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课堂上,小张正在向同学们介绍中国茶的历史,一起来听听吧。

板块一 作为生活饮品的茶

小张介绍:中国人爱饮茶,茶是中国人生活中的必需品。

1.针对板块一主题,选择两则恰当的史料。 (双选)   

A.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 得茶(茶)而解之。

——[东汉](撰人不详) 《神农本草经》

C.《备茶图》辽代墓葬壁画

B. 盖人家每日不可阙(缺) 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南宋]吴自牧《梦梁录》

板块二 作为贸易商品的茶

小张介绍:唐代,茶开始对外传播;近代,茶成为世界贸易中的重要商品之一。


                                                

2.解读贸易路线A、贸易路线B。

板块三 作为外交国礼的茶

小张介绍:国礼被称为“外交名片”,是国际交往的历史见证。选择国礼时既要能够代表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风土人情,又要能够体现交往传统,外交礼仪、价值内涵。

3.结合下图信息,谈谈我国为什么将“茶”作为国礼?   

                          

2024-05-1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上海市宝山区(五四学制)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024·上海·模拟预测
2 . 船的历史船的诞生推动着海洋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A       郑和宝船(模型)   
最大的郑和宝船长约136米,宽约56米,排水量超过8000吨。

                                             图B   山东舰   
山东舰是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配套的国产航空母舰,2019年12月17日正式加入中国人民海军战斗序列。

                                图C “耆英号”(版画)
   “耆英号”是19世纪40年代中国最大的木帆船,长近50米,宽约10米,满载排水量达800吨。

                         图D   定远号铁甲舰   
“定远号”是清政府委托德国建造的7000吨级铁甲舰,1885年加入北洋舰队成为旗舰。

                         图E “南海一号”船舱   
“南海一号”是宋代的木质古沉船,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商船,船载瓷器等大量文物。
(1)将上述材料按时序排列。

(2)根据材料,指出图A所示郑和宝船与图C所示“耆英号”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两者不同的政策因素。
(3)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船的历史”的认识。
2024-04-2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真题重组卷01(上海专用)-冲刺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重组卷

3 . 水陆交通的建设与发展,与国家治理、经济交流、社会生活等有着密切关系。某校历史老师组织同学们梳理不同时期中外水陆交通的发展状况,并探究其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1.同学们借助历史教材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水陆交通的发展,请你帮助他们补充表格信息。
时期秦的统一汉唐时期明清时期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
相关史实驰道灵梁
玄奘西行签真东渡
郑和下西洋私人海上贸易火车、铁路、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与设施的引入汽车制造、高速铁路、远洋轮船、大飞机的发展②_
海外殖
民地奴隶贸易
火车、轮船、汽车的发明与
应用
陆上交通、水上
交通与航
空业发展
的作用

2.结合上述史实信息,最能反映上表整体发展趋势的是(     
A.从水陆交通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从水陆交通看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趋势
C.从水陆交通看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D.从水陆交通看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3.为准备展示汇报,同学们搜集到以下史料。请依据材料归纳推动中外水陆交通的主要因素。

4.综合以上材料,以“从水陆交通发展看社会变迁”为题完成一份交流稿。
2024-04-1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五四学制)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和西方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是人类历史上大规模的航海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世纪世界性航海活动示意图

材料二   (成祖)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材料三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四   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

——(明)《殊域周咨录》

材料五   《榜葛刺进麒麟图》

材料六   18世纪的一幅描绘黑奴加工烟草的版画

材料七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从材料一示意图中看,郑和下西洋的“西洋”主要指______(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西方航海家开辟的新航路不仅包括从欧洲通往亚洲的航海路线,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和材料三认识上述航海活动的共同视角是(     
A.作用B.影响C.动机D.后果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从动机与后果的视角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
2024-01-18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上海市奉贤区(五四学制)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请将上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对外交流路线示意图与其朝代相匹配。(填写字母)
汉朝:___     唐朝:___     元朝:___     明朝:___
(2)某同学将课本中有关中国古代文明的交流内容做了整理,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文明的交流

