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49 道试题
1 . 学校拟开展“跟着课本去旅行”研学游活动,各年级代表就研学目的地展开讨论,以下是部分会议实录,请阅读并完成各题。

会议实录(节选)

学部主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次研学活动,我们将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课本里的名胜古迹中。 接下来由各个年级代表分享你们期望研学的目的地。

七年级学生代表:恰逢冬季,大家最先想到了老舍先生笔下那个温晴、cí shàn 的济南;还有不少同学在读完《朝花夕拾》后,想去看看那个曾经rén shēng dǐng fèi 的三味书屋;读到《望岳》时,大家都被杜甫的豪情壮志感染了,不少人(       )去泰山。

   八年级学生代表:课文里说苏州圆林自出心裁,不仅让游览者惊叹于它的鬼斧神工,还让人们领略到人在画中游的体验。所以我们首选苏州园林。在今年的古诗学习中,也有不少地方吸引着我们,如《黄鹤楼》里的美景让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那磅礴壮丽的洞庭湖风光,也令不少同学(       还有那个养育了一批批不被束缚,不被ji bàn的后生的黄土高原,也是大家的心仪之地。

九年级学生代表:                。读着《湖心亭看雪》大家都想着去欣赏苍茫雪景;学完《岳阳楼记》大家还想登临岳阳楼,据说慕名而去的游客luò yi bù jué

1.会议实录中有四个词语未填写,请你根据拼音写词语。
(1)cí shàn(          )       (2)rén shēng dǐng fèi(           )
(3)jī bàn(           )       (4)luò yi bù jué(                 )
2.下列依次填入语段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提倡   心驰神往   拭目以待B.提倡   梦寐以求   拭目以待
C.建议   心驰神往   翘首以待D.建议   梦寐以求   翘首以待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自出心裁,起初让游览者惊叹于它的鬼斧神工,继而让人们感受到“人在画中游”的体验。
B.苏州园林自出心裁,起初让游览者惊叹于它的鬼斧神工,继而让人们体验到“人在画中游”的美感。
C.苏州园林自出心裁,不仅让游览者惊叹于它的鬼斧神工,还让人们感受到“人在画中游”的体验。
D.苏州园林自出心裁,不仅让游览者惊叹于它的鬼斧神工,还让人们体验到“人在画中游”的美感。
4.语段中画横线处需补充一句话,下列选项中最适合的一项是(       
A.翠峦倒映碧波间,雕栏玉砌映朝天B.湖光山色醉游人,亭台楼阁长仰慕
C.山色葱茏诱心驰,水光潋滟惹梦思D.山川锦绣映日月,楼阁玲珑嵌云烟
2024-05-2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中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 . 同学们就“游·学”活动拟写了一则宣传语,请你参与修改讨论。

千年古城临海,风光秀丽,景观独特,底yùn○深厚。临海山海雄奇,俊秀川泽,风物钟灵。那斑驳了岁月充满历史苍桑感的长城,那充满了烟火味的琳琅满目的特色美食,还有烟波浩渺充满仙气的灵湖……本次游·学,我们既能     )山川之美,又能增文化自信。


(1)语段中“○”处应填的字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临海山海雄奇,俊秀川泽,风物钟灵。”语言表述不一致,修改成:__________________
(3)划线句中有个错别字,把_______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______
(4)“与山川之美”中“与”的读音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A.yǔ   B.yù),词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2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小题。

故乡,是那片我们曾经奔跑戏的土地,是我们天真 (     )时无忧无虑的天堂。无论它是繁华的城市,还是宁静的乡村,故乡都记录了我们的欢笑、泪水和成长的足迹。故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灵魂的归宿。那里莽莽榛的林海、(     )的春光,都会永远 (     )在我们的心田。那些童年的欢声笑语、那些亲人的慈爱关怀,都会时刻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当我们远离故乡,身处异乡时,心中那份对故乡的思念,就会一直陪伴着我们。我们首回望,思念故乡的亲人,思念故乡的味道,思念故乡的风景。这些思念,让我们在异乡的生活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和依靠。

