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1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有学者指出,这一事件“展示了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船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加强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该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B.吴国船队到夷洲
C.郑成功收复台湾D.清军进入台湾
2024-05-2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面是李华同学复习时整理的笔记。根据笔记内容,①②最有可能是(     

名称

__①__

起止时间

1405 年—1433 年

次数

7 次

出发地

刘家港

最远到达地

②__和红海沿岸_

意义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A.张骞出使西域 马六甲海峡B.甘英出使大秦 地中海沿岸
C.鉴真东渡       印度半岛南端D.郑和下西洋     非洲东海岸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2024年,央视春晚创意节目《年锦》选用了中国古代寓意吉祥祝福的代表纹样,把汉、唐、宋、明等不同朝代的汉服汇聚在一起,上演了一场人从画中来的“古代时装大秀”。回顾中国古代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丝绸传到新疆最早是在东汉时期
B.唐初长安城的服装店均在坊内开设
C.宋代北方的棉纺织业比南方发达
D.中国的传统服饰在明朝时传入非洲
2024-04-26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诊断考试题
4 .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各种文明的交流与对话从未停止。而今,人们围绕“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从全球化的角度展开了探索与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它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影响,并不在于商品的流通,而在于丝路上穿行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撒播……因此,它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全球史。

——摘编自英国牛津大学历史教授PeterFrankopan《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它”指的是什么。指出“它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全球史”的理由。

材料二   (明代)中国的船队及其造船技术,使阿拉伯航海界耳目为之一新,同时让来往于亚欧之间的威尼斯商人十分震惊,以致对欧洲的船舶设计产生了一种新的启示,出现了后来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航海奇迹。……罗马教皇借助葡萄牙、西班牙的炮舰,组织耶稣会,派遣传教士,加紧向东方扩展宗教势力。西方的科学技术及其思想就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东行而传到中国来了。

——摘编自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船队”所做的壮举。归纳材料二中的中外文化交流的领域。

材料三

图一全球化进程示意图

图二

(3)材料三中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放在图一中的“全球化1.0版本”最合适,试说明理由。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图一中的“全球化3.0版本”时代,推动全球化“版本”升级的科技动力。

材料四   经济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失控的风险。因此,各国既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己,也要注意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另外,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如英国最终脱欧,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措施。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2024-04-17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小华在阅读《国史十六讲》一书时,先观其目录(如下图),再展开学习。在该书第十四讲,他可能阅读到的内容是(     
第十一讲   骑马民族驰骋的时代
……
第十二讲   明帝国的专制政治
……
第十四讲   面向海洋的时代
……
第十五讲   清:中华帝国的末代王朝
A.蒙古灭金B.马可·波罗来华
C.朱元璋强化皇权D.郑和下西洋
6 . 远洋航行,中国(明朝)曾进行过七次。欧洲人虽晚,却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开辟出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中西远航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其根本区别在于(     
A.航行目的B.对外政策C.科学技术D.经济水平
7 . 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评价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对下图中历史事件评价正确的是(     

A.将世界连为整体B.进行殖民掠夺扩张
C.促进中外友好交流D.航海壮举载入史册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30年出土的“长乐碑”中记载:“皇上命和等统帅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舰百余艘,赍(jī,怀着)币往番(lài,赏赐)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从材料中推断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把中国文化传到西方B.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C.促进海外的开发与发展D.提高明朝的地位和威望
2024-02-08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四川成都专用)
9 .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交流和发展,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建筑在中国称之为是什么?图二文明成果源于哪一文明古国?图三反映了古代印度哪一制度?

材料二: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对东西方文化产生的共同影响?中国明朝时候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航海壮举是什么?

材料三: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它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024-02-05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渠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碧海蓝天扬帆起,七下西洋显身手。”
④“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便罢兵。”
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
2024-01-26更新 | 42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