请写出统一铸造的钱币名称。

材料五   “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毛泽东


(5)根据材料五指出毛泽东是如何评价汉武帝的?
2024-01-13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夏邑县一中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的显著特征,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统一】

材料一   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郭沫若指出,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郭沫若《中国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统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中国的历史作用。

【文化一致】

材料二   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摘编自刘文剑《“大一统”思想发微》


(2)写出材料二中“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提出者的名字。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的除文化政策外的其他措施。

【对外交往】

材料三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

——摘编自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丝绸之路功能的转变过程。

【鉴古知今】

材料四   2022810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

——摘自央视新闻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自身经验,谈一谈青少年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做法。
2024-01-1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