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第一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向200mL稀与稀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假设加入铁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且曲线中每一段只对应一个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B.若向铜粉中加入100mL上述混合溶液,最多能溶解19.2g铜
C.
D.每一阶段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之比为
2023-05-04更新 | 8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等2地朔州市朔城区第一中学校等2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2 . 白磷(P4)有毒,实验时若皮肤接触到白磷,应立即用稀CuSO4溶液清洗,发生两个反应:
反应①为P4和CuSO4反应的主要生成物为Cu、H3PO4和H2SO4
反应②为11P4+60CuSO4+96H2O=20Cu3P+24H3PO4+60H2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应①和②中,P4只作还原剂
B.反应①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个数之比为5∶2
C.皮肤接触到白磷,用稀CuSO4溶液清洗后,应再使用NaOH溶液清洗
D.若P4反应完全且转化为H3PO4的转化率是80%,理论上反应①和②消耗P4的个数之比为14∶11
3 . 氧化铁是一种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是常见的铁的氧化物。
Ⅰ.请列举氧化铁一种用途;_______
Ⅱ.氧化亚铜也是红色粉末,有类似于氧化铁的用途。查阅资料可知:是一种碱性氧化物,溶于稀硫酸生成,在空气中加热生成.实验室有一些红色粉末,根据来源,只知其成分可能含有氧化铁或氧化亚铜.某化学小组欲一探究竟,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红色粉末是;假设2:红色粉末是;假设3:_______
他们取少量粉末,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并滴加溶液,通过现象推断其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_______
(2)有人认为,若滴加试剂后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氧化铁。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合理?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请简述你的理由(不需写出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
(3)按照他们的设计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滴加溶液,溶液先变为红色,然后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消失,同时生成一种白色沉淀。为了探究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同学们首先查阅资料,得知:
ⅰ.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ⅱ.的化学性质与的相似   ⅲ.
同学们按照如表方案进行实验,证明了白色沉淀的成分为.请你补全表格中相关内容: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
步骤1:取,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3滴溶液_______.
步骤2:取_______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3滴溶液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由此可以证明,实验室中红色粉末的成分是_______
(4)同学们认为,通过加热法测定的质量分数,也可以判断红色粉末的成分.他们取ag固体粉末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待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其质量为bg,则混合物中质量分数为_______
4 . 将过氧化钠投入到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不会减轻的是(          
A.NaClB.Fe2(SO4)3
C.饱和烧碱溶液D.Ba(HCO3)2
5 . 某稀溶液中含有4 mol KNO3和2.5 mol H2SO4,向其中加入1.5 mol Fe,充分反应(已知被还原为NO),最终溶液体积为1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中c()=2.75 mol·L-1
B.所得溶液中c(Fe2):c(Fe3)=1:2
C.反应后生成NO的体积为33.6 L(标准状况下)
D.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FeSO4
2019-02-20更新 | 4954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现代双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
6 .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1)铝粉和铁的氧化物(FeO-Fe2O3)可配成铝热剂用于焊接钢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和Fe2O3等杂质)为原料生产铝和铵明矾晶体[NH4Al(SO4)2·12H2O]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已知:SiO2在“碱溶”时转化为铝硅酸钠(NaAlSiO4·nH2O)沉淀】。

①实验前,要将铝土矿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
②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铝硅酸钠的化学式_______
③步骤②涉及到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④写出利用Al2O3制备金属Al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⑤若同时制取铵明矾和硫酸铝,通过控制硫酸的用量调节两种产品的产量。若欲使制得的铵明矾和硫酸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投料时铝土矿中的Al2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7 . 从定性分析到定量研究是高中生化学学习的重要发展历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对以下化学问题进行定量分析。
(1)高锰酸钾是一种典型的强氧化剂。在用KMnO4酸性溶液处理CuS的混合物时,发生的反应如下:6 MnO4+5 CuS + 28H+ = 5Cu2+ + 5SO2↑ +6 Mn2++ 14H2O,请用单线桥法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6 MnO4+5 CuS + 28H+ = 5Cu2+ + 5SO2↑ +6 Mn2++ 14H2O       ________________
(2)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75 mol, 则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 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3)实验室需要为无土栽培配制1 L内含0.24 mol K2SO4、0.5 mol NH4Cl、0.16 mol KCl的某营养液。某小组计划用(NH4)2SO4、KCl、NH4Cl配制,则需这三种固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A、B、W、D、E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质子数之和为39,B、W同周期,A、D同主族,A、W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A2W和A2W2,E元素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
(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写出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A、B、W三种元素组成的18电子微粒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测定A2W2为二元弱酸,常用硫酸处理BaO2来制备A2W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含有Fe2+和淀粉KI的酸性溶液中滴入A2W2,观察到溶液呈蓝色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当消耗2mol I-时,共转移3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素D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A单质化合生成一种化合物DA,熔点为800℃,能与水反应放氢气,若将1molDA和1molE单质混合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__L(标准状况下)。
9 .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从物质类别看,SO2属于____________(填“酸性”、“两性”或“碱性”)氧化物;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的液体反应物在反应中所表现出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均褪色。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
(4)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装置是尾气处理装置,写出C装置处理氯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6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省曲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10 . 我校高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探究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硫酸与足量的铁丝反应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从C中有少量的气泡冒出,此气泡的成分是___________。试分析产生该气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可抽动的铁丝”代替“直接投入铁片”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一段时间后,他们对A中溶液的金属阳离子进行了探究
①提出假设:
假设1:_____________
假设2:_____________
假设3:溶液中存在Fe2+和Fe3+
②已知假设3是正确的,选择合适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3,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限选试剂:稀HNO3、氯水、酸性KMnO4溶液、NaOH溶液、KSCN溶液。
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存在Fe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