1.这段话中三个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是(     
A.xǐ             zhēn          qiàoB.xī            zhēn          qiáo
C.xǐ             zēn            qiáoD.xī            zēn            qiào
2.在文段的这三个括号中,应该填入的书写正确的词语是(     
A.烂漫            花团锦簇            萦绕B.烂慢            花团锦簇            盈绕
C.烂漫            花团绵簇            盈绕D.烂慢            花团绵簇            萦绕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病句,应该改成(     
A.那些亲人的慈爱关怀、那些童年的欢声笑语,都会时刻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B.那些童年的欢声笑语、那些亲人的慈爱关怀,都会常常回荡在我们的耳畔。
C.那些童年的欢声笑语、那些亲人的慈爱关怀,都在我们眼前心中荡起涟漪。
D.那些童年的欢声笑语、那些亲人的慈爱关怀,都是我们心中最宝贵的记忆。
4.家乡,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每位漂泊的游子踏上归途。下面情节发生在人物返乡途中的一项是(     
A.保尔与团员一起修筑铁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祥子在曹家被孙侦探敲诈                         (《骆驼祥子》)
C.武松在快活林醉打蒋门神                         (《水浒传》)
D.唐僧在通天河落水湿经书                         (《西游记》)
5.你所在的班级从外地新转来一名同学,她到了新的环境总是会思念家乡。看到这种情况,你想要劝导她,下面说法最为合适的一项是(     
A.你那个破家乡有什么好想的呀?咱们这的各种条件不都比你那家乡强多了吗?你就是刚开始不适应,过两天你就知道我说的对了。
B.你刚刚到一个新的班级肯定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果有什么困难,你就跟老师和同学们说,大家都会尽力帮助你的,别担心。
C.人在成长过程中总是会不断地更换所处的环境,慢慢适应这个城市之后,相信你也会爱上这座城市,并把它当成你的第二故乡的。
D.我特别理解你,其实这个破城市我也早就待够了,你看你的家乡多好呀!要不你还是转学回到你的家乡吧,我都想跟你一起转过去。
6.在选文横线处填上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故乡又是我们永远的牵挂B.故乡又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C.故乡又是我们文化的源头D.故乡是我们新征程的起点
2024-05-2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字,根植于中国人的血脉深处。和睦,是宽容而不偏狭、同情且有仁爱的温和,是容忍而克制、bīn bīn yǒu lǐ和气生财,是微笑中______着温暖与睿智的和平,是抛弃shā lù、征战,珍视生命、谋求共处的。一个字,与不同字眼组合起来,寄托着中国人许多温暖、善良的感情和愿望。以和为贵、______的追求,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全部历史,______进奔流不息的民族血液中,镌刻在家国万代的文化基因里,mián yán至今。如果不了解这种追求、也很难理解中华民族为什么坚守结伴不结盟、对话不对抗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bīn bīn yǒu lǐ(     )   (2)shā lù(     )   (3)mián yán(     )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隐藏   和气生财   汇聚B.蕴藏   和而不同   融汇
C.寄托   一唱百和   融化D.蕴藏   和光同尘   融汇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不了解这种追求,就很难理解中华民族为什么坚守“结伴不结盟、对话不对抗”的理念。
B.即使不了解这种追求,就很难管理解中华民族为什么坚守“结伴不结盟、对话不对抗”的理念。
C.如果不了解这种追求,也很难理解中华民族为什么坚守“结伴不结盟、对话不对抗”的底色。
D.即使不了解这种追求,也很难理解中华民族为什么坚守“结伴不结盟、对话不对抗”的底色。
4.班主任号召同学们以“和”为主题设计班徽,以下徽标最切合主题的是(     
A.B.
C.D.
5.在讨论本次活动内容及流程时,同学们的意见很难统一,请你在“和而贵”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制定两条“班级议事规则”。
2024-05-2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无数个清晨和黄昏,在书橱隔成的长廊里,在中华经典的陈列前,我轻抚着洁白的一张张书页,内心无比zhèn hàn。我的思想挣脱shù fù,拉开历史的wéi mù,探入浩浩中华五千年文明。于是,我看见屈原从《离骚》中走来,在汨罗江畔披发行吟;我看见文天祥从《指南录》中走来,在零丁洋里高声吟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zhèn hàn _______②shù fù _______③wéi mù _______
(2)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024-05-2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际飞过几行鸿雁,那是一次长途qiān xǐ,是秋的脚步。远山yì lì,梧叶萧萧,凉风习习,阡陌上的花已凋零,等到风又吹过的日子,连枝丫上的鸟雀、田野里的鼹鼠都要______,彼时人们面临的将是白雪皑皑的、______的萧索,却也须知次年的春光就在近前,有cǎo zhǎng yīng fēi的二月天,有拂堤杨柳______出新芽。满树五彩缤纷的红花,像一幅水彩画,那花香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qiān xǐ(     )     (2)yì lì(     )     (3)cǎo zhǎng yīng fēi(     )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销声匿迹   枯燥   萌发
B.杳无音讯   枯燥   萌发
C.杳无音讯   干枯   迸发
D.销声匿迹   干枯   迸发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五彩缤纷的满树的花,像一幅水彩画,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B.满树五彩缤纷的红花,像一幅水彩画,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C.五彩缤纷的满树红花,像一幅水彩画,那花香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D.满树五彩缤纷的花,像一幅水彩画,那花香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2024-05-2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迎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我们即将迎来与你的13281次见面。你好,城市追梦人。

