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友谊之船

材料二   探险之船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才开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罪恶之船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事件?这支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2)材料二中哥伦布的主要贡献是什么?麦哲伦船队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4)请归纳以上这些船所起的共同作用。
2024-06-06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部分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2 . 下图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据此可以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盛唐气象B.元朝的统治
C.明朝的对外关系D.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2024-05-2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朗朗神州,祚传千载;漫漫丝路,泽遗百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时,我国的海上丝路不断延伸。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公庙”,马来西亚有“三宝山”,印度尼西亚有“三宝庙”“三宝井”“三宝洞”。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观察图一,写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为什么丝绸之路被称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2)观察图二,请回答这条航线最远到达哪里?
(3)依据材料二所述,为什么用“三宝”命名?其中含有怎样的历史信息?
(4)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倡议。请你谈谈“一带一路”倡议有何意义?
2024-05-23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萧红中学校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4 .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进步的旗帜,成为推动世界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确定性力量的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关系中的正当合作】

材料一: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国际关系中的区域合作】

材料一:历史上,中国很早就通过海洋与周边国家进行人文交流和贸易往来,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历史上我们对海权的认识不够,海洋意识不强。

——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罗照辉论“2012中国的亚洲外交”

材料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个地区的国家为了增强实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1)在人类面临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和危机时,各国之间的团结合作能有效地化解危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世界正义的力量为了团结在一起共同签署了什么文件?并且在军事上的哪次胜利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2)写出第二次世界中在亚洲战场上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是哪次战役?
(3)根据材料一,举出中国古代通过海洋“与周边国家进行人文交流和贸易往来”的一个重要事例。
(4)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0世纪90年代“区域经济合作”在欧洲的具体表现。
(5)当今世界格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破坏和不利于团结合作的因素,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2024-05-1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九年级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字已有五千年历史,今传最早的文字是从商代殷墟出土的,是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命李斯等人统一文字,汉朝以后,文字渐趋约易,隶书变成汉代通行的文字。魏晋以后,字体变为楷书……一直沿用至今。楷书通行同时,为了书写的便利,也出现行书及草书,这些都是楷书的变体。

材料二   易中天说:“这是一些仍在闪光的思想,这是一些难以忘却的情怀,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材料三   活字印刷术大大节省了人力,缩短了出书周期,这是印刷史上又一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材料一中的“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从材料一中分析,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
(2)秦统一后颁行全国的文字是什么?通用的货币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这场“跨世纪大辩论”是指什么?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对欧洲资产阶级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是什么时期?郑和下西洋开辟的交通线是什么?
6 .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内容。
(1)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______
(2)洋务运动时期兴建的学堂是______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是______
(4)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______
7 . 历史课上,老师设置了一个卡片游戏,下列哪张卡片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历史(     
____雄风
扫六合修长城
罢百家开丝路
____气象
开运河创科举
初天竺入东瀛
____繁盛
苏湖熟天下足
科技兴疆域阔
____余晖
下西洋平倭乱
封达赖设军机
ABCD
A.AB.BC.CD.D
2024-04-1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结业测试模拟大考卷(一)历史试题
8 . 了解历史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下面是九年级某班同学以如下四个角度为切入点来了解历史,请你随同他们一起来收集材料吧!
【数据证史】

材料一: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 次下“西洋”,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仅首次下西洋时就有27 000 多人……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一下郑和下西洋。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比表

时间参与国家与人口伤亡人数经济损失
一战1914.7~1918.11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超过3 000万人3 400万美元
二战1939.9~1945.961个国家与地区.20亿人口9000余万人40000亿美元

(2)看到以上两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数据,你有何感想?
【名言析史】

材料三:“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1858 年 6月林肯

(3)上述名言中林肯的主张是什么? 他领导了美国历史上的哪次战争?
【名著忆史】

材料四:见下图

(4)上图名著封面中“危机”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走出危机”.罗斯福实行了什么政策?
【名人评史】

材料五:鲁迅评论《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鲁迅先生为什么这样赞誉这部史书?

材料六: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6)材料六中,列宁评价的是俄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该事件对俄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2024-04-1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评价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对下图中历史事件评价正确的是(     

A.将世界连为整体B.进行殖民掠夺扩张
C.促进中外友好交流D.航海壮举载入史册
10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新中国的成立,告别了“弱国无外交”的耻辱。中国人民第一次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赢得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国际上的尊重。50多年来,新中国外交走过了一条催人奋进的光彩之路。

——选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


(1)图一是我国唐朝一位著名的僧人,他曾“西行求法”,他是谁?其弟子根据其口述记录成书的记载了其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的作品是什么?
(2)图二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他曾七次下西洋,其可谓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今年是这一空前壮举结束多少周年?
(3)材料二中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举出两项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
(4)纵观中外交往史,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023-09-2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