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一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开通了。唐朝时,这条道路上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高僧玄奖西行求法也曾经过这条道路,其弟子记录他沿途见闻的著作为唐朝提供了西域名国的基本状况。

材料二   明初,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到法各地,先会见当地的国王、首领,表示通好的愿望,同当地的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

材料三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还担心国家领土主校受到侵犯……于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1)材料一中的“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的名称是什么?材料中涉及的“记录他沿、途见闻的著作”的名称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请写出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不良后果。
(4)通过上述朝代不同的对外政策,谈谈你获得的历史感悟。
7日内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名校调研系列卷中考第四次模拟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列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是(     
A.郑和下西洋B.戚继光抗倭C.郑成功收复台湾D.雅克萨之战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3-2024学年初中毕业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 道德与法治 历史合卷(开卷) -初中历史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材料二:“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材料三: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时称倭患。

材料四: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材料五: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1)材料一中汉朝“这条路”指的是哪条商路?各举一例唐朝这群人“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和“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
(2)材料二反映了明朝时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
(3)为应对材料三所描述的“倭患”,明朝政府派将领抗倭,写出一位著名的抗倭将领。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写出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是谁?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哪个省?
(5)材料五反映了清朝的哪一对外政策?清朝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宋朝有类似职能的专门机构是什么?
(6)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我国古代中外交往的发展趋势。
2024-05-21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白山市九年级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

材料二: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尽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材料三:“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1)材料一中“汉朝这条路”指的是什么?最早为开通这条路做出贡献的人物是谁?写出通过这条道路汉朝传到西域的技术一例。
(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中“唐朝这群人”在“求学”与“外传”两个方面促进中外交流的相关史实。
(3)材料三中的“航海家”指的是谁?根据材料指出他“名垂青史”依靠的是什么?他远航最远到达哪里?首次远航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4)结合材料说明中华文明繁荣发展的启示。
2024-05-0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第三中学名校调研系列卷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测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戚继光抗倭等事件,中外冲突升级。从“友好往来”到“冲突升级”的变化,说明了明朝(     
A.实行闭关锁国B.国力由盛而衰C.皇权不断强化D.地方实力崛起
2024-05-03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6 . 九年级某同学在进行大单元学习时整理了“张骞通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史实。据此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中外交往B.经济交流C.民族关系D.海上交通
2024-05-02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新区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文明因不同的民族、种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而丰富多彩,下列体现了中外文明交流的事件是(     
A.北魏汉化政策B.唐蕃和亲C.澶渊之盟D.郑和下西洋
2024-04-2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吉林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郑和下西洋既没有殖民开拓,也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它毫无疑问并不同于西方的地理大发现,也并非近代的先声,但它堪称是世界航海史的空前壮举。其原因是(     
A.推动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B.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C.使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D.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024-04-26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材料题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屹立在东方的泱泱大国,制度的创新、经济的繁荣等等,促进了古代中国的强盛。
【盛世景象】

材料一:唐朝之盛,始于贞观年间,开元时达到极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时的两个盛世局面。
【经济繁荣】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树根)。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2)由材料二可看出,宋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结束于什么时期?
【制度创新】

材料三:元朝的疆域"汉、唐盛极之际,有不及焉”,元朝的版图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大的,元朝在地方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

——《元史·地理志》

(3)为对地方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创立的制度是什么?我们的家乡划归到哪一行省管理?
【宣扬国威】

材料四:阅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回答:


(4)说出郑和远航的意义。
(5)怎样才能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对此你有何更好的建议?(一点即可)
2024-04-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10 . 汉唐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是比较大的,而且影响比较广泛;宋元时期主要是航海外交模式;明清时期传统的对外关系达到鼎盛,但是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中外民间交往。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A.由积极开放到逐渐封闭保守B.清王朝严格禁止中外民间往来
C.汉唐是最频繁最繁荣的时期D.总体呈现开明与落后并存局面
2024-03-28更新 | 347次组卷 | 37卷引用:历史(吉林长春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