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某“变废为宝”学生探究小组设计如下工艺流程,对废锌(含铁和铜的氧化物杂质)和除氯后的卤水(含碘离子)联合应用,最终制得胆矾、、碘等。

已知:①锌元素与铝元素的性质类似,例如氧化锌也能溶于强碱{生成}。
②本工艺条件下,相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6.26.31.54.7
沉淀完全的pH8.28.32.86.8
③还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碱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转化”中,加入足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调pH”时需控制该溶液的pH范围为___________之间。“调pH”之后,需要加热煮沸10min,冷却后再“过滤”。煮沸10min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还原焙烧”的气体产物可循环利用到“沉锌”中。若该气体不足,“沉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置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氧化”过程中若反应物用量比时,氧化产物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当时,单质碘的收率会降低,原因是会将碘氧化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采用升华法可精制粗碘,该过程需选择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夹持装置略)。

(7)胆矾结晶水测定:
①称量干燥坩埚的质量为,加入胆矾后总质量为,将坩埚加热至胆矾全部变为白色,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后称量,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总质量恒定为。根据实验数据,胆矾分子中结晶水的个数为___________(写表达式)。
②下列操作中,会导致结晶水数目测定值偏低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实验前胆矾未充分干燥
b.加热时有少量胆矾迸溅出来
c.加热时部分样品由白色变为黑色
d.加热后的放在空气中冷却后称量
2024-02-26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卷
2 . 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有重要用途。
(1)因外观和食盐相似,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能发生如下反应:。请回答:
①上述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其中HI在反应中体现出的性质为___________(填字母)。
A.酸性       B.氧化性       C.碱性       D.还原性
②某厂废液中含有3%~6%的,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能使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NaClO       B.       C.       D.
(2)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常作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的供氧剂。
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8.0g通过足量的粉末,完全吸收后固体质量增重3.2g,则该混合气体中水蒸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
③将一定量的固体投入到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上述离子数目几乎不变的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物质。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将制碱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该工艺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取纯碱,主要流程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

①上述流程中,物质X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写出沉淀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③下列关于侯德榜“联合制碱法”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上述流程中滤液中可分离得到一种氮肥
B.上述流程应在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再通
C.沉淀池中析出晶体利用了相同条件下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D.该工艺的碳原子利用率理论上为100%
2024-01-11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定时检测(二)化学试题
3 . 氯的许多化合物既是重要化工原料,又是高效、广谱的灭菌消毒剂。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部分装置省略)制备,探究其氧化还原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氯气与碱溶液反应,在低温时和稀碱溶液生成的是,在高温时和浓碱溶液生成的是

(1)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
(2)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3)装置a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若缺少a装置,的产率会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4)装置c中采用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5)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可选用试剂_______(填字母)。
A.B.溶液C.饱和食盐水D.溶液

(6)取少量溶液分别滴加到1号和2号淀粉-KI试纸上。1号试纸颜色不变,2号试纸变_______色。可知该条件下的氧化能力_______(填“大于”“小于”)
2023-11-16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4 . 离子反应在物质提纯和鉴定以及消除水中污染物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回答:
I.某无色透明溶液,仅由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取适量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不做任何实验,即可确定一定不含有的离子为___________
(2)由实验①确定一定不含有的离子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3)实验③确定一定不含有的离子为___________
Ⅱ.在氯氧化法处理含的废水过程中,液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㥗化物的千分之一),氧酸盐进一步被氧化为无毒物质。
(4)某厂废水中含,每废水中含。现用氯氧化法处理,发生如下反应:。(其中均为价、均为价)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处理上述废水,使完全转化为,至少需氯气________g。
2023-11-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小组在验证反应“”,实验探究过程如下。结合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向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中(忽略的水解)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后,将烧杯底部黑色固体过滤,滤液呈黄色。
(1)检测到滤液中含有,可以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假设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
假设b:空气中存在被氧化为,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假设c:酸性溶液中的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2)某同学证明上面假设c不成立,向硝酸酸化的___________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后,上层清液未变黄色,经检验无
(3)取过滤后的黑色固体,洗涤后,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Ag。
(4)某同学利用原电池证明可以将氧化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连接装置后,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一段时间后电流表不再偏转(所用溶液均已去除)。甲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写出石墨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电流表指针不再偏转后,向左侧烧杯中加入固体,发现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此时石墨电极为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银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6 . 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卤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高价铁的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如图是铁及其化合物的“价一类”二维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高温下,甲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若戊为硫酸盐,缺铁性贫血往往口服戊,当用戊制成药片时,外表包有一层特殊的糖衣,其作用是防止___________
(3)铁元素的高价铁盐K2FeO4可以做杀毒剂和净水剂,原因是___________
(4)若己为氯化物,工业上还可以用己溶液来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向反应所得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从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若无固体剩余,则溶液中可能含有Fe3+、Cu2+、Fe2+、Zn2+四种离子
B.若溶液中有Cu2+,则体系中一定没有固体剩余
C.若有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反应发生
D.当溶液中有Fe2+存在时,则一定没有Cu析出
(5)丁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现象是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某小组同学为探究灰绿色沉淀的成因,提出以下猜想并进行实验验证。
猜想1:白色沉淀吸附Fe2+,呈现灰绿色。
猜想2:铁元素部分被氧化后,Fe(Ⅱ)、Fe(Ⅲ)形成的共沉淀物为灰绿色。
实验操作试剂(均为0.1 mol·L-1)实验现象
   
