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9 道试题
1 . 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设备已略):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
(2)设计实验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Cl、Br、I非金属性强弱。实验操作方法为: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然而另有同学认为该实验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请分析其理由:__________
2020-10-13更新 | 2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2 . 氯气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但在消毒时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人们开始研究一些新型自来水消毒剂。某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发现NCl3可作为杀菌消毒剂,该小组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备NCl3,并探究NCl3的漂白性。


NCl3的相关性质如下:
物理性质制备原理化学性质
黄色油状液体,熔点为-40 ℃,沸点为71 ℃,不溶于冷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为1.65 g·mL-1Cl2与NH4Cl水溶液在低温下反应95 ℃爆炸,热水中能与水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目的,接口连接的顺序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装置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B装置蒸馏烧瓶中出现较多油状液体后,关闭接口2处的活塞,控制水浴加热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
(4)当F装置的锥形瓶内有较多黄色油状液体出现时,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液体滴到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不褪色;若取该液体滴入50~60 ℃热水中,片刻后取该热水再滴到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蓝后褪色,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解释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8-13更新 | 4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18版考前特训(2017年10月)加试30分特训:6 化学实验的测定、设计及评价
3 .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A探究甲烷气体中是否含有氢气将气体样品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然后再通过CuSO4粉末氧化铜固体变为红色,CuSO4粉末变蓝色,说明含有氢气
B探究Fe与水蒸气高温反应的固体产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取少量反应后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的稀盐酸溶解,分成两份:一份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另一份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前者溶液变血红色,后者溶液紫色褪去,则固体产物中铁元素有+2、+3两种化合价
C探究乙烯能否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向乙醇中加入适量浓硫酸制备乙烯,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D探究Fe3+、Cu2+对H2O2溶液分解的催化效果强弱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2mL 5% H2O2溶液,分别滴入0.2mol/L FeCl3溶液和0.3mol/L CuCl2溶液各0.5mL若a中产生气泡快于b中,则说明Fe3+的催化效果强于Cu2+
A.AB.BC.CD.D
2021-09-04更新 | 486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绍兴市第一中学等)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化学试题
4 . 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
A探究乙烯能否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向乙醇中加入适量浓硫酸制备乙烯,并将产生的气体先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再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B探究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盛有稀盐酸的分液漏斗滴入盛有Na2CO3溶液的试管产生气体再通入盛有Na2SiO3溶液的试管盛装Na2CO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Na2SiO3溶液中出现浑浊,说明非金属性:Cl>C>Si
C检验某固体中是否含有SO取少量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再加足量盐酸,观察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加盐酸后无明显现象,加BaCl2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含有SO
D探究CH3COOH和HClO的Ka大小用pH试纸分别测0.lmol/LCH3COONa溶液和NaClO溶液的pH若pH(NaClO)>pH(CH3COONa)则说明Ka(CH3COOH)>Ka(HClO)
A.AB.BC.CD.D
2022-03-15更新 | 40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月首考仿真考模拟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浙江·模拟预测
5 . 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省略)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氯水中有酸B.观察铁的的吸氧腐蚀

C.制备Fe(OH)3胶体D.检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A.AB.BC.CD.D
2024-05-02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化学(浙江卷03)-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6 . 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Al(OH)3悬浊液:向1mol·L-1AlCl3溶液中加过量的6mol·L-1NaOH溶液
B.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取少量待检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D.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2021-08-12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35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

7 . 利用下列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观察钠的燃烧

B.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夹持装置省略)

C.检验与NaOH乙醇溶液反应后的气态产物

D.铁片表面镀铜

A.AB.BC.CD.D
2023-11-11更新 | 29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8 . 下列装置按制备、收集、验证漂白性及尾气处理的顺序进行实验(“→”表示气流方向),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2023-09-01更新 | 28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义乌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
9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可用于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备氧气
B.装置乙可用于配制1.0的硫酸
C.装置丙可用于分离的固体混合物
D.装置丁可用于测定醋酸的浓度
2023-02-09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2019年高考浙江卷化学试题变式题(单选题6-10)
10 . 某化学兴趣小组以含钴废渣(主要成分CoO、Co2O3,还含有Al2O3、Zn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Co2O3的一种实验流程如下。下列与流程相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酸浸”中的SO2作还原剂,用装置甲制取
B.“酸浸”所需的250 mL 1.0 mol·L-1 H2SO4溶液用装置乙配制
C.“萃取”的目的是除去Zn2+,用装置丙,振荡时分液漏斗下端应向下倾斜
D.“沉钴”时向萃取液中缓慢滴加沉淀剂,用装置丁过滤所得悬浊液
2022-06-08更新 | 866次组卷 | 7卷引用:化学预测卷(八)-预测卷(浙江专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