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认识化学科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98 道试题
1 . 在处理废气的过程中,催化剂会逐渐失活变为。某小组为解决这一问题,实验研究之间的相互转化。资料:
(1)探究的还原性
实验Ⅰ.粉红色的溶液或溶液在空气中久置,无明显变化。
实验Ⅱ.向溶液中滴入2滴酸性溶液,无明显变化。
实验Ⅲ.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电压表指针偏转。

①甲同学根据实验Ⅲ得出结论:可以被酸性溶液氧化。
乙同学补充实验Ⅳ,___________(补全实验操作及现象),否定了该观点。
②探究碱性条件下的还原性,进行实验。

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③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解释:还原性在碱性条件下,反应,使均降低,但___________降低的程度更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增强。
(2)探究的氧化性
①根据实验Ⅲ和Ⅳ推测氧化性:,设计实验证明:向Ⅴ中得到的棕褐色沉淀中,___________(补全实验操作及现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向Ⅴ中得到的棕褐色沉淀中滴加溶液,加入催化剂,产生无色气泡,该气体是___________
(3)利用“三室两膜”装置(如图)实现“电解”制备

①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②生成时,室1溶液质量理论上减少___________g。
2024-01-1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2 . 某同学欲探究H2O2的氧化还原性:
(1)该同学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探究H2O2的氧化性可以选取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淀粉KI溶液(酸性)       ②酸性KMnO4溶液       ③Cl2 ④HNO3溶液
任选一个你所选的物质进行实验,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证明H2O2有氧化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继续探究:
资料: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O2
①制备H2O2:将Na2O2溶于冰水中,产生少量气泡,得溶液A。
向A中加入过量稀H2SO4,得溶液B。
②检验H2O2:向溶液A、B中分别滴加适量KMnO4溶液。
Ⅰ.B中产生气泡,滴入的溶液紫色褪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A中滴入的溶液紫色褪去,有棕褐色固体生成,产生大量气泡。推测固体可能含MnO2,对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猜想:
猜想1.KMnO4,有氧化性,能被还原为MnO2
猜想2.Mn2+___________性,能与H2O2反应产生MnO2
猜想3……
③探究猜想2的合理性,并分析Ⅰ中没有产生棕褐色固体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序号实验试剂现象
i   a生成棕褐色固体,产生大量气泡
iib有少量气泡
iiiH2O2溶液有少量气泡
iii是ii和i的对照实验。
①X是___________
②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
③取i中棕褐色固体,实验证明是MnO2
综上所述,H2O2体现氧化性还是还原性与反应对象的性质和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2024-01-31更新 | 31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3 . 在处理NO废气的过程中,催化剂会逐渐失活变为。某小组为解决这一问题,实验研究之间的相互转化。
资料:Ⅰ.       
Ⅱ.         
Ⅲ.在酸性条件下均能生成
(1)探究的还原性
实验Ⅰ   粉红色的溶液或溶液在空气中久置,无明显变化。
实验Ⅱ   溶液中滴入2滴酸性溶液,无明显变化。
实验Ⅲ   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电压表指针偏转。
   
①甲同学根据实验Ⅲ得出结论:能被酸性溶液氧化。乙同学补充实验Ⅳ,_______(补全实验操作及现象),否定了该观点
②探究碱性条件下Co(Ⅱ)的还原性,进行实验。
   
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③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解释还原性在碱性条件下,反应,使均降低,但_______降低的程度更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增强。
(2)探究的氧化性
①根据实验Ⅲ和Ⅳ推测氧化性:,设计实验证明:向Ⅴ中得到的棕褐色沉淀中,_______(补全实验操作及现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②向Ⅴ中得到的棕褐色沉淀中,滴加溶液,加入催化剂,产生无色气泡,该气体是_______
2023-09-0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4 . 某小组在实验室用NaClO溶液和NH3反应制备N2H4,并进行相关的性质探究实验。
(1)制备N2H4
   
