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95 道试题
1 . (氮化铝)是一种陶瓷绝缘体,具有较高的传热能力,大量应用于微电子学,室温下遇水缓慢水解。工业制备的氮化铝常含有C或杂质,某同学为测定其中氮化铝含量,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步骤1:取样品于烧杯中,滴加稀硫酸至样品全部溶解;
步骤2:将溶解完成后的试液经漏斗倒入蒸馏瓶中,用水洗涤烧杯3~5次,并将洗涤液一并倒入蒸馏瓶中。
步骤3:向吸收瓶中加入硫酸,在蒸馏瓶中加入过量溶液,立即盖上磨口罩,加热蒸馏,蒸馏完成后,待装置冷却,再用少量水冲洗冷凝管口,取下吸收瓶。
步骤4:将吸收瓶中液体稀释到,用滴定管量取于锥形瓶中,用标准溶液滴定吸收液中过量的稀硫酸至终点,再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标准溶液。
(1)写出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进行正式蒸馏前应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
(3)水蒸气发生器的作用是_______
(4)蒸馏瓶中加入过量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
(5)指示剂应用_______,达到滴定终点时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已知饱和溶液的为4.8]
(6)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下列操作中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_______(填标号)。
A.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装液前未用标准液润洗
B.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溶液的体积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D.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吸收液润洗过,后两次未润洗
2023-02-14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2 . 对氨基苯磺酸是制备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可用苯胺()、浓硫酸为原料合成。实验流程、装置示意图如下。

   

相关数据如下表:
名称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沸点/℃溶解性
苯胺93184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对氨基苯磺酸173288——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步骤1中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_(填“水浴”、“油浴”或“直接加热”)。步骤1加入浓硫酸时,为防止温度过高致苯胺被氧化,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反应产物中可能有邻氨基苯磺酸
B.冷凝管进出水方向是b进a出
C.如果加热后发现忘加沸石,应立刻补加
D.步骤2将混合液倒入盛有冷水烧杯中,用玻璃棒摩擦器壁可促使晶体析出
(5)对氨基苯磺酸粗产品因含杂质而显色,可用重结晶法进行提纯。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理操作并排序: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a.沸水溶解       b.过滤       c.趁热过滤       d.蒸发结晶       e.冷却结晶       f.加入活性炭
(6)对氨基苯磺酸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显色反应。利用这一原理,用分光光度法可以测定对氨基苯磺酸的含量,吸光度与对氨基苯磺酸浓度关系如图所示。

   

取1.00 g对氨基苯磺酸样品,配成1 L溶液,取样加入显色剂,测得吸光度为0.52。则样品中对氨基苯磺酸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3 . I.现有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也减小,则:
(1)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反应,且m+n____p(填“>”“=”或“<”)。
(2)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B是有色物质,A、C均无色,平衡后加入C(体积不变)时混合物颜色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若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平衡____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II.对于A+2B(g)nC(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请回答:
(4)A量的增减,平衡不移动,则A为____
(5)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当n=3时,A的状态为____
(6)若A为固体,增大压强,C组分的含量减少,则n____
2022-10-12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4 . 化学科学可以帮助我们安全、合理、有效地开发自然资源和使用各种化学品,为建设美丽家园发挥重要价值。
Ⅰ.工业海水淡化及从海水中提取溴的过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历史最久,技术和工艺也比较成熟,但成本较高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是_______法。
(2)步骤Ⅰ中已获得 Br2,步骤Ⅱ中又将 Br2还原为 Br-,其目的是 _______
(3)步骤Ⅱ用 SO2溶液吸收 Br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Ⅱ.亚硝酸钠(NaNO2)是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化学品,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制备(略去部分夹持仪器)。

