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2 道试题
1 . 下图是张敏同学做的学习笔记。依据笔记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政治: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经济:闭关锁国
对外交往: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边疆治理:台湾府、驻藏大臣、伊犁将军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 .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和图二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图二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

材料二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而缠迷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英国学者威尔斯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唐人的文化精神,结合所学知识,举一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材料三   明成祖时期,中国出现了“永乐之治”。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远洋期间,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这对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产生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时期中国对外交往的特点。
(4)综合以上探究,你认为一种文明经久不衰的奥秘何在?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三校联考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024九年级下·湖南长沙·专题练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史实

时期对外交往的事件产生的影响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互相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开通了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即“丝绸之路”
唐朝鉴真东渡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唐朝玄奘西行玄奘弟子根据他的口述,成书《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明朝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明朝戚继光抗倭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消除。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根据《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整理

材料二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历史呼唤着人类文明同放异彩,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进步提供精神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历史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主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活动中目标一致、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促进人类社会整体发展。

——《人民日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1)根据材料一的表格,总结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对外交往的角度,撰写一篇小论文,观点明确,立论有据。
7日内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湖南长沙专用)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公庙”,马来西亚有“三宝山”,印度尼西亚有“三宝庙”“三宝井”“三宝洞”。从这些命名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A.郑成功在东南亚与荷兰殖民者交战B.戚继光曾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C.郑和下西洋到过东南亚地区D.海上丝绸之路在元代达到鼎盛
2024-05-2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衡阳市部分学校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山西临汾·二模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诗歌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气象。下面诗歌体现出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是(     
永乐满朝人济济,西洋万里水茫茫。
星牵沧海云帆耸,浪系天涯纽带长。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对外开放,双向交流B.和平交往与暴力冲突并存
C.闭关锁国,一口通商D.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市场
2024-05-21更新 | 301次组卷 | 4卷引用:押湖南省卷第1-4题 中国古代史-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湖南省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明朝宫廷宴请各国使节的宴会上,响起了这样的歌声:“四夷率土归王命,都来仰大明。万邦千国皆归正,现帝廷,朝仁圣……”这种“四方来朝”的局面出现的背景是(     
A.张骞出使西域B.市舶司的设立
C.郑和下西洋D.戚继光抗倭
2024-05-1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2024年中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7 . 在历史故事分享会上,同学们讲述了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故事。这场故事会最恰当的主题是(       
A.唐朝时期的国际地位B.明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C.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D.中国古代的中外交往
2024-05-09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九年级一模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而缠迷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英国学者威尔斯

材料三  明成祖时期,中国出现了“永乐之治”。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远洋期间,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这对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产生深远影响。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和图二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图二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唐人的文化精神,结合所学知识,举一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时期中国对外交往的特点。
(4)综合以上探究,你认为一种文明经久不衰的奥秘何在?
2024-05-0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9 . 根据下表所示的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事件时间事件
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488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
1623年《莎士比亚作品集》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1919年《凡尔赛条约》
1789年《人权宣言》的通过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1945年联合国正式成立
(1)从以上材料中找出标志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事件。
(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4-26更新 | 59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湖南省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2024·吉林长春·一模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郑和下西洋既没有殖民开拓,也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它毫无疑问并不同于西方的地理大发现,也并非近代的先声,但它堪称是世界航海史的空前壮举。其原因是(     
A.推动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B.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C.使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D.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024-04-26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湖南省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