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Cl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Ⅲ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其中a为干燥的品红试纸,b为湿润的品红试纸。

(1)装置Ⅰ中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____,实验室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若产生的Cl2足量,实验过程中装置Ⅳ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在装置Ⅲ中观察到b的红色褪去,但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这一实验目的,你认为还需在图中装置Ⅱ与Ⅲ之间添加图中的___________装置(填序号)。

(5)除了Cl2能够对自来水杀菌消毒外,工业中还常用高铁酸钾(K2FeO4)作为高效、多功能的自来水处理剂,高铁酸钾与水反应时,能生成Fe(OH)3胶体吸附杂质净水,同时还产生一种气体,写出该原理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每生成1mol该气体,K2FeO4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NA
2 . 硫酸亚硝酰合铁(Ⅱ)在现代化工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一种工业制备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洗涤”的具体操作是将废铁屑置于溶液中并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加热至沸腾的好处是___________,请写出“酸浸”副产物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2)“合成”阶段可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完成(加热及夹持装置略)。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向圆底烧瓶中加入稀硫酸前需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的,否则易出现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
②装置中有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③硫酸亚硝酰合铁(Ⅱ)化学式的确定。
(3)取一定量产品溶于水配制成溶液,进行实验:
ⅰ.取配制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溶液,最终可得到干燥纯净的白色沉淀。
ⅱ.取配制的溶液于试管中,用酸性溶液滴定,滴定至终点时消耗酸性溶液(最终氮元素全部以形式存在)。
①“步骤ⅱ”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___________,产品中___________
②若要确定产品化学式,则还需要获得一个数据,该数据是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理综试题-高中化学
3 . 硫脲易溶于水,有较强的还原性,温度较高时能发生异构化,常用作橡胶促进剂和医药合成的原料.实验室先制备再与反应制备硫脲,装置(夹持及加热装置略)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试剂X为__________
(2)关闭,打开,开启搅拌器,充分反应,装置C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关闭,打开,通入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
(4)关闭,撤走搅拌器,打开,控制仪器a中温度为发生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反应混合物过滤后低温蒸发,减压过滤、洗涤,干燥,得粗产品.采用低温蒸发的原因为__________;为减少氧化,减压过滤和干燥时最好采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

(5)称取产品配成溶液,取加入碘量瓶中,再加入碘标准溶液和溶液,发生反应:.充分反应后加稀硫酸至酸性,滴加两滴淀粉溶液,用标准溶液滴定,发生反应:.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粗产品中硫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用含V的代数式表示)。
2024-05-1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普高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测评(六)理科综合试卷-高中化学
4 . 二氯化二硫常用作杀虫剂、萃取剂以及橡胶的低温硫化剂等。沸点为,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二氯化二硫具有很高的化学反应活性,能被金属还原生成氯化物和硫化物,向熔融的硫中通入氯气即可生成。实验室用S和制备的装置如图(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用于吸收,则溶液1为_______;溶液2的作用为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酒精灯,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当_______(描述现象)时,点燃d处酒精灯。
(3)e中大烧杯装有冰水,作用是_______;f可以选用_______(填标号)装置。

(4)(中S为价)遇水会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淡黄色固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反应中每转移电子,生成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高锰酸钾在化工生产、医药、水处理等诸多领域有重要应用。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制备少量的步骤如下:
①向图1铁坩埚中加入KOH和,不断搅拌下小火加热至熔融;

②继续向熔融物中逐渐加入适量,并不断搅拌、加热充分反应,制得墨绿色固体
③坩埚冷却至室温后,将所得固体研细、移至烧杯,依次用适量蒸馏水、KOH稀溶液浸取,合并浸取液;
④将浸取液移至图2装置B中,通入至溶液pH为10~11之间时停止实验;
⑤将装置B中所得悬浊液过滤、洗涤沉淀,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后蒸发浓缩、降温结晶、抽滤、洗涤、干燥,制得产品。
已知: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用铁坩埚和粗铁丝代替陶瓷和玻璃仪器的原因为_______
(2)步骤②制备反应中的还原产物为KCl,则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3)步骤④中,测定溶液的pH时,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并滴到pH试纸中央,一段时间后应观察pH试纸湿润环的_______(填“中央”或“边缘”)颜色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发生反应同时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该步骤中,不宜通入足量转化为的原因为_______
(4)步骤⑤蒸发浓缩至_______(填现象)时再降温结晶。
(5)测定产品纯度:准确称量m g产品(混有少量),溶于水配成溶液、酸化,用c 标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V mL。标准溶液应盛放在(填“酸式”或“碱式”)_______滴定管中;产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用含c、V、m的代数式表示),若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测结果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024-05-18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商丘市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理科综合试题-高中化学
6 . NH4CuSO3(亚硫酸亚铜铵)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难溶于酒精的化工产品。某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制备NH4CuSO3并探究SO2的漂白性。

