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郑和下西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8 道试题
2024九年级下·福建·专题练习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事件时间事件
1405-1433郑和七次下西洋1848《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488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1859《物种起源》出版
1492哥伦布“发现”美洲1895《马关条约》签订
1623《莎士比亚作品集》1901《辛丑条约》签订
1687《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1912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689《权利法案》的通过1919《凡尔赛条约》
1789《人权宣言》的通过19421《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842《南京条约》签订1945联合国正式成立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表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的一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5-2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福建卷)-【试题猜想】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432年3月,郑和船队在东北季风和洋流的帮助下抵达爪哇。四个月后从爪哇出发,借助赤道南部吹来的东南季风,9月到达苏门答腊。11月乘着东北季风和洋流,航行2个月至忽鲁谟斯。这表明郑和船队的航行(     
A.有效地利用自然条件B.充分地运用科技成果
C.巧妙地使用通信手段D.妥善地任用随行人员
2024-05-12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郑和的随行官员对途经国家的地理位置、港口、社会风貌和气候、物产等做了详细的记述。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A.打破了东西方隔绝状态B.增进了对亚非国家的了解
C.增强了明朝的国家实力D.开创了亚欧海上交通要道
2024-04-21更新 | 178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2年福建省宁德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某中学历史研究小组收集的材料目录,与表中材料研究主题一致的是(     

序号

史料

1

张骞开拓丝绸之路

2

鉴真东渡

3

玄奘西行

A.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B.郑和下西洋C.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D.康熙册封班禅
2024-04-1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小华在阅读《国史十六讲》一书时,先观其目录(如下图),再展开学习。在该书第十四讲,他可能阅读到的内容是(     
第十一讲   骑马民族驰骋的时代
……
第十二讲   明帝国的专制政治
……
第十四讲   面向海洋的时代
……
第十五讲   清:中华帝国的末代王朝
A.蒙古灭金B.马可·波罗来华
C.朱元璋强化皇权D.郑和下西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摘自《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材料二   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择,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摘自连横《台湾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并概括其对外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为了“海波平”所采取举措。
(3)根据材料三说出“贵国”所指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当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的名称。
(4)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明朝中期以后我国古代的对外关系所出现得变化。
2024-04-04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综合训练历史试题
7 . 汉唐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是比较大的,而且影响比较广泛;宋元时期主要是航海外交模式;明清时期传统的对外关系达到鼎盛,但是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中外民间交往。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A.由积极开放到逐渐封闭保守B.清王朝严格禁止中外民间往来
C.汉唐是最频繁最繁荣的时期D.总体呈现开明与落后并存局面
2024-03-28更新 | 347次组卷 | 37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明朝中期大臣刘大夏说:“郑和下西洋废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到了明朝后期,《广东通志》记载“郑和航海后,商品丰富多彩,国用也随之富足。”这说明(     
A.历史评价可采用不同理论B.历史评价缺乏科学标准
C.历史事件都无法客观评价D.背景不同影响历史评价
2024-03-28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 1汉代丝绸之路图


汉武帝为了讨伐匈奴,开拓大汉疆 域,开通通往西域各国的道路。随着战 争结束了,这条万里通途,把古老的中 国和遥远的西方世界连在了一起。

——选自央视纪录片《汉通西域和 丝绸之路》

材料二

图 2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 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 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 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 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摘编自刘志达《郑和下西洋—伟大的 和平使者》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开通“万里通途 ”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与海外各 国交往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中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2024-03-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洋,在明代是指南海以西的海洋及海洋诸地,约当于今之印度洋。明成祖即位后,欲向海外炫耀中国的富强,决定派人出使西洋。1405年6月,郑和首次奉命出使南洋群岛及印度洋一带。他率领一支有62艘船的船队,载有将士2700余人和大量金、帛、货物。据史载,郑和的宝船,最大船长44丈:宽18丈,装有12帆。

材料二   1497年7月,达伽马率领4艘帆船160人从葡萄牙启航,向南航行,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岸航行,再横渡印度洋,于1498年5月到达印度。达伽马在印度出卖他从葡萄牙带来的商品--小型物件及毛织品之后,便买进胡椒、肉桂等香料,在1499年返回葡萄牙。这批货物的卖价,为这次航海费用的60倍。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来到东方的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材料三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米西勒说,14-16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1)依据材料一指出郑和进行航海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指出达•迦马航海的动机同郑和有何不同?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梁启超曾经说过“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4)材料三的两个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请简述“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和共同作用。
2024-03-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冠豸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