已知:①2NO + Na2O2 = 2NaNO2
②2NO2 + Na2O2 = 2NaNO3
③酸性条件下,NO、NO2和 NO 都能与 MnO反应生成 NO和 Mn2+
请回答下列问题:
(4)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装置 C 的作用为_______,装置 E 的作用为_______
(6)装置 F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7)为测定亚硝酸钠的含量,进行如下操作:称取 3.000 g 样品溶于水配成 250 mL 溶液,取 25.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中加入 0.1000mol·L-1酸性 KMnO4溶液 16.00 mL,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计算所得固体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2022-09-17更新 | 25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5 . Ⅰ.某实验小组用溶液和的硫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
(1)取溶液和硫酸溶液进行实验,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温度/实验次数起始温度终止温度温度差平均值
平均值
_____________
126.226.026.130.1
227.027.427.233.3
325.925.925.929.8
426.426.226.330.4
溶液和硫酸溶液的密度均近似为,中和后生成的溶液比热容。则测得生成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比正常值偏小,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溶液的温度
(2)现将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钡溶液、稀氨水分别与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则由大到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
Ⅱ.测定晶体中的含量:称取样品,配成溶液。量取溶液加入锥形中,加入适量稀硝酸,再加入几滴铁盐溶液作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三次滴定平均消耗标准溶液
(3)①滴定时发生的反应:(白色),则指示剂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②晶体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6 . 滴定法可用于测定样品纯度。
I.双指示剂法测定烧碱样品(含)纯度:
[实验步骤]
a.迅速称取烧碱样品1.2 g,溶解后配制成250 mL溶液,备用:
b.将0.1000 mo/L HCl标准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零,记录起始读数
c.用碱式滴定管取20.00 mL样品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以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一终点(此时溶质为NaCl和),记录酸式滴定管的读数
d.然后再向锥形瓶内滴加2滴甲基橙,继续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二终点,记录酸式滴定管的读数
(1)滴定至第一终点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判断滴定至第二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_______色变为橙色。
(3)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4)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得的NaOH质量分数偏高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滴定前有气泡,滴定至第一终点时气泡消失
b.达到第一终点前,锥形瓶中有气泡产生
c.第一终点后继续滴定时,锥形瓶中有少许液体溅出
d.记录酸式滴定管读数时,仰视标准液液面
II.测定三草酸合铁酸钾中铁的含量:
第一步,称量m g样品于锥形瓶中,溶解后加稀酸化,用 mol/L 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 mL。
第二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将转化为,过滤、洗涤,将滤液及洗涤液全部收集到锥形瓶中。加稀酸化,用 mol/L 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 mL。
(5)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是_______
2022-09-02更新 | 4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7 . 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Fe(C2O4)3]·xH2O)是一种光敏材料.为测定该晶体中铁的含量,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称量5.00g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配制成250mL溶液。
步骤二:取所配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稀H2SO4酸化,滴加KMnO4溶液至草酸根恰好全部氧化成二氧化碳,同时,MnO被还原成Mn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小匙锌粉,加热至黄色刚好消失,将所得溶液收集到锥形瓶中,此时,溶液仍呈酸性。
步骤三:用0.010mol/LKMnO4溶液滴定步骤二所得溶液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20.02mL,滴定中MnO被还原成Mn2+
重复步骤二、步骤三操作,滴定消耗0.010mol/LKMnO4溶液19.98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三草酸合铁酸钾溶液的操作步骤依次是:称量、溶解并冷却、转移、___、振荡、___、摇匀。
(2)步骤三中应选择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
(3)写出步骤二中[Fe(C2O4)3]3-与MnO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4)实验测得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在步骤二中,若加入的KMnO4的溶液的量不够,则测得的铁含量___。(填“偏低”、“偏高”或“不变”)
(5)步骤三中选择的指示剂是___。(填“甲基橙”、“酚酞”、“石蕊”或“不需要指示剂”)
2021-09-23更新 | 27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8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的化合物的反应对缓解能源危机、治理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1)基态氮原子有________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2)肼是一种高能燃料。已知各共价键键能如表:
N≡NO=ON−NN−HO−H
键能(kJ/mol)946497193391463