随着___ 出使,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西域的核桃、葡萄、良种马、香料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通过遣唐使来华和鉴真东渡,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建筑技术等传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___ 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后来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宋元时期,中国重大发明如印刷术、___ 、火药,以及纸币、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

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传到中国。

明朝郑和下西洋,船队满载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有关西方自然科学的书籍经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等传到中国。

(3)根据上述路线示意图及表格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交流有哪些特点?
2023-08-1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罗星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航海壮举

15世纪,中国的郑和与西方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航海,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地图

材料二:

郑和(13711433

(明)外交家,航海家……永乐三年(1405)……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乘宝船62艘,远航南海及“西洋”……以后又……6次出使西洋……经30余国,最远达①___________洲东岸和红海。

郑和下西洋比西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探险家的航行早半世纪以上,船队规模与船只之大,都超过他们几倍。

——《中外关系史辞典》

哥伦布(约1451-1506

意大利航海家……14928月率“圣玛丽亚”号等3艘船和水手约百人……横渡②_________洋,10月抵达今巴哈马群岛。

——《辞海》

◆达·伽马(约14691524

葡萄牙航海家。1497年奉葡王之命,率船队由里斯本启航,探索通往印度的航路。绕过非洲南端的

③___________,1498年抵马林迪……同年到达印度。

——《辞海》


(1)将材料二的内容补充完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说说材料二为何还将郑和称为“外交家”?

材料三:三保(郑和)下西洋……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

——【明】《殊域周咨录》

材料四: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3)材料三、四认识上述航海活动的共同视角是(     
A.量变与质变B.背景与条件
C.偶然与必然D.作用与影响
(4)有人将郑和称为“中国的达·伽马”。你认为这一说法是否合理?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谈谈你的认识。
2023-05-1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上海市青浦区(五四学制)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7 . 中国与世界

中国与世界存在密切的联系,近代世界的变革影响着中国,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中国世界
14051433郑和七次下西洋
1492
1553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1636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44清军入关
1662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1789法国大革命
18401842鸦片战争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及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三:



                                                  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纺纱机

材料四:“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摘自《南京条约》


(1)补全材料一中大事年表里缺少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任选一条新航路并对其航线进行描述。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说说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2023-04-23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五四学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3月自适应练习历史试题
8 . 赏析诗词,追古人之迹

华亭学校组织开展“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追古人之迹”诗词大会,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1)帮助小李同学完成下列诗词中的填空。(填写历史人物)
(1)汉皇雄略破匈奴,____持节出陇西。路遥马困朔风急,汉节高擎旌羽稀。
(2)____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2)小张同学朗诵了一首诗:“永乐满朝人济济,西洋万里水茫茫。星牵沧海云帆耸,浪系天涯纽带长。”此诗词歌颂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诗词的内容,从两个视角概括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
2023-04-0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五四学制)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是在与其他文明冲突与交融中逐步发展的。

材料一:



1.早期区域文明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试归纳材料一中①、②、③、④区域文明的共性;以⑤、⑥为例,说明其最具代表性的区域文明特征。

材料二:


材料三:中国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世界历史》(第一册)

材料四: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的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 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们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2.结合以上材料,归纳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世界各地区的文明交往?
2023-01-0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文物不是冷冰冰的典藏品,它也有鲜活的生命。穿过漫长的历史长河,文物会以它原本的姿态,讲述它的所有经历和故事。

A.开元通宝

B.持罗盘陶俑

C.耧车

D.郑和绘制的航海图(局部)

E.翻车

F.纸币铜版拓片


(1)请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整理上述文物资料。(填字母)

(2)除了按照时间来整理文物外,也可以根据内容来对文物进行分类整理。请根据下面的分类,填入对应的文物。
示例:商业的繁荣:AF
填写:农具的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述文物讲述的故事中,你能归纳出中国古代经济有哪些特征?
2022-09-2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