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1 道试题
1 . 某兴趣小组用和浓盐酸制取氯气并探究氯、溴、碘的相关性质,设计装置图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已知:①氧化性:;②酸性条件下,被还原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若装置C发生堵塞,B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会上升
C.为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Ⅰ、Ⅱ、Ⅲ处分别放置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
D.通入足量的氯气,打开E的活塞,将溶液滴入D中,锥形瓶下层液体呈紫色即证明氧化性
2024-01-2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民族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2 .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制备干燥的氯气并对氯气的性质进行探究。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某同学认为该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不足,其改进措施为_____
(2)仪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根据氯气的性质D中的收集装置可以选择_____(填序号)。

(3)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将b中液体换为稀盐酸,同样可以产生氯气
b.C中试剂是浓硫酸,目的是干燥氯气
c.E中红色布条不褪色,F中红色布条褪色证明氯气具有漂白性
(4)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次氯酸的化学性质,用强光照射盛有氯水的密闭广口瓶;并用传感器测定广口瓶中数据,得到如图曲线。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曲线中氯离子的浓度和pH变化的原因:_____

(5)实验室还可用等物质的量的Cl2与Na2CO3的水溶液反应制取Cl2O,同时生成NaHCO3和Na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6)一定条件下,在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中含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ClO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曲线如图所示。

该过程中参加反应Cl2的物质的量是_____mol,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2023-03-18更新 | 31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3 .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联合制碱法的主要过程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

(1)饱和食盐水中通二氧化碳和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副产物可用作氮肥
B.溶液B中的主要离子是
C.制碱流程中可回收并循环利用的物质只有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
D.饱和食盐水中应该先通二氧化碳至饱和,再通入氨气至饱和
(3)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疫情期间外出需戴好口罩,返家后立即杀菌消毒。双氧水和84消毒液是日常生活常用的消毒剂,二氧化氯气体是一种常用高效的自来水消毒剂。
①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研究的性质,能证明有还原性的实验是_______(填序号)
序号实验实验现象
1溶液中滴加酸性溶液a.溶液紫色裉去;b.有大量气泡产生
2溶液中滴加淀粉碘化钾溶液c.溶液变蓝
②某届奥运会期间,由于工作人员将84消毒液与双氧水两种消毒剂混用,导致游泳池藻类快速生长,池水变绿。一种原因可能是反应产生促进藻类快速生长。该反应说明氧化性:_______(填“>”或“<”);当有生成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将通入到硫化氢溶液中,然后加入少量的稀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二氧化氯与硫化氢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 . 某实验小组通过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CO2能与Na2O2反应产生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试管可以用来直接加热,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B.将装置B撤掉也可以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
C.蚊香燃烧更旺可以证明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
D.该反应过程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O2为氧化产物
2022-12-26更新 | 27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溴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有广泛应用。工业上常用“吹出法”从海水中提溴,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吹出法”主要包括氧化、吹出、吸收、蒸馏和冷凝等环节
B.海水中Br- 经氧化、吹出、吸收后,可实现溴的富集
C.该工艺流程可证明还原性:Br- >SO2>Cl-
D.“吸收塔”内也可用Na2CO3溶液吸收吹出的Br2
6 . KMnO4是常用的消毒剂和氧化剂。已知相关化学反应如下:
①实验室制O2
②实验室制Cl2
③测定废水中Mn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热1 mol KMnO4固体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再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加热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n:
B.可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
C.结合已有知识,通过②反应可判断KMnO4氧化能力强于MnO2
D.③中生成3 mol氧化产物时转移6 mol电子
7 . 研究小组为证明NO2和O2均具有助燃性,用不同可燃物分别在NO2、O2中进行实验,获得如下实验现象。
可燃物NO2O2
带火星的木条5s左右木条熄灭,瓶内石灰水依然澄清5s后木条继续燃烧且有火焰,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带火焰的木条木条持续燃烧,火焰变亮,气体红棕色变浅,瓶内石灰水变浑浊木条持续燃烧且更剧烈,火焰变大变亮,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H2点燃后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迅速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伸向白雾,试纸先变红后褪色,一段时间后内壁有液珠点燃后发出淡蓝色火焰,一段时间后内壁有液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O2与C之间、NO2与H2之间均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NO2与C反应比O2与C反应需要更高的温度
C.NO2与H2反应时,蓝色石蕊试纸颜色变化证明二者反应生成了HNO3
D.气体表现助燃性的本质是作为氧化剂参与反应
8 . 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的氧化性强弱(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已省略,气密性已检验)。

已知:遇淀粉溶液变蓝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再将导管插入中,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然后夹紧
Ⅱ.打开活塞,滴加一定量浓盐酸后关闭活塞,给加热;
Ⅲ.当中的溶液变为黄色时,停止加热,夹紧
Ⅳ.打开活塞,将少量中溶液滴入中,关闭活塞
(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浸有溶液的棉花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中溶液变黄说明氧化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4)为探究的氧化性强弱,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并检测中黄色溶液和中混合溶液中的部分微粒,结果如表所示(忽略空气中的影响)。


中部分微粒

中部分微粒

既有又有

①检验中黄色溶液中含有的试剂是______
②进一步检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
③能证明该实验条件下氧化性的有______(填“甲”“乙”或“丙”)。不能证明的请说明理由:______
9 . 已知下述三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氯水将铜丝放入氯化铁溶液中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铁钉只作还原剂B.实验②中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
C.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D.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
2024-04-2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10 . 加碘食盐中的碘以碘酸钾的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可发生反应:,根据上述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常见试剂进行实验,证明食盐中存在。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蒸馏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蔗糖⑥白醋(主要成分醋酸)⑦乙醇
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编号)。
2024-04-2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