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的量有关计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氨是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工业上可用次氯酸盐作处理剂,有关反应可表示为:


在一定条件下模拟处理氨氮废水:将的氨水分别和不同量的混合,测得溶液中氨去除率、总氮(氨氮和硝氮的总和)残余率与投入量(用x表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数值为0.009
B.时,
C.时,x越大,生成的量越少
D.时,
2023-02-20更新 | 5011次组卷 | 11卷引用:专题09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2022年高考真题模拟题分项汇编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2 . 若胆矾中含有少量Cu(NO3)2·3H2O,测定其中CuSO4·5H2O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称量胆矾样品的质量为m1,加水溶解,滴加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烘干、冷却,称得其质量为m2.样品中CuSO4·5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列出算式可能用到的化学式量:CuSO4   160、CuSO4·5H2O   250、Cu(NO3)2·3H2O   242、BaSO4   233)。
2023-02-02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3 物质的量的基本计算-2023年高考化学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专用)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解题方法
3 . 某废料中含Ta2O5的质量分数为44.2%,杂质不含Ta元素。现有100kg该废料,按上述流程最多可制备_______kgLiTaO3
2023-02-02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3 物质的量的基本计算-2023年高考化学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专用)
4 . 三种气体 X、Y、Z 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为 Mr(X)<Mr(Y)=0.5Mr(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数相等的三种气体,质量最大是 Z
B.若一定条件下,三种气体体积均为2.24L,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均为0.1 mol
C.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三种气体,气体密度最小的是X
D.同温下,体积相同的两容器分别充agY气体和2agZ气体,则压强之比为1:2
2022-12-25更新 | 1626次组卷 | 52卷引用:【备战2019年浙江新高考-考点】——考点02 物质的量
5 . Co(OH)2在空气中加热时,固体(不含其他杂质)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取400℃时的产物(其中Co的化合价为+2,+3),用500mL5.1mol·L-1盐酸将其恰好完全溶解,得到CoCl2溶液和4.48L(标准状况)黄绿色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90℃时,固体的成分仅有
B.400℃时,
C.500℃时,固体中氧元素总质量分数约为26.6%
D.生成的黄绿色气体可用于工业上生产“84”消毒液
6 . 高纯超细氧化铝是一种新型无机功能材料,以硫酸铵和硫酸铝为原料制备复盐硫酸铝铵[],经硫酸铝铵热分解可制得高纯超细氧化铝,其流程如下:

(1)操作①需加入稀,其目的是_______,“纯化”的方法为_______
(2)取4.53g加热分解,最终剩余0.51g固体。加热过程中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写出硫酸铝铵晶体在633℃分解产生的固体的化学式:_______

(3)实验室以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制备纳米的前驱体等物质,高温分解即得超细氧化铝。写出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为了测定高纯超细氧化铝粉中的质量分数,可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取0.2040g氧化铝粉溶于盐酸,加入过量的30.00mLEDTA标准溶液并加热煮沸,充分反应后,再用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体积为5.00mL。已知与EDTA反应的化学计量比均为1:1。
①加入过量的EDTA标准溶液并加热煮沸的原因是_______
②计算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022-05-30更新 | 505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15 铝及其化合物-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7 . 苯乙酮()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香皂和塑料的增塑剂。其实验室制备流程和有关数据如下所示:

名称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沸点/℃密度g/mL溶解度
乙酸酐102-731401.082微溶于水,易水解
785.580.50.879不溶水
苯乙酮12020.52021.028微溶水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苯乙酮粗产品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装置X的名称_______
②无水固体的作用是_______
(2)从绿色化学角度考虑,操作2中萃取剂宜采用_______。
A.乙醇B.乙酸乙酯C.苯D.乙醚
(3)操作3是依次用碱洗、水洗。利用NaOH溶液碱洗的目的是_______
(4)操作4中加入无水的目的是_______
(5)将操作5(蒸馏)的步骤补齐:安装蒸馏装置,加入待蒸馏的物质和沸石,_______,弃去前馏分,收集产品。
(6)本实验苯乙酮的产率最接近于_______。
A.80%B.70%C.60%D.50%
8 . 镁条投入盐酸时,快速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投入热水时,其表面会附着微量气泡。受此启发,某兴趣小组对Mg与NaHCO3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1向7.5 mL1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长3cm的镁条持续快速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略显浑浊
I.探究反应产生的气体成分。
(1)经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有H2,实验室检验H2的方法为_______
(2)小组成员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可能有CO2,并对此进行了如下实验(图1、图2中曲线②均为对应加入镁条的数据):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
2分别称取两份6.0 mL 1 mol·L-1NaHCO3溶液于两个相同塑料瓶中(其中一个加入0.1g镁条),塞紧CO2气体传感器,采集数据,各重复实验1次,得到图1所示曲线
3分别称取两份30.0 mL 1 mol·L-1NaHCO3溶液于两个相同烧杯中(其中一个加入1.1g镁条),插入pH传感器,搅拌并采集数据,得到图2所示曲线

图1中曲线②对应的CO2含量逐渐增大的原因为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结合实验3解释,随着时间推移,图1中曲线②的数值低于曲线①的原因为_______
II.探究Mg与NaHCO3溶液反应比与热水反应快的原因。
小组成员推测可能是溶液中的Na+或HCO加快了该反应的发生,对比实验1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4向_______溶液中加入长3 cm的镁条持续快速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略显浑浊
(3)结合实验1和4,可知溶液中的HCO加快了反应的发生。
①实验4中横线处内容为_______
②查阅文献可知,Mg(OH)2质地致密,MgCO3质地疏松,请结合必要的文字和化学用语解释HCO能加快该反应的原因为_______
III.探究固体浑浊物的组成。
文献显示,固体浑浊物为Mg(OH)2和MgCO3的混合物。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不同方案,测定混合物组成。
(4)甲同学借助下图装置(可重复选用),通过测定固体热分解产物水及二氧化碳的质量,测定其组成。按照该方案,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填字母编号)。


(5)乙同学只测定了固体浑浊物在热分解前后的质量分别为3.42 g和2.00g,据此计算出固体浑浊物中n[Mg(OH)2]:n[MgCO3]=_______
2022-04-09更新 | 1140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项14 化学实验综合题-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阶段性新题精选专项特训(全国卷)(4月期)
9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含O—H键的数目为7NA
B.0.1mol·L-1的CH3COONa溶液中,含CH3COO-的数目小于0.1NA
C.含0.2mol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2NA
D.常温下,1LpH=11的Ba(OH)2溶液中,含OH-的数目为0.002NA
2022-03-28更新 | 2953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02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2022年高考真题+模拟题汇编(全国卷)
10 . 碳酸钠产品中含量测定:
①称取产品2.500g,用蒸馏水溶解,定容于250mL容量瓶中;
②移取25.00mL上述溶液于锥形瓶,加入2滴指示剂M,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红色变至近无色(第一滴定终点),消耗盐酸
③在上述锥形瓶中再加入2滴指示剂N,继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第二滴定终点),又消耗盐酸
④平行测定三次,平均值为22.45,平均值为23.51。
已知:(i)当温度超过35℃时,开始分解。
(ii)相关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g/100gH2O)
温度/0102030405060
35.735.836.036.336.637.037.3
11.915.821.027.0
6.98.29.611.112.714.516.4
29.433.337.241.445.850.455.2
(1)产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第一滴定终点时,某同学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022-03-12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8 无机实验计算-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重点专题常考点突破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