此时此刻,与你相约,给彼此一个热的微笑,共许一个殷殷的心愿。因为我们相信,虽然生活会有狂斓,但只要步履坚定,毫不泻气,生活就总会给你制造沉甸的惊喜;因为我们相信,纵然会有狂斓 ,但只要你A            ),就有人与你并肩守望。

这一年,我们改变生活,也被生活改变;这一年,我们心怀梦想,泪湿眼眶,也见证梦想照进现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虽然前进道路中会有无精打采之时,但每一个强的你,都无比珍贵,因为是你用坚定,穿透这一切的伤痕累累。

这一年,融合赋能,与城市共同成长。从要素相加迈向要素相融,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代表的新技术正与产业深入融合;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形式推动学术、创新和生产形成良性循环……而我们也在锐意改革,守正创新,不再手蹑脚。

这一年,快与慢交相辉映,新与旧和谐共生,破与立统筹推进。从时尚京剧秀到草莓音乐节,从文化生活节到亚欧时装周,从相声演出季到经典文化剧目,从丝绸之路冰雪风情节到新年音乐会……以文化城,以文兴城,乌鲁木齐文旅市场火爆,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实现双突破,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让每一个城市追梦人震聋发聩,对未来充满期待。

(节选自《乌鲁木齐晚报2024新年献词》,有删改)

1.请用正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强(juè)B.热(chì)C.沉甸(diàn)D.手蹑脚(niè)
3.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狂斓B.泻气C.眼眶D.震聋发聩
4.填入文中A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异想天开B.身临其境C.强聒不舍D.不折不挠
2024-05-2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千泉之城、诗意济南、曲山艺海、爱阅之都、暖城济南……这座城,让人流连忘返。济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00年文明史,2600年建城史,各种文化络绎不绝,源远流长。这座城拥有太多闻名遐迩的“文化名片”:明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词人二安;明府城、老商埠、曲水亭……随处可见久富盛名的文化标签。今天的济南,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走向世界。创新打造“泉城发布厅”“理响泉城”等品牌,开展“东南亚文化之都”济南活动年百场活动,宣传片《泉甲天下》在纽约时代广场熠熠生辉……传统与现代兼容并蓄,无论是“古城”还是“网红”,贴在济南身上都如此恰到好处。

1.文段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连忘返B.闻名遐迩(ěr)C.老商埠(bù)D.久富盛名
2.文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络绎不绝B.源远流长C.熠熠生辉D.兼容并蓄
3.下列句子的表述,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济南营造龙山文化、大舜文化、二安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两创”文化新高地。
B.依托济南国际传播中心,把济南故事传播出去,讲述出去,通过济南声音听到更多中国声音。
C.立足深厚文化底蕴,我市着力打造“泉城清风”廉洁文化品牌,让清风正气充盈泉城大地。
D.2023年济南连续蝉联“五一”最强周边游榜单第一名和“十一”全国十大周边游目的地。
2024-05-1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读诗就是读礼乐。

②《诗经》是中国礼乐制度的演绎者。读诗就是要用诗经所反映的美好境界      感化大家,树立纯正无邪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显然,礼乐属于制度层面,某种意义上含有政治意味,带有一定的      作用,而诗不仅具有和风细雨、漫浸细润的特殊      ,更有朗朗上口、喜闻乐见的 大众      。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与周王朝所推崇的礼乐制度,方向完全一致,目的高度契合,并且是一种很好的文化实践形式。

