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7 道试题
1 . 地方治理中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的分封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土地,而是人口的再编组……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周人的政治权力,抟铸(即铸造)了一个文化的共同体。

——摘编自许倬云《西周史》       

材料二:这种制度的实行,使得政令在全国范围内通畅无阻,提高了行政效率。这种制度把全国划分为各级行政区域,且各级行政长官由皇帝任免,保障各级权力可以一统于皇帝本人。

——摘编自刘明辉《试论“一”政治思维对秦帝制初创之影响》

材料三: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各封国的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和意义。
(2)指出材料二中“制度”的名称,并概括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令”实施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以上制度的相同作用。
2024-01-0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秦汉时期,中华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统治者为了维护国家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间的斗争依然存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9月17日至11月30日,“秦汉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盛大展出。这是展览解说词节选公元前221年,“六王毕,四海一”,秦王嬴政以赫赫雄师统一中国,自称“始皇帝”,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恢弘序幕。


       秦朝立百官之职,通过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等措施以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①汉朝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秦朝创立的各项制度的同时,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对外交流等领域改革创新,取得巨大成就。②四个多世纪的经营与沉淀,使秦汉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开创与变革时期。③
(1)依据材料一,列举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至少3条。依据材料一,找出汉朝和秦朝制度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秦灭六国后,在咸阳的宫殿中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2)材料二中,“大臣甲”建议实行什么制度?效仿的是以前哪个朝代?材料二中,“大臣乙”建议实行什么制度?理由是什么?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意见?

材料三:刘邦建立西汉后,分封了一些诸侯王。西汉初期,全国约有 54 个郡,各诸侯王的封国就占了 39 个郡,归西汉中央政府统辖的只有 15 个郡。这些诸侯国“自为法令,拟于天子”,甚至杀死中央政府派来的官员。

——摘编自林剑鸣《中国断代史系列·秦汉史》


(3)材料三反映出西汉初年面临什么问题?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它诸子都可以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隶属于中央政府控制的郡。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4)问题四:依据材料四,概括汉武帝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5)有人认为,分封制更有利于国家统治;也有人认为中央集权制度更有利于国家统治。对此,你怎么看?请阐明观点,列举2个史实并加以论述。
2024-01-0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石岩公学初中部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3 .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至此以后实现“大一统”是历代统治者追求的目标。

材料一:战国时代,随着兼并不断,此前较小的国,这时多已灭亡;诸大国地益广,兵益多,进而互相吞并。而位处不同区域的华夏政权楚、燕、赵、秦等国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同源共祖的观念,为秦最终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打下根基。

——摘编自吕思勉《吕思勉讲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蕴含的统一因素。

材料二:自秦朝中央集权制建立以来,地方主要官员多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秦开创的地方治理体制成为其治理的又一大特征……为防止地方权力坐大,汉武帝采取有效措施使诸侯失去了地方治权……因为(中央)集权的成功,出现了统一的大帝国……

——摘编自丁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两大基本关系的剖析》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使诸侯失去了地方的治权”的目的。结合所学,说出汉武帝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秦汉时期内地与边疆的文化、经济、社会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大一统理念难以迅速贯彻于殊俗绝域,因此过渡性治理政策便应时而生。 如秦以天下为郡县,但在征服岭南三郡后,仅设南海尉而不设郡守。两汉针对西域与东北的殊俗,设置了西域都护、长使、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以及使匈奴中郎将等特定的边疆管理机构和职官。

——摘编自卜宪群、袁宝龙《秦汉治边智慧》


(3)根据材料二、三,归纳秦汉时期的国家治理呈现怎样的特点?

材料四:朱绍侯认为,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郭沫若指出,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这与我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是有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郭沫若《中国史稿》


(4)根据材料四, 分析我国古代“大一统”的积极作用。
2024-01-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制所依赖的郡县制,其实源自周制的变革。郡县制作为治理机制的出现,取决于统治技术的革新……主要官僚由朝廷直接任免,官僚职位有任期限定,有职权范围、要接受考核。

——摘编自李磊《真实的郡县制:并非秦朝首创?》

材料三: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要继承秦的制度,另一方面实行一千余年的旧制度具有强大的惯性,尊重这种传统才能取得楚、齐等地贵族民众的支持,因此西汉初期建立诸侯国,推行郡国并行制。这种做法在汉初有利于政治秩序的稳定,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汉武帝以后,诸侯王占地不过一郡,他们失去直接治民统兵的权力,已经无法与朝廷抗衡了。

——摘编自孟祥才《先秦秦汉史论》等


(1)_______(人物)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材料一图A西周王朝实行的社会等级制度是“________”。该制度根据_______远近和功劳大小制定。图B中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________、士。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刘邦推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实行这种制度带来的问题。简述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2024-01-0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秦都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确立了新的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当时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局面,便整个中国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繁荣,关键在于它找到了一套大一统制度,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有效的一套规则。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1)根据材料,指出这种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什么?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职务是什么?
(2)材料二中秦朝统一的货币与文字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板,回答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秦的统一在历史上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1)材料一中的“地方行政制度”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的作用。

材料二   汉武帝破例拔擢狱吏出身的公孙弘为丞相,是让儒士广泛参政的标志。公孙弘四十岁才学《春秋》,竟能拜相封侯,使士人和一般官吏看到要被任用和升迁,必须学习儒经。汉武帝此举,意在树立榜样,使天下“群士仰慕”。

——据张诚《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简论》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拔擢公孙弘反映了他怎样的治国策略?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举措的重要影响。
(3)归纳上述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摘编自翦伯赞《秦汉史十五讲》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运用所学史实加以论述。

材料二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措施影响
政治实施
①“____”,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
④____
思想文化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②“____”,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还在长安兴办太学
经济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③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军事北击匈奴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材料二序号后空缺的内容。
(3)“秦皇”“汉武”历来相提并论。你觉得我们应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通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   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三   “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写出秦始皇创立的最主要的政治制度和其对后世是影响。
(3)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时期实现“大一统”的做法。
2024-01-0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杭锦后旗陕坝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富强繁荣是一个国家的不懈追求。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富强之路”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解读史料——社会改革助崛起】
(1)根据材料,指出“这条道路”是什么并概括其影响。如何理解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变成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

列宁曾说:“这条道路比我们预料的要长,但是只有经过这条道路我们才能恢复经济生活。必须恢复正常的经济关系体系,恢复小农经济,用我们自己的力量来恢复和振兴大工业。”只有这样,才能向社会主义过渡。

明治维新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变成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改革具体措施有“废除旧体制”“发展新经济”“倡导文明开化”等。

——摘编自《日本史》


任务二【场景重现——科技进步促富强】
(2)结合下面图片,分别说明英国和中国是如何实现以科技突破促进国家富强的。


任务三【以史为鉴——制度创新开新局】
(3)制度创新是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起点。请以“制度创新”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可以从下面的关键词中选三个)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联邦制共和体制
2024-01-0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12月教学水平调研历史试题
10 . 秦汉时期,是我国的大一统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秦汉时期历史大事记

朝代事件
秦朝秦在地方上建立郡县制
焚书坑儒
秦统一货币度量衡
汉朝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专卖
(1)根据材料指出,秦汉时期政治上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了哪些措施?
(2)根据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2024-01-0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