制备N2H4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测定产品中水合肼(N2H4 · H2O)的含量
称取产品6.0 g,加入适量NaHCO3固体(滴定过程中,调节溶液的pH保持在6.5左右), 加水配成250 mL溶液,移取25.00 mL置于锥形瓶中,并滴加2 ~ 3滴淀粉溶液,用 0.3000 mol • L-1的碘标准溶液滴定(已知:N2H4·H2O+2I2 =N2↑ +4HI+H2O)。
(2)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实验测得消耗碘标准溶液的平均值为20.00 mL,产品中水合肼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Ⅲ.探究肼的性质。
(4)写出肼的电子式___________,肼为___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5)预设肼可能具有___________(a.氧化性 b.还原性 c.酸性 d.碱性)。
将制得的肼分离提纯后,进行如图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AgOH在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生成黑色的Ag2O,Ag2O可溶于氨水。
【提出假设】黑色固体可能是Ag、Ag2O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验证】设计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操作现象实验结论
i.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①___________黑色固体部分溶解黑色固体有Ag2O
ii.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②___________黑色固体是Ag和Ag2O
(6)请完成表中的空白部分: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7)实验表明,黑色固体主要成分是Ag,还有少量氧化银,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
2023-05-26更新 | 342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小组探究含Cr元素的化合物间的转化,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
i.含Cr元素的常见粒子: (橙色)、 (黄色)、CrO5(溶于水,蓝紫色,不稳定)、Cr3+(绿色)、Cr(OH)3(蓝灰色,难溶于水,可溶于强酸、强碱)、(亮绿色)。
ii.H2O2在碱性环境中比在酸性环境中分解速率快。
iii.在碱性环境中,O2不能氧化+3价铬元素。
实验操作及现象如表:
装置步骤操作现象

2mL0.0125mol•L-1K2Cr2O7溶液
I先滴入稀硫酸至pH≈2,再滴入5滴5%H2O2溶液,振荡溶液橙色加深。滴入H2O2溶液后迅速变为蓝紫色,有气泡生成。稍后,无明显气泡时,溶液由蓝紫色完全变为绿色
继续缓慢滴入10滴2mol•L-1NaOH溶液,边滴,边振荡又有气泡生成,溶液最终变为黄色
(1)已知 (橙色)+H2O2 (黄色)+2H+。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I中滴入稀硫酸后溶液橙色加深的原因:_____
(2)I中,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3)Ⅱ中,继续滴入NaOH溶液后,又有气泡生成的原因是_____
(4)Ⅱ中,继续滴入NaOH溶液后,预测有Cr(OH)3沉淀生成,但实验时未观察到。
提出假设:在碱性环境中,+3价铬元素被H2O2氧化。
①甲同学设计实验证明假设成立:
取少量I中的绿色溶液,在滴入NaOH溶液前增加一步操作:______。然后滴入NaOH溶液,有蓝灰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入NaOH溶液,沉淀溶解,溶液变为______色。
②乙同学进一步研究碱性环境对+3价铬元素的还原性或H2O2的氧化性的影响,设计如图实验。

右侧烧杯的溶液中,氧化剂是_____
开始时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偏转,分别继续进行如下实验。
i.向左侧烧杯中滴入NaOH溶液,出现蓝灰色沉淀,继续缓慢滴入NaOH溶液,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电子从左向右运动),此时左侧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
ii.向右侧烧杯中滴入NaOH溶液,有微小气泡生成,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左侧无明显变化。此时原电池中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由上述实验,与H2O2与H2O2的氧化性强弱(填“>”或“<”):
酸性条件下, _____H2O2;碱性条件下, _____H2O2
6 . 在处理NO废气的过程中,催化剂[Co(NH3)6]2+会逐渐失活变为[Co(NH3)6]3+。某小组为解决这一问题,实验研究之间的相互转化。
资料:i.Ksp[Co(OH)2]=5.9×10-15Ksp[Co(OH)3]=1.6×10-44
ii.Co2++6NH3[Co(NH3)6]2+K1=1.3×105
Co3++6NH3[Co(NH3)6]3+K2=2×1035
iii.[Co(NH3)6]2+和[Co(NH3)6]3+在酸性条件下均能生成NH
(1)探究的还原性
实验I.粉红色的CoCl2溶液或CoSO4溶液在空气中久置,无明显变化。
实验II.向0.1mol/LCoCl2溶液中滴入2滴酸性KMnO4溶液,无明显变化。
实验III.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电压表指针偏转。

①甲同学根据实验III得出结论:Co2+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乙同学补充实验IV,____(补全实验操作及现象),否定了该观点。
②探究碱性条件下的还原性,进行实验。