③据《汉书》记载,汉昭帝英年早逝,权臣霍光把昌邑王刘贺扶上帝位,后见他难以驾驭,又罗列罪状欲治他于死地。某天,他们故意找刘贺帝师王式的麻烦,在朝堂上质问王式:“皇帝如此胡作非为,你作为皇帝的老师,怎么不上谏书啊?”王式答曰:“诗三百,篇篇是谏书。还用得着我单独给皇帝上谏书吗?”正是这句巧妙回答,让他逃过一劫。可见,作为“五经”之一的《诗经》,在当时就是一部道德法则,具有非常重大的教化作用。

④北京大学教授李零说:“我读《论语》,主要是拿它当思想史。”《论语》反映了当时的意识形态,比《论语》更早的《诗经》何尝不是呢?所以笔者认为,我们也应拿《诗经》当思想史来看。

⑤《毛诗序》曰:“《关雎》,后妃之德,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此处仅用一个生动且深沉的“风”字,所以足以看出社会对诗有着多么强烈而巨大的教化作用。

⑥《诗经》的编撰体例[A]无疑也属于制度范畴[B]在具体的编排时间上,《诗经》大体遵循了“自今往古”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先从眼前说起,逐步向古溯源[C]这种做法开创了我国诗歌集编撰顺序的先河[D]也为后来的诗歌选编奠定了一个基本法则。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漫(jìn) 细润B.(qián)移默化C.(qiè)合D.编(zhuàn)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读诗就是要用诗经所反映的美好境界      感化大家,树立纯正无邪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显然,礼乐属于制度层面,某种意义上含有政治意味,带有一定的      作用,而诗不仅具有和风细雨、漫浸细润的特殊      ,更有朗朗上口、喜闻乐见的大众      

A.指导     强迫     效果     效应B.指导     强制     效应     效果
C.启发     强制     效果     效应D.启发     强迫     效应     效果
3.下列方括号中填人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诗经》的编撰体例[A] 无疑也属于制度范畴[B] 在具体的编排时间上,《诗经》大体遵循了“自今往古”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先从眼前说起,逐步向古溯源[C] 这种做法开创了我国诗歌集编撰顺序的先河[D] 也为后来的诗歌选编奠定了一个基本法则。

A.,B.,C.。D.,
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此处仅用一个生动且深沉的“风”字,所以足以看出社会对诗有着多么强烈而巨大的教化作用。

A.仅用此处一个生动且深沉的“风”字,就足以看出社会对诗有着多么强烈而巨大的教化作用。
B.此处仅用一个生动且深沉的“风”字,所以足以看出诗对社会有着多么强烈而巨大的教化作用。
C.仅用此处一个生动且深沉的“风”字,所以足以看出社会对诗有着多么强烈而巨大的教化作用。
D.此处仅用一个生动且深沉的“风”字,就足以看出诗对社会有着多么强烈而巨大的教化作用。
5.将“在中国古代,礼乐就是制度法规的代名词”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A.第③段开头B.第④段开头C.第⑤段开头D.第⑥段开头
2024-05-1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今年春晚呈现了许多承载传统文化的节目,九年级一班决定也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学习活动,班长要写一篇发言稿,下面是发言稿的一部分。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智慧的结晶,民族的基因。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如优美的诗词、精湛的工艺①、和深刻的哲学思想等。一些为人知的故事,如钻石般点缀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怀着热忱之心,追求纯cuì与卓越,不拘于常规,力求臻于至善。

传统文化还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它通过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艺术等形式,传递着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凝聚力。比如爆竹声中一岁除②。时的团圆、端午节的赛龙舟等③……,这些传统活动让人们感受到归属感和共同的文化根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qīng睐。

传统文化不仅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充实个人修养④,还赋予我们智慧和力量,让我们在浮躁的世界中找到宁静与方向。

1.班长在写发稿时有两个字暂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字不确定读音。请你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     
A.萃      xiǎn   B.粹      xiǎn   
C.萃      xiān   D.粹      xiān   
2.上面文段中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处(     
A.①B.②C.③D.④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传统文化不仅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充实个人修养,还赋予我们智慧和力量,让我们在浮躁的世界中找到宁静与方向。
2024-05-1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