向两片玻璃片中心分别滴加试剂i和ii,面对面快速夹紧。
i.___________
ii.2滴NaOH溶液
玻璃片夹缝中有白色浑浊。分开玻璃片,白色浑浊迅速变为灰绿色
i.2滴FeSO4溶液、
1滴Fe2(SO4)3溶液
ii.2滴NaOH溶液
玻璃片夹缝中立即有灰绿色浑浊
①将试剂i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猜想___________(填“1”或“2”)正确。
7 . 某小组同学制备碘酸盐()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①可与溶液反应生成
②碘酸钙 []为难溶于水、能溶于硝酸的白色固体。
的氧化性,的还原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与氧化性随溶液酸性增强而增强(X为或I)。
实验装置如图(加热与夹持装置略)

   

步骤:
I.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加热圆底烧瓶;一段时间后,B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
II.将B中棕黄色溶液倒入烧杯中,再加入溶液,烧杯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无色。
(1)A装置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C装置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取少量步骤Ⅱ后所得无色溶液,加入过量盐酸和,振荡后静置,溶液分层,上层呈浅黄色,下层呈紫色。甲同学得出结论: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氧化
①乙同学认为上述结论不合理,可能原因如下:
原因一:空气中在酸性条件下将溶液中的氧化,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原因二:___________(填化学式)在酸性条件下将溶液中的氧化。
②为了进一步证明在酸性条件下可氧化,完成如下实验:
ⅰ.另取与(3)等量的步骤Ⅱ后所得无色溶液,加入稍过量固体,振荡,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X和沉淀Y。
ⅱ.向无色溶液X,加入与(3)等量的盐酸和,振荡后静置,溶液分层,上、下层均几乎无色。
ⅲ.取少量洗涤后的沉淀Y加入稀,固体溶解,继续加入少量KI溶液,溶液呈黄色。
ⅳ.……
a.由实验ⅰ、ⅱ得出结论:___________
b.由实验ⅲ和ⅳ得出结论: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氧化。补全实验ⅳ的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ⅲ得出:氧化性___________(填“”或“”),而实验ⅰ表明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原因是___________
(5)查阅资料发现,与相应的()均有类似上述反应。浓度相同时,氧化性,但浓度均为开始发生反应时的pH为1,而浓度均为开始发生反应的pH为5。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两个反应开始发生时pH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
8 . 某废合金的主要成分为Sn、Cu、Pb、Fe,一种综合回收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常温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氯化浸出”浸出液中金属阳离子主要有_______;浸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填化学式)。“氯化没出”时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的原因是_______
(2)写出“还原”中Fe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常温下,为使完全沉淀,“调pH”时应使溶液pH不低于_______(结果保留1位小数)。
(4)“氧化”时为检验是否已被充分氧化,可取样滴加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5)写出“沉铁”时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
(6)受热后可制得物质A,写出物质A的一种用途:_______
9 . 利用废旧白铁皮(含Fe、Zn、Fe2O3、ZnO)制备磁性Fe3O4胶体流程如图:

已知:锌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请回答:
(1)步骤Ⅰ碱溶的目的是去除油污,以及溶解镀锌层,写出NaOH溶液与Z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部分氧化”阶段,ClO被Fe2+还原为Cl-,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3)经测定溶液B中Fe2+、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检验其中Fe2+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填字母)。
A.NaOH溶液B.KSCN溶液C.KMnO4溶液D.K3[Fe(CN)6]溶液
(4)用______效应可以确定溶液B中是否产生了Fe3O4胶体。
(5)步骤Ⅵ制备Fe3O4胶体装置如图1所示:

①持续通入N2的作用是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N2有多种方法,请根据元素化合物知识和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理论,结合下列供选试剂和图2装置(净化装置略去),选出一种可行的方法,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
可供选择的试剂:CuO(s)、NH3(g)、Cl2(g)、O2(g)、饱和NaNO2(aq)、饱和NH4Cl(aq)
10 . 疫情期间,公共场所需要经常进行消毒,75%的医用酒精和84消毒液都能有效消灭病毒。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与75%医用酒精能否反应,进行如图实验:

(1)实验室制备84消毒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将25mL无水乙醇配成75%医用酒精,所给仪器中不需要使用的有_______(填序号)。
A.B.C.D.
(3)实验结果:实验Ⅰ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在3 min时变蓝,实验Ⅱ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在8 min时变蓝。
①实验Ⅰ中,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物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
②实验II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也变蓝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③通过对比实验Ⅰ和Ⅱ的现象,可以说明84消毒液与75%医用酒精能够反应,理由是_______
(4)为了测定84消毒液与医用酒精1:1反应后溶液中残留的NaClO的含量(假设反应生成的气体已全部逸出),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7.45 mL反应后溶液(密度约1 g·mL-1)于锥形瓶,加入过量KI溶液和适量硫酸,在冷暗处静置4-5min后,再加入少量淀粉指示剂,用0.1000 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消耗标准液体积为24.00 mL。(已知:I2+2S2O=2I-+S4O)
①NaClO与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_______,上述实验中84消毒液与医用酒精1:1反应后溶液中残留的NaCl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