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9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到达南洋。明朝后期,在南洋的华侨超过了 10万人。他们大多来自我国东南沿海.•••••他们带去了国内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在那里从事农业、 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材料主要说明了郑和下西洋 (     
A.推动了南洋的开发B.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C.促进了中外贸易的发展D.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昨日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衡水实验中学中考三模文综试题 -初中历史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前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材料二:历史是最好的见证,爱好和平和自由的东南亚人民是最严正的法官。数百年中,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传说历久不衰,这正是东南亚人民对来自中国的友好使者怀念、敬仰的表现。

材料三:纵观中国历史,我国自汉唐始便是海洋强国,宋元延续了发达的对外贸易,清朝衰退,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


(1)郑和船队最远到达哪个洲?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多久?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
(3)以史实说明我国汉朝时便是“海洋强国”。清朝时,中国“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请你说出一条深刻的教训。
2023-10-2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尚义县三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贸易港口的数量、繁荣程度和管理制度都超过前代。北自京东路,南至海南岛,港口已十数,数量有明显增长,市舶机构的设置从市舶司、市舶务到市舶场。由于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和航道的改善,中国商船开始了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航行。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在六十个以上,宋代进出口商品种类明显增加。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1)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材料二: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贵(送)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

——《明史·郑和传》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二,归纳该事件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你认为影响中外交流的因素是什么?
2023-10-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5月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今天的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郑和的船队都曾访问过。据此推断,郑和下西洋(     
A.远航次数多B.船队规模大C.所到地区广D.持续时间久
2023-10-14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开创了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以和平友好精神,教睦邻邦,以德服人,宣扬中华文化,其所表现的是“和平海权”,而非武力侵略行为。郑和出使西洋是中国古代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范例。

——摘编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这样大规模的远航,主要为了宣扬国威和换取珍宝,经济贸易是很有限的。不仅对明朝的经济发展没有产生多少积极作用,而且托费不赀……明宪宗时,兵部郎中刘大夏曾批评说“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这种认识是有一定道理的。

——摘编自王士立《中国古代史》


(1)指出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的“不成文准则”。材料一中对郑和出使西洋这一历史事件是如何评价的?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对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有何不同?
(3)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会造成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
2023-09-1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城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中国古代史(全一册)》

材料二:(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郑)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明史·列传·官一》

材料三: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限制对外贸易。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列举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活跃的典型事例。这反映了隋唐时期哪一特点?
(2)材料二反映的是明朝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据材料二指出其主要目的。
(3)材料三中清朝统治者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这种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
(4)从材料三到材料四,中国人对西方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四分析引起上述变化的原因。
2023-09-1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明朝那些事儿》中写道:“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材料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戚继光抗倭B.郑和下西洋
C.葡萄牙侵占澳门D.郑成功收复台湾
2023-09-1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之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

材料二:从明永乐三年(1405年)到明宣德八年(1433年)的28年间,百艘巨舰,27800多名官兵,“云帆高张,昼夜星驰”“维艄挂席,际天而行”,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

材料三:1644年中国开始了清朝统治。这时,东西方之间的海上交通已经大开。在这样的形势下,清政府为了维护其对内统治、采取了限制中外往来的政策,使中国与东南亚的海上交通和经贸往来受到严重挫折,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近200年的时间里,没有恢复到明代中期的水平。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政策和技术的角度归纳宋朝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所述的是哪一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史实的历史意义。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为了限制中外往来实行的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危害?
2023-09-12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从古丝绸之路到现今的“一带一路”,中国对外交流日益深入和扩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郑和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郑和的船队有严整的编队,船只分工明确,分别承担载人、载货、运粮、装淡水等任务,还有战船护航。仅首次下西洋时,就有27000多人,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宗教人士、翻译、医生、厨师、工匠等。

——摘编自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做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摘编自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举例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举出一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至少答出两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4)材料四中清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此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回答)
(5)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启示?
2023-09-1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看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1368年                       明朝建立

1405-1433年               郑和下西洋

16世纪中期                 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9年                       清军击败沙俄侵略者后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1757年                       清廷下令只许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和清朝前期中华民族对外国侵略活动取得的相同结果是什么。
(2)表中郑和下西洋说明明朝前期实行的对外政策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策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对我国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3-08-3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