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春秋公羊传》)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李斯)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礼记·王制》)

(1)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政治格局始于哪一朝代?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总结中国古代大一统政治的特点。

材料二:要全面理解“大一统”的演进,游牧民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没进入南方以前,他们的压力促使南方形成以农耕区为主体的大一统;在进入中原之后,他们大多积极学习中原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与原有的中原政权分享或争夺正统;而从元朝到清朝,中华大一统格局得到极大的拓展和深化,向“大中国”时代迈进。

——摘编自李勇刚:《天下归心:大一统国家的历史脉络》

(2)写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名称;并用史实证明材料中的“在进入中原之后,他们大多积极学习中原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这一论述,至少写出两个史实。
2024-04-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皋城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所以人们总是把“秦皇汉武”并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一统】

材料一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在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共同目的?

【思想一统】

材料二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2)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经济一统】

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____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3)请填写完成表格。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秦汉时期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最显著的时代特征。
2024-04-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怀文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史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构建历史,重庆八中九年级学生以史料类型为组别进行了探究性学习。

材料一   竹简是我国东汉前的常用书写材料,第一组成员对部分竹简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竹简名称

年代

记载内容

历史信息

郭店楚墓简

战国

共十八篇典籍,其中道家三篇、儒家十三篇、其他学说两篇。

战国时期楚国思想文化较为活跃。

迁陵洞庭郡

秦朝

洞庭郡下发给迁陵县的官方文书。

居延和悬泉里程简

西汉

从都城长安出发,沿河西走廊至西域的30余个驿站信息及间隔里程。

浮屠简

东汉

在敦煌浮屠里(地名)举办佛教斋会活动的请柬。

材料二   《新华日报》和《中央日报》是抗日战争期间分别由共产党和国民党创办的机关报,第二组成员研读后发现两份报纸各有鲜明特色。

《新华日报》的题材非常丰富,除了大量战地通讯,还有平民英雄的人物小传,根据地人的建设情况和生活采风等。每期报纸必刊载群众来信,还开辟了《团结副刊》,包括青年生活、妇女之路、工人园地等板块,集新闻性、大众性、趣味性于一体,对抗战起到了重要的动员作用。

《中央日报》上最新战况、国军战绩等战地简讯占据主要版面,侧重刻画国军中个体将领“以身殉国”的英雄形象,动员军人捍卫国家领土,号召青年抗日救亡。其副刊《中央副刊》所登作品大部分为专业的策论性文章,宣传国民政府的党政情况。

——摘编自曹炎《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大公报〉舆论宣传研究》

材料三   第三组成员阅读了专著《创新赶超的范式嬗变》后,小懿同学根据内容制作了如下资料卡。

“后发国家实现自立自强的创新赶超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其理想路径是从技术引进开始,历经复制性模仿、创造性模仿,最终实现自主性创新。”

——周代数《创新赶超的范式嬗变》

《后发国家创新水平模型图》

材料四   小丽同学运用该创新水平模型,对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归纳总结。

时间

阶段

概况

1949-1965

引进期

在长春、北京等地建立地方性生产基地,全面引进苏联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体制。

1965-1978

起步期

全国范围内更多城市建设了汽车生产基地,形成了以卡车为主的汽车产业格局。

1978-2014

发展期

产品重心转为作为大众消费品的汽车,汽车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2014至今

成熟期

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在汽车智能化、品牌化方面坐拥巨大优势,销量连续七年全球领先。

(1)史料是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请协助第一组,完成序号对应的表格内容。
(2)根据材料二,对比《新华日报》和《中央日报》的不同(至少答出2个要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括号内填不正确。
A日本的大化改新属于成熟期的创新水平。
B19世纪中期,英国具有领先世界的创新水平。
(4)根据材料四,归纳新中国汽车工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2024-04-03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南川区第一中学校等八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决定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彼此征战,周天子也无法阻止。……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听取了廷尉李斯的意见,将分天下为36郡,以郡辖县。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手中。这也是秦以下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汉高祖平定天下后,在秦代地方制度基础土,先后分封异姓和同姓诸侯王,确立了郡县和封国并行的地方行政体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诸侯国的势力日渐膨胀,对西汉中央集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终于在汉景帝时酿成了吴楚七国之乱。

