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外来农作物的引入不断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根据下表可知(     

农作物名称

原产地

传入中国时间

胡萝卜、蚕豆(胡豆);黄瓜(胡瓜)、胡椒

西亚;印度

西汉

西瓜;菠菜

非洲;波斯

唐朝

玉米(番麦)、红薯(番薯)、西红柿(番茄)

美洲

明朝

A.张骞通使西域推动经济贸易发展
B.新航路开辟有利于各地物种交换
C.中国与世界持续保持密切联系
D.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贸易繁荣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2 . 以下材料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     

A.民族交融B.对外战争C.风俗习惯D.对外交往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吴忠市同心县九年级联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他是15世纪著名的航海家,曾率领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增进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这位历史人物是(     
A.张骞B.郑和C.达▪伽马D.麦哲伦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吴忠市同心县九年级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事年表

时间
国籍中国中国意大利中国意大利
人物玄奘鉴真马可·波罗郑和利玛窦
事迹西行天竺东渡日本来华做官游历七下西洋来华传教译书
(1)请选择其中一个历史事件简述其概况及影响。
(2)请为该大事年表确定一个主题。
2024-05-09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唐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是比较大的,而且影响比较广泛;宋元时期主要是航海外交模式;明清时期传统的对外关系达到鼎盛,但是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中外民间交往。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A.由积极开放到逐渐封闭保守B.清王朝严格禁止中外民间往来
C.汉唐是最频繁最繁荣的时期D.总体呈现开明与落后并存局面
2024-03-28更新 | 347次组卷 | 37卷引用: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三中学中考四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了印度洋地区,时至今日,东南亚各国仍有许多“三宝庙”“三宝井”等历史遗迹缅怀三宝太监。他第四次下西洋后归国,带回了十多个国家的使臣,也带回了麻林国进贡的神兽“麒麟”,也就是长颈鹿。

——摘编自孙明废《用宝船和友谊传播文明的使者》

材料二 1500年左右,它(大西洋)一变而成一座桥梁,高产作物通过这座桥梁来到了世界各地,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世界人口增长是有利的……

——摘编自〔美〕帕尔默《欧洲堀起:现代世界的入口》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他”的活动所指的历史事件,概括这一事件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把“它(大西洋)一变而成一座桥梁”的历史事件。简析该事件“对世界人口增长是有利的”。
(3)结合材料,概括两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共同因素。
2023-09-1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唐时期的中外交流,更为积极的表现是文化的相互影响,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形成了由内向外。隋唐向周边,由外向内、周边向隋唐的互动辐射,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中国的海船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加强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摘编自“郑和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由内向外的方面列举两例隋唐时期文化交流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所指的历史事件。分析概括这一历史事件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概括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特点。
2023-08-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一带一路这一倡议顺应了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从古至今,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不断延伸,传播着文明和友好,现围绕此内容展开一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中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中外交往的史实二例

材料二:时间转回宋代……那些满载着中国瓷器和丝绸的商船,从广州或泉州出发后,经南海海域运送到菲律宾波斯湾等地,再有波斯商人把这些中国商品销往西亚各地,甚至欧洲。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而商业的繁荣则为海上贸易的发展准备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商业最繁荣的表现是哪方面?宋代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加强管理?

材料三:明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的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他的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行技术,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事件?结合材料你认为他能够成功的条件是什么?

材料四: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4)材料反映的实际上是清朝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什么消极影响?
2023-07-26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活跃繁荣的外交历史,也曾有过几乎与世隔绝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材料一: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1405年,郑和率领二万七千多人,乘坐二百多艘海船,第一次出使西洋……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后来……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是唐朝与明朝前期的对外政策,反映出怎样的共同点(对外政策)?请你就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举一事例。
(2)材料三反映的清朝对外政策是什么?这种对外政策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3)综合上述材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2023-07-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船”,它们见证了时代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证和平发展之船】   


郑和宝船(模型)
中国之南洋……明初,遣太监郑和等航海招致之,来者益众。……而闽广之民,造舟涉海,趋之如鹜,或竟有买田娶妇,留而不归者。殆不下数十万人。

——徐继畬《瀛环志略》

材料二   【见证国防强大之船】   



“辽宁舰”
中国海军在军事管理体制上有足够自主性,政府对海军有一定的重视,加之军民之间有良好的合作,随着中国国防经费的增加和海军造舰技术的发展,中国海军的发展及其重要性的提升是可以预期的。

材料三   【见证世界变革之船】   


阿芙尔号巡洋舰
布尔什维克冲进冬宫,逮捕了资产阶级部长们,房间里的时钟永远停留在那个时刻……在冬宫前的涅瓦河上,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和宏伟的冬宫一起,见证了那场震撼世界的伟大革命。冬宫,于是成了一个时代的丧钟,另一个时代的黎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海军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得照搬照抄原材料)。
(3)根据材料三,如何理解“伟大革命”是“一个时代的丧钟,另一个时代的黎明”?
(4)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再列举一艘见证历史发展之船,并说明理由。
2023-06-0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宁夏银川市中关村教育集团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