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20 道试题
1 . 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装置图中至少存在三处明显错误
B.该实验中收集氯气的方法正确
C.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可以用Ca(OH)2溶液吸收尾气
D.在集气瓶的导管口处放一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可以证明是否有Cl2逸出
2023-08-17更新 | 309次组卷 | 3卷引用:作业(十一)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2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3H8和C4H10一定是同系物
B.CH4的二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证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C.正丁烷的沸点高于异丁烷
D.丙烷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2023-09-08更新 | 811次组卷 | 3卷引用:7.1.1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烷烃的结构课后作业提高篇
3 . 10 mL 0.1 mol·L1KI溶液与5 mL 0.1 mol·L1FeCl3溶液发生反应:2Fe3(aq)+2I(aq) 2Fe2(aq)+I2(aq),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氯化钾固体,平衡不移动
B.加适量水稀释,平衡正向移动
C.经过CCl4多次萃取分离后,向水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出现血红色,证明该化学反应存在限度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4 .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以下装置对原电池的原理和形成条件开展了实验探究,结合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装置①金属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可证明Zn比Cu活泼
B.对比①②中Cu片上是否有气泡,可预测②中电流表指针会偏转
C.装置②③对比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原电池电极材料应满足的条件
D.装置③能形成原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2-23高二下·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 | 较易(0.85) |
5 . 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关于青蒿素分子结构的研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能确定青蒿素分子中有三种氢原子
B.通过质谱法能确定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C.通过红外光谱能确定青蒿素分子中含有酯基
D.通过化学反应证明分子中含有过氧基
2023-02-11更新 | 1279次组卷 | 2卷引用:【知识图鉴】单元讲练测选择性必修3第1单元01讲核心
6 . 某届奥运会上,有个别运动员因服用兴奋剂被取消参赛资格。如图是检测出兴奋剂的某种同系物X的结构,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A.1molX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molNaOH
B.X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证明其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C.1molX与足量的饱和溴水反应,最多消耗4molBr2
D.X可与NH4HCO3溶液作用产生气泡
2023-02-11更新 | 763次组卷 | 2卷引用:【知识图鉴】单元讲练测选择性必修3第3单元01讲核心
19-20高二·浙江·期末
7 . 某兴趣小组为验证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分析实验原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
B.整个实验过程中A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都不变浑浊
C.加热后可观察到A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要证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
8 . 如图: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制备氯气,验证氯气性质实验装置。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脱脂棉中的无水氯化钙可以用碱石灰代替
B.该实验装置可证明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作用
C.湿润石蕊试纸先变红,但也不能说明生成了酸性物质
D.淀粉碘化钾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说明氯气将I2氧化
2022-05-31更新 | 1116次组卷 | 6卷引用: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课时4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氯离子检验
9 . 根据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葡萄糖乙醇乙酸乙酯
A.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二者均属于多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可以利用银镜反应证明葡萄糖为还原糖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将乙醇氧化为乙酸,将烧黑的铜丝趁热插入乙醇中也可得到乙酸
D.向反应②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
2022-08-20更新 | 19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四章 本章复习提升
10 . 某研究小组欲探究能否与溶液反应。
【查阅资料】
i.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ii.可生成溶液呈血红色,可用于的检验。
【提出猜想】
(1)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后,认为溶液可以与溶液反应,请从化合价的角度加以解释: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2)实验I:在试管中加入溶液和溶液,再加入溶液,发现溶液_____,小组同学认为溶液反应生成了
(3)甲同学注意到盛放溶液的试剂瓶中有空气,因此不同意该结论,他的理由是______
重新设计实验:
实验II:在试管中加入溶液,然后加入溶液,发现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获得结论】
(4)过氧化氢____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氧化
【发现异常】
乙同学继续向实验II所得溶液中滴加溶液,发现溶液褪色。
小组同学经过重新查阅资料后,发现可以将氧化为。乙同学设计实验III并证实了该资料中的说法。
(5)补全实验III的方案:在试管中加入溶液,加入溶液,再加入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
【总结反思】
(6)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后,提出了的检验方法:取待测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证明待测液含有
(7)从上述实验中可以得出结论,在物质性质的检验中,应注意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