——摘编自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隋唐之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世家大族子弟虽无才学,不思进取,照样“坐至公卿”,世代垄断高官显位。科举选官的基本原则是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公开竞争择优录取。隋朝的科举制度还处于开创的阶段,大体在隋炀帝时期成为国家纯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

——摘编自刘宗绪《唐代的选和举》

材料四   宋太祖一再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掌管军政的枢密使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都指挥使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宋代科举制彻底消灭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弟子都被允许应试入仕,录取名额也大量增加,且增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考中者均为“天子门生”,直到第四代皇帝宋仁宗天圣八年,才亲试武举十八人。

——摘编自李道涛《试论宋代推行重文轻武政策的措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政治局面?根据材料一、分析秦朝为破解这一困局建立了什么制度?对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在秦基础上,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新变化?并根据材料分析这种变化导致了怎样的后果?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3)根据材料三回答,隋朝时选官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
(4)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推行重文轻武政策的措施。
2024-04-0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第八中学教联体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法理上讲,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的,而不是联邦制或者邦联。单一制的主要内涵就是只有一个主权,中央在与地方的关系上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同时中央也有义务来帮助地方解决问题。基于这种关系,一方有难,八方来助。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材料二   七国之乱被平定之后,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大为削弱。这种条件下,汉武帝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进行了一系列“内兴功利,外事夷狄”的活动。

——据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2)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后来采纳了谁的什么建议?他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外事夷狄”指的是什么事件?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2024-04-0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第一卷·2021-2022学年安徽省七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三)历史试题
6 . 制度构建和政策实行都反映时代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材料二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四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1)材料一中的“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请依据材料一指出这种制度的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接受了哪位学者提出的什么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3)材料三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唐朝时期出现的另一盛世局面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并列举一例唐朝对外交往的例子。
(5)结合唐朝、宋朝以及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谈谈你的认识。
2024-04-0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邹城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观察材料一、图一反映了秦朝的什么地方管理制度?图二、图三分别反映秦朝采取的什么措施?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皇帝”颁布此法令的原因。

材料三   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653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3)根据材料四、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至少写2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
2024-04-0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多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的延续的文明,它生生不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璀璨夺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图1



图1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1)材料一图1所示制度是谁创立的?这套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中国古代文明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提供了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2)材料二内容涉及的是哪一选官制度?依据材料概括该制度的积极影响。
【经济繁荣】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中的哪些重要表现?并据此概括我国古代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科技先进】
       材料四: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好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4)材料四中“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有两项完成于两宋时期”,这两项发明具体指什么?据材料四请概述两项发明的重要历史作用。
【文化昌盛】
       材料五:

(5)依据上面所列文化名人,指出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形式及盛行朝代。
2024-03-3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乐陵市孔镇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的对象。结合所学,分析分封制的作用。

材料二   秦朝(秦始皇)搭好了大一统的框架,创立的大一统是个全面的大一统,包括政治大一统、经济大一统、社会大一统、交通大一统、文字大一统。

——摘编自《中华文化要义:大一统》


(2)请将“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从材料二“大—统的框架”中任选除政治大一统外的两个方面并指出其具体措施。

材料三


西汉初期中央力量与封国力量对比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上从之。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简述汉武帝时期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和结果。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10 . 统一是封建王朝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后,在秦政权的内部和外部都普遍而客观地存在着潜在的分裂因素,主要是传统的分封思想和地域文化区别。

——魏明枢《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政权消除“分裂因素”的主要措施。

材料二   汉武帝破例拔擢狱吏出身的公孙弘为丞相,是让儒士广泛参政的标志。公孙弘四十岁才学《春秋》,竟能拜相封侯,使士人和一般官吏看到要被任用和升迁,必须学习儒经。汉武帝此举,意在树立榜样,使天下“群士仰慕”。

——据张诚《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简论》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破例拔擢狱吏出身的公孙弘”的原因。

材料三   “大一统”理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天下一统,即国家领土的完整。第二,政治一统,即天下统一于一个国家、一个君王。第三,思想一统,有共同的核心价值。第四,民族一统,华夏族与周边民族融为一体。

——摘编自何星亮《“大一统”理念与中国少数民族》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秦汉魏晋时期实现“民族一统”的史实。
2024-03-29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