i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③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解释:还原性Co(OH)2>Co2+:Co2+-e-=Co3+在碱性条件下,OH-与Co2+、Co3+反应,使c(Co2+)和c(Co3+)均降低,但____降低的程度更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增强。
(2)探究的氧化性
①根据实验III和IV推测氧化性:Co3+>Cl2,设计实验证明:向V中得到的棕褐色沉淀中,____(补全实验操作及现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②向V中得到的棕褐色沉淀中滴加H2SO4溶液,加入催化剂,产生无色气泡,该气体是____
(3)催化剂[Co(NH3)6]2+的失活与再生
①结合数据解释[Co(NH3)6]2+能被氧化为[Co(NH3)6]3+而失活的原因:____
②根据以上实验,设计物质转化流程图实现[Co(NH3)6]2+的再生:____
示例:CoCoCl2Co(OH)2
7 . 某同学欲探究的氧化还原性:
资料:
制备:将溶于冰水中,产生少量气泡,得溶液A。将溶液A分为两份,向其中一份中加入过量稀,得溶液B。
检验:向溶液A、B中分别滴加适量溶液。
I.B中产生气泡,滴入的溶液紫色褪去。
(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A中滴入的溶液紫色褪去,有棕褐色固体生成,产生大量气泡。推测固体可能含,对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猜想:
(2)猜想1.有氧化性,能被还原为
猜想2.___________性,能与反应产生
猜想3……
(3)探究猜想2的合理性,并分析Ⅰ中没有产生棕褐色固体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序号实验试剂现象
ia生成棕褐色固体,产生大量气泡
iib有少量气泡
iii溶液有少量气泡
iii是ii和i的对照实验。
①X是___________
②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
③取i中棕褐色固体,实验证明是
综上所述,体现氧化性还是还原性与反应的对象和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2024-01-11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8 . 某同学欲探究H2O2的氧化还原性:
(1)该同学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探究H2O2的氧化性可以选取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淀粉KI溶液   ②FeSO4溶液   ③Cl2④HNO3溶液
任选一个你所选的物质进行实验,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证明H2O2有氧化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继续探究:
资料: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O2
①制备H2O2:将Na2O2溶于冰水中,产生少量气泡,得溶液A。
向A中加入过量稀H2SO4,得溶液B。
②检验H2O2:向溶液A、B中分别滴加适量KMnO4溶液。
Ⅰ.B中产生气泡,滴入的溶液紫色褪去。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A中滴入的溶液紫色褪去,有棕褐色固体生成,产生大量气泡。推测固体可能含MnO2,对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猜想:
猜想1.KMnO4,有氧化性,能被还原为MnO2
猜想2.Mn2+___________性,能与H2O2反应产生MnO2
猜想3……
③探究猜想2的合理性,并分析Ⅰ中没有产生棕褐色固体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序号实验试剂现象
i   a生成棕褐色固体,产生大量气泡
iib有少量气泡
iiiH2O2溶液有少量气泡
iii是ii和i的对照实验。
①X是___________
②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
③取i中棕褐色固体,实验证明是MnO2
综上所述,H2O2体现氧化性还是还原性与反应对象的性质和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2023-11-03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一中学(温泉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9 . 过氧化氢水溶液是医药、卫生行业上广泛使用的消毒剂。某兴趣小组对过氧化氢(H2O2)氧化性和还原性开展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BaO2与稀硫酸反应可制得H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2+H2SO4=BaSO4↓+H2O2
②H2O2在常温下会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在加热或MnO2等催化剂作用下会迅速分解。
③H2O2在碱性条件下能与Mn2+反应生成棕褐色固体,产生大量气泡。
【实验探究】
(1)制备H2O2:将BaO2溶于足量的冷稀硫酸中充分反应,经_____(填操作名称)得到含H2O2的溶液A。
(2)检验H2O2:取一定量的溶液A于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迅速产生大量气泡,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
(3)探究H2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I.向一定量的KMnO4溶液中滴加溶液A,产生气泡,溶液紫色褪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5O2↑+8H2O,其中H2O2_____剂。
Ⅱ.向一定量的FeSO4溶液中滴加溶液A,溶液变为棕黄色,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其中H2O2_____剂。
Ⅲ.该小组设计如表实验探究H2O2与Mn2+的反应。
序号实验溶液现象
iH2O2有少量气泡
iiH2O2+H2SO4有少量气泡
iiiH2O2+a生成棕褐色固体,产生大量气泡
①设计实验i的目的是_____
②试剂a应选_____
A.NaCl B.HCl C.NaOH D.KNO3
③取ii中生成的棕褐色固体,滴加浓盐酸,加热,产生黄绿色气体,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
A. B.       C.       D.
(4)综上所述,H2O2在反应中表现氧化性或还原性,与其它反应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以及溶液的_____性等因素有关。
2023-02-15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10 .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d、e常见离子的半径大小(用化学式表示,下同):_______>_______
(2)比较g、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_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e、g组成的简单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最简单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
C.与y元素同主族的第四周期元素的单质是半导体材料
D.y、h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只含共价键

(5)由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查阅资料可知:在催化过程中发生了两步氧化还原反应,第一步反应中表现还原性;第二步反应中表现氧化性;请写出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Q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
(6)上述元素可组成盐,向盛有一定量盐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溶液,沉淀物质的量随溶液体积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若向上述盐溶液中改加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2024-01-2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