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75 道试题
1 . 科学探究要实事求是、严谨细致。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进行有关氯化物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Ⅰ.FeCl3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流程制备无水FeCl3。经查阅资料得知:无水FeCl3在空气中易潮解,加热易升华。他们设计了以Fe粉和Cl2为原料制备无水FeCl3的实验方案,装置示意图如下:

(1)仪器F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装置A中设计g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利用惰性电极电解0.1mol/LFeCl2溶液,探究外界条件对电极反应(离子放电顺序)的影响。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电压/VpH阳极现象阴极现象
11.51.00无气泡,滴加KSCN显红色较多气泡,极少量金属析出
21.55.52无气泡,滴加KSCN显红色无气泡,银白色金属析出
33.05.52少量气泡,滴加KSCN显红色无气泡,银白色金属析出
44.55.52大量气泡,滴加KSCN显红色较多气泡,极少量金属析出

(4)由实验1、2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增大pH,___________优先于___________放电;
Ⅲ.为了探究外界条件对氯化铵水解平衡的影响,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编号c(NH4Cl)/mol·L-1温度/℃待测物理量X实验目的
50.530a___________
61.5ib探究浓度对氯化铵水解平衡的影响
71.535cii
82.040d探究温度、浓度同时对氯化铵化解平衡的影响

(5)该实验限选药品和仪器:恒温水浴、pH传感器、烧杯、0.1mol/L硝酸银溶液、蒸馏水和各种浓度的NH4Cl溶液。
①实验中,“待测物理量X”是___________
②为了探究浓度对氯化铵水解平衡的影响,实验6可与实验___________作对照实验;
③实验目的ii是___________
④氯化铵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实用的用途,请写出一种应用:___________
2024-04-2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2 . 以下实验目的、方法和相关解释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相关解释
A电解熔融氯化钠

该装置阳极反应为2Cl--2e-=Cl2
B金属防腐

该图采用的是外加电流法对铁管道进行保护
C测量锌粒和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速率的快慢

该实验用到的实验仪器有恒压滴液漏斗、锥形瓶、双孔塞、注射器
D验证分子极性

该实验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由图中现象可知为非极性分子,为极性分子
A.AB.BC.CD.D
3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Ⅰ.甲同学在a、b、c四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mL冷水,再各滴加几滴酚酞试液,依次加入大小相同的钠(Na)、镁(Mg)、铝(Al)金属块,观察现象。
(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_____
(2)烧杯中反应最剧烈的金属是_____(填字母)。
A.钠                    B.镁                    C.铝
(3)实验中发现b、c两只烧杯中几乎没有什么现象,要想达到实验目的,请你帮助选择下列合适的方法_____(填字母)。
A.把镁、铝的金属块换成金属粉末
B.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热水
C.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等量的同浓度的盐酸
D.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同浓度的AlCl3溶液

Ⅱ.乙同学设计实验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4)实验装置:

仪器B的名称为_____
(5)实验步骤:连接仪器、_____、加药品,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6)问题探究:(已知酸性:亚硫酸>碳酸)
①装置E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试管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③依据试管D中的反应,能否证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C的非金属性?_____(填“能”或“否”)。说明理由_____
2024-04-2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4 .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利用装置①验证Na和水反应为放热反应
B.利用装置②检验Na2O2与H2O反应有O2生成
C.利用装置③观察纯碱的焰色试验的现象
D.利用装置④比较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5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Ⅰ.甲同学在a、b、c、d四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mL冷水,再各滴加几滴酚酞试液,依次加入大小相近的钠(Na)、镁(Mg)、铝(Al)、钾(K)金属块,观察现象。
(1)反应最剧烈的烧杯中金属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钠B.镁C.铝D.钾

(2)实验中发现其中两只烧杯中几乎没有什么现象,要想达到实验目的,请你帮助选择下列合适的方法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热水
B.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盐酸
C.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浓硝酸
(3)甲同学想从下列药品中选择最佳组合,比较Na、Mg、Al的金属性强弱。可供选择的药品有:①NH3·H2O、②NaOH溶液、③Al2(SO4)3溶液、④MgCl2溶液、⑤Na2CO3溶液、⑥NaCl溶液。你认为他所选的药品是_______(填序号)﹔写出实验过程中Al3+与碱溶液的反应涉及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Ⅱ.乙同学设计实验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实验装置如图:(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碳酸)

(4)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装置E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5)试管F中装有_______溶液;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6)能否由此得出硫、碳、硅三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并说明理由:_______
2024-04-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6 .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铜的常见化学性质,过程设计如下所示:
【提出猜想】
问题1:在周期表中,铜与铝的位置很靠近,铜不如铝活泼,氢氧化铝具有两性。那么,氢氧化铜也具有两性吗?
问题2:铁和铜都有变价,一般情况下,正二价铁的稳定性小于正三价铁的稳定性。那么,正一价铜的稳定性也小于正二价铜的稳定性吗?
问题3:氧化铜具有氧化性,能被还原。那么,氧化铜也能被氮的某种气态氢化物还原吗?
【实验探究】
Ⅰ.解决问题1
(1)需用到的药品除溶液、稀硫酸外,还需____________(填试剂的化学式)溶液。
(2)为达到本实验目的,你认为应进行的相关实验是(填实验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Ⅱ.解决问题2
取一定量制得的氢氧化铜固体,于坩埚中灼烧,当温度达到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至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氧化亚铜;取适量红色氧化亚铜粉末于洁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或盐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试管底部还有红色固体存在。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3)写出氧化亚铜与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实验Ⅱ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往蓝色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氨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解决问题3
设计如图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

