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7 道试题
1 . 九(1)班历史兴趣小组近期开展了一次关于“制度创新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搜集并整理了如下资料:

材料一   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指的是什么体制?根据材料指出实行这种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一定人口的比例为基础,又适当照顾地区和单位,在城市与乡村间、少数民族与汉族间,作了不同比例的规定,使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相应的代表。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


(2)材料二中概括了《选举法》制定的特点,这体现了我国哪一个根本政治制度?

材料三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为推动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确立了怎样的基本政治制度?

材料四   不管大陆还是港、澳、台地区,都只有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一级地方政权,它们与中央人民政府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系。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根据中国国请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光辉范例。

——胡维革、胡晓岩《关于香港回归祖国的思考》


(4)材料四中“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构想是什么?请写出其成功实践的范例。
(5)请你根据搜集的资料,拟写一个汇报标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用两个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2024-03-2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新破六国。丞相缩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郡县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郡县制的设置对后世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的力量对比图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年出现的社会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那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与秦汉以来郡县制之间的关系,并指出行省制度“优”在何处。
(4)综上历史信息,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
2024-03-27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   宋朝宰相办公的场所政事堂设在内廷,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平章事,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初为副相,后来地位提高,宰相出缺时,可以代行宰相职权。又设审官院、三班院、审刑院等机构,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

材料三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一般是依据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来确定,即所谓“山河形便”。从元朝开始,区域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以及经济区域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四   明朝考试制度的变化考试要求: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以《四书集注》为标准。

考试答卷对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称为“八股文”。


(1)根据材料一图片,指出秦朝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地方实行的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元朝在地方的制度及其作用。
(4)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考试制度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一点即可)。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
2024-03-2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少岷初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为巩固统治,有效治理国家,历代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   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对新疆地区对西藏地区
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掌管西藏军民事务,还设置地方机构实行有效管辖。
清朝平定噶尔丹及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反动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进行管辖。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设置驻藏大臣进行管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管理西藏。

材料四

①其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试之日,或在殿廷,天子亲临观之。试已,糊其名于中考之,文策高者特授以美官。

——(唐)杜佑《通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
(3)阅读材料三表格内容,归纳元朝、清朝治理边疆的有效方略或方式。
(4)分别指出材料四中①②的史料类型。材料四反映了古代哪一选官制度?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其特点。
2024-03-2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小明同学在复习七上历史时,遇到困惑,请你为他解惑。

材料一

材料二


(1)为材料一中A和B填上合适的内容。在公元前221年,哪一个朝代实现了全国统一?
(2)逐条归纳材料二中信息。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明运用了哪些历史学习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对你学习历史帮助最大?并说明理由。
2024-03-2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西片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并列存在的,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在经历过战争重重洗礼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的飞跃。

——黄朴民《从分裂到统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容的变化。

材料二:新华社北京2023年4月3日电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参加“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的阿拉伯知名艺术家代表,鼓励艺术家创作更多体现中阿友好的艺术佳作,为增进中阿人民友谊作出新的贡献。信中指出,从开辟古代丝绸之路到共建“一带一路”,中阿文明交流跨越千年、相互欣赏,书写了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

材料三: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使者张骞自长安出发,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大门.....我们要继续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方面走在前列,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携手建设一个合作共赢、相互成就的共同体。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一中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2023年)


(2)写出两例古代中阿文明“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
(3)解读材料三,写出中国一中亚峰会选择在西安举行的历史渊源。
(4)分析材料二和三,古代丝绸之路与今天的“一带一路”有何共同作用?

材料四: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其次,宋代的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

——摘自库恩《宋代文化史》


(5)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中“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与宋朝哪一政策有关,并列举史实简述“宋代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

材料五: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主流是由众多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经过民族融合形成一个多元统一体。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还有它的特色:汉族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6)根据材料五,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的理解?
2024-03-1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政治制度是国家管理、机构设置、措施实施的集合,在所有制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材料反映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的变化?

材料二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



(3)据材料三,将该图中C、D两处补充完整,并指出D处官员产生的方式。

材料四   主父偃说上(皇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纵以逆京师;以法割削之,则逆节(叛乱)萌起……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上从之。

——摘自《资治通鉴·汉纪》


(4)材料四建议的核心是什么?“上从之”后,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2024-03-06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秦朝开创了大一统局面,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

——选自《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地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1)根据材料一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制度始于哪个朝代?秦始皇为加强统治,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
(2)根据材料一图(二)中的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
(3)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时期的治世局面,历史上被称为什么?此治世局面的取得是因为统治者推行什么政策?
(4)阅读材料三,汉武帝继位以后曾经面临“守业之难”,他以自己的文韬武略化解了难题,守业成功。那么守业之难一,为解决诸侯国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守业之难二,面对思想不统一,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2024-03-0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从中国历史进程来看,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统一皇朝的建立,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形成时期。特别是进入到秦汉时期,中华民族不论在密切的程度上还是在活动的地域上都比春秋战国时期有了新的提升和扩大。

——摘编自瞿林东《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1)据材料一、判断图1、图2对应的历史时期并分别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族在秦汉时期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明秦汉王朝的历史意义。
10 . 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三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元朝和清朝前期为例,分别说明“中国逐渐形成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有哪些。
(4)综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政府是从哪些角度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
2024-02-07更新 | 13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