实验步骤:i.实验开始时,首先向三颈烧瓶中逐滴加入浓氨水直至得到深蓝色溶液;
ⅱ.然后向三颈烧瓶中通入SO2直至不再产生白色沉淀;
ⅲ.反应完毕后,将装置B中混合物过滤、酒精洗涤、干燥,即得成品。
已知:实验中还观察到装置D中溶液无明显现象,装置E中溶液红色褪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操作方法为_____
(2)装置C的目的是_____
(3)实验步骤ⅱ中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4)实验步骤ⅲ中用酒精替代水洗涤的优点是_____
(5)为探究装置D、E中实验现象,化学兴趣小组对装置E中品红褪色的原因猜想如下:
猜想ⅰ:甲同学认为使品红褪色的微粒主要是
猜想ⅱ:乙同学认为使品红褪色的微粒主要是;。
为了验证猜想ⅰ和ⅱ,进行以下实验:
将10mL品红水溶液分成两份,在两份溶液中分别加入0.1mol·L-1_____溶液(填化学式,下同)和0.1mol·L-1_____溶液,发现前者褪色快,后者褪色慢,说明上述猜想i比ⅱ合理。
(6)测定产品中的含量:称取0.4200g样品,加入足量的NaOH浓溶液,充分加热,生成的气体用20.00mL0.1000mol·L-1H2SO4溶液全部吸收,用0.0900mol·L-1标准NaOH溶液滴定过量的H2SO4,消耗NaOH溶液22.00mL,则样品中NH4CuS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下列操作使测得的NH4CuSO3质量分数偏大的为_____(填字母)。
a.滴定前仰视滴定管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
b.NaOH标准溶液使用前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
c.滴定结束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还悬有一滴标准氢氧化钠溶液
d.用H2SO4溶液吸收NH3操作缓慢,导致部分NH3外逸到空气中
2024-03-21更新 | 22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七)理综试题-高中化学
7 . 氯化钪(ScCl3)是制备稀土金属及其功能材料的重要前驱体,易水解生成ScOCl。实验小组在实验室中对ScCl3的干法和湿法制备及产品纯度测定进行探究,进行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干法制备ScCl3的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加热装置略去)

步骤I.打开开关K,开始向装置中通入N2
步骤II.加热A、B,其中A处控制温度80℃左右,B处控制温度800℃左右;
步骤III. B处Sc2O3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A、B,待反应管冷却至室温后,停止通入N2
①实验时通入N2的作用为 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②步骤II中,应先加热 _______(填“A”或“B”),目的是_______
③B处反应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④装置C的作用为 _______
⑤实验过程中,D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
(2)湿法制备ScCl3时加入适量NH4Cl并加热,可将水解生成的ScOCl转化为ScCl3,该转化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测定产品纯度:准确称量mg产品溶于适量浓盐酸,加蒸馏水稀释,再加入指示剂,用cmol·L-1EDTA标准溶液滴定(Sc3+与EDTA以物质的量之比1∶1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VmL,则产品中ScCl3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   (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
2023-05-2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未来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8 . 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由S和溶液制备硫代硫酸钠的反应为。实验室常用的制备方法是向的混合溶液中通入,制备晶体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含有煤粉的工业硫化钠提纯得到硫化的晶体()。
②按图安装制备硫代硫酸钠的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称取提纯后的,放入250mL锥形瓶中,加入150mL蒸馏水使其溶解。
④打开分液漏斗,使70%浓硫酸慢慢滴下。打开螺旋夹,使反应产生的气体均匀地通入的混合溶液中,并用电磁搅拌器搅拌。随着气体的通入,逐渐有大量浅黄色固体析出。继续通入气体,浅黄色固体逐渐减少,反应进行约1h,控制锥形瓶中混合溶液的pH不小于7。
⑤过滤锥形瓶中的混合溶液,蒸发浓缩滤液至有晶体析出,停止蒸发,冷却,析出晶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27.9g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将含有煤粉的工业硫化钠提纯得到的操作如下,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
A.趁热过滤       B.加热溶解        C.过滤、洗涤,干燥        D.冷却结晶
(2)实验室称量硫化钠晶体和的质量需要使用的主要仪器有镊子、药匙、砝码、称量瓶和_____
(3)向锥形瓶中通入气体时,若观察到锥形瓶中出现倒吸现象,可以___________(填操作)防止倒吸。锥形瓶中小磁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析出浅黄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能说明锥形瓶中溶液与气体发生放热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锥形瓶中混合溶液的pH不小于7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硫代硫酸钠晶体()的产率为__________
2024-03-0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理综试题-高中化学
9 . 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某同学利用氧化制备,并进行相关实验。

已知:①溶液呈绿色。
②不同离子随展开剂(例如:水)在滤纸上展开的速率不同。
在浓强碱溶液中可稳定存在,碱性减弱时易发生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制备,并按顺序连接________(填字母)。
(2)恒压滴液漏斗中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中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后用玻璃棒蘸取中溶液点在滤纸上,________(填现象),说明反应完全,可停止通入
(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中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液,然后经________、洗涤、干燥等一系列操作获得晶体。

(5)某样品中可能含有杂质,采用滴定法测定该样品的组成,实验步骤如下:
Ⅰ.取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稀进行溶解,水浴加热至,用溶液趁热滴定,消耗溶液
Ⅱ.向上述Ⅰ滴定后溶液中加入适量还原剂将完全还原为、加入稀酸化后,在继续用溶液滴定至终点,又消耗溶液
①实验前,首先要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的仪器除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外、容量瓶、还需________
②步骤Ⅰ中、氧化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③样品中所含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_
2024-02-21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九次大考理综试题-高中化学
10 . 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并探究其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放固体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
(2)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按图示连接好装置,___________
(3)实验时,观察到装置B中无明显现象,装置C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据此推测装置C中白色沉淀的成分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小组同学猜想产生该物质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i.氧化了               
ⅱ.___________
(4)为了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为了验证猜想i,小组同学取少量装置B中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②为了验证猜想ⅱ,小组同学取少量装置B中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溶液,也产生了白色沉淀,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③据此小组同学认为猜想i和ⅱ均正确,为进一步检验装置中是否有猜想i的反应发生,还需要向反应后的装置C溶液中滴加___________进行验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