当氮的某种气态氢化物(X)缓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时,观察到氧化铜由黑色变成了红色,无水变成了蓝色,生成物中还有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Y;将X通入灼热的燃烧管完全反应后,消耗,测得B装置增重,并收集到单质气体Y。
(6)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2-20更新 | 532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7 . Ⅰ.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Cl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Ⅲ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其中a为干燥的品红试纸,b为湿润的品红试纸。装置Ⅰ中用和浓盐酸制取氯气


(1)c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2)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在装置III中观察到b的红色褪去,但是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这一实验目的,你认为还需在上图装置Ⅱ与Ⅲ之间添加图中的装置_______(填序号)。
Ⅱ.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漂白粉将在U型管中产生,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
(4)此实验结果所得产率太低。经分析并查阅资料发现主要原因是在U型管中存在两个副反应:
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了,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②试判断另一个副反应,为避免此副反应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2022-10-17更新 | 29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8 . 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Ⅰ.甲组同学在a、b、c、d四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 mL冷水,再各滴加几滴酚酞试液,依次加入大小相同的钠(Na)、镁(Mg)、铝(Al)、钾(K)金属块(镁、铝已除去氧化膜),观察现象。
(1)甲组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验证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
(2)烧杯中反应最剧烈的金属是_______(填字母)。
A.钠B.镁C.钾D.铝
(3)实验中发现b、c两只烧杯中几乎没有什么现象,要想达到实验目的,请你帮助选择下列合适的方法_______(填字母)。
A.把镁、铝的金属小块换成一倍大块金属
B.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热水
C.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等量的1.0mol·L-1的盐酸
D.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等量的1.0mol·L-1的CuSO4溶液
E.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等量20mL的98%浓硫酸
Ⅱ.乙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按要求完成各题。

(4)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
(5)实验步骤:①连接仪器,②_______,③加入固体、液体药品,④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⑤加热,观察。
(6)问题探究:[已知酸性:亚硫酸(H2SO3)>碳酸(H2CO3)]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装置E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试管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该实验能否证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C的非金属性?_______(填“能”或“不能”)。
2022-04-1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21-22高一上·浙江·阶段练习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实验探究题
实验目的:探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滴加酚酞试液先变红后褪色的原因。
【分析与猜想】
(1)根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2Na2O2+2H2O= 4NaOH+O2↑,往过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本应只会变红而不会褪色,而实验中发现酚酞变红后又褪色,由此提出如下的猜想:
A.氧气有漂白性
B.氢氧化钠有漂白性
C.___________
【实验与判断】请完成表格:
实验编号123
实验装置
验证猜想B.氢氧化钠有漂白性C.___________A.氧气有漂白性
实验现象溶液变红后不褪色
实验说明1. 2的实验中NaOH溶液是用___________(填“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钠固体”、 “过氧化钠固体”)溶于水配制的
(2)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发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中,钠元素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溶液中还生成了一种不很稳定、具有漂白性的物质X,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3)可用如图装置对溶液中不很稳定的物质进行探究,在①处装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下列选项,下同),②处装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

A.酚酞试剂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
C.二氧化锰
D.氢氧化钠固体配制的溶液
(4)气体③是___________,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没有写出X来,原因是___________
2021-04-28更新 | 425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10 . 为了探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分别在试管A、B中加入5mL5%H2O2溶液,各滴入3滴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A放入盛有5℃右冷水的烧杯中浸泡;将试管B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浸泡。试管A中不再产生气泡;试管B中产生的气泡量增多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5%H2O2溶液和5mL10%H2O2溶液两支试管中均未明显见到有气泡产生
(1)实验①的目的是___
(2)实验②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了帮助该组同学达到实验目的,你提出的对上述操作的改进意见是____(用实验中所提供的几种试剂)。
(3)对于H2O2分解反应,Cu2+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该兴趣化学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定性分析:如图1可通过观察____,定性比较得出结论;该实验中将FeCl3溶液改为Fe2(SO4)3溶液的原因是___
②定量分析:用图2所示装置做对照试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
(4)MnO2对H2O2分解反应也有催化作用,另一个同学用图2装置,将状态不同的1gMnO2分别加入盛有30mL等浓度的H2O2溶液的锥形瓶中,产生气体进入注射器针筒中,记录结果如下:
MnO2状态触摸锥形瓶情况该温度下针筒内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所需时间
粉末状很烫30mL3min
块状微热30mL9min
①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___有关。
②实验过程中放出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解释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___
2021-10-0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