N2H4(g)+O2(g)N2(g)+2H2O(l) ∆H=___________ kJ/mol,(注:肼的结构式为: )
(3)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以乙烯作为还原剂的脱硝(NO)原理,其脱硝机理如图1,脱硝率与温度、负载率(分子筛中催化剂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若图1反应中NO与O2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该脱硝原理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为达到最佳的脱硝效果(分析图2),应采取的条件为___________(填温度和负载率数值)。
(4)CaSO3与Na2SO4混合浆液可用于脱除NO2,反应过程为:
Ⅰ.CaSO3(s)+SO(aq)CaSO4(s)+SO(aq)
Ⅱ.SO(aq)+2NO2(g)+H2O(l)SO(aq)+2NO(aq)+2H+(aq)
浆液中CaSO3质量一定时,Na2SO4的质量与NO2的去除率变化趋势如图所示。a点后NO2去除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检测烟道气中NOx含量的步骤如下:
Ⅰ.将VL气样通入适量酸化的H2O2溶液中,使完全被氧化为NO
Ⅱ.加水稀释至100.00mL,量取20.00mL该溶液,与V1mL c1 mol·L1 FeSO4标准溶液(过量)充分混合;
Ⅲ.用c2mol·L1 KMnO4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 Fe2+,终点时消耗V2mL。
①某同学设计的如图滴定方式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夹持部分略去,填字母序号)
a.      b.        c.
②滴定过程中有下列反应:3Fe2++NO+4H+=NO↑+3Fe3++2H2O, MnO+5Fe2++8H+=Mn2++5Fe3++4H2O,判断下列情况对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___________
b.读取KMnO4标准溶液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___________
2021-12-1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酸碱反应是生产生活实际中常见的反应之一、下图是用的盐酸滴定某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示意图和某次滴定前、后盛放盐酸的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依上图所示,此次滴定盐酸消耗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
(3)某实验小组同学的三次实验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滴定前盐酸的体积读数/mL滴定后盐酸的体积读数/mL
120.001.2023.22
220.001.2129.21
320.001.5023.48
①此次滴定时选择的指示剂为___________
②则待测NaOH溶液的平均浓度是___________(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4)对下列实验过程,因操作不正确而引起的误差,使待测NaOH溶液浓度偏高的有_______(填序号)。
①酸式滴定管水洗后在装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润洗2~3次
②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③锥形瓶未干燥,有少量蒸馏水
④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
⑤放出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体后气泡消失
⑥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液过快,停止滴定后反加一滴NaOH溶液,颜色无变化
⑦酸式滴定管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⑧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
(5)某实验小组为测定某固体样品中的含量,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做了如下实验:
测定原理:(方程式未配平)
测定步骤:步骤一,准确称量20.00g样品,配制成100mL溶液。
步骤二,取所配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稀酸化,用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两次,平均消耗溶液16.00mL。
①如何判断到达滴定终点?___________
②产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10 . 碳酸钠俗称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碳酸氢铵和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碳酸钠,并测定产品中少量碳酸氢钠的含量,过程如下:
步骤I.的制备

步骤Ⅱ.产品中含量测定
①称取产品2.500g,用蒸馏水溶解,定容于250mL容量瓶中;
②移取25.00mL上述溶液于锥形瓶,加入2滴指示剂M,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红色变至近无色(第一滴定终点),消耗盐酸
③在上述锥形瓶中再加入2滴指示剂N,继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第二滴定终点),又消耗盐酸
④平行测定三次,平均值为22.45,平均值为23.51。
已知:(i)当温度超过35℃时,开始分解。
(ii)相关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
温度/0102030405060
35.735.836.036.336.637.037.3
11.915.821.027.0
6.98.29.611.112.714.516.4
29.433.337.241.445.850.455.2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中晶体A的化学式为_______,晶体A能够析出的原因是_______
(2)步骤I中“300℃加热”所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3)指示剂N为_______,描述第二滴定终点前后颜色变化_______
(4)产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第一滴定终点时,某同学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021-06-09更新 | 9112次组卷 | 3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高级中学等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