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碳酸氢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联合制碱法的主要过程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

(1)饱和食盐水中通二氧化碳和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副产物可用作氮肥
B.溶液B中的主要离子是
C.制碱流程中可回收并循环利用的物质只有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
D.饱和食盐水中应该先通二氧化碳至饱和,再通入氨气至饱和
(3)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疫情期间外出需戴好口罩,返家后立即杀菌消毒。双氧水和84消毒液是日常生活常用的消毒剂,二氧化氯气体是一种常用高效的自来水消毒剂。
①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研究的性质,能证明有还原性的实验是_______(填序号)
序号实验实验现象
1溶液中滴加酸性溶液a.溶液紫色裉去;b.有大量气泡产生
2溶液中滴加淀粉碘化钾溶液c.溶液变蓝
②某届奥运会期间,由于工作人员将84消毒液与双氧水两种消毒剂混用,导致游泳池藻类快速生长,池水变绿。一种原因可能是反应产生促进藻类快速生长。该反应说明氧化性:_______(填“>”或“<”);当有生成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将通入到硫化氢溶液中,然后加入少量的稀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二氧化氯与硫化氢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 . 碳酸氢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盐,化学小组对其进行了探究。
(1)NaHCO3可称为钠盐或碳酸氢盐,它是由Na+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构成,医疗上能用于治疗胃酸(含有盐酸)过多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室中如何制取少量NaHCO3
【查阅资料】
材料一:侯氏制碱的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
材料二:研究发现,NaHC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a2CO3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实验制备】根据侯氏制碱原理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NaHCO3

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白色固体。
(2)烧杯中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能进一步确认该白色固体是NaHCO3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须用到的仪器和药品:试管、温度计、水)。
(4)如图2中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在60℃后无数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性质探究】
常温下,取一定量的NaHCO3溶液于烧杯中,插入pH传感器,向烧杯中持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变为6.68时开始有无色气体产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如图3所示。

【查阅资料】
材料三NaHCO3溶于水后,少量的能同时发生如下变化:
变化①:+H2OH2CO3+OH-
变化②:+H+
材料四: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H+和OH-数目的相对大小有关。常温下,当单位体积溶液中OH-的数目大于H+的数目时溶液的pH>7,反之pH<7;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的H+数目越大,溶液的pH越小。
【交流反思】
(5)NaHCO3溶液显___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结合材料三、四从微观角度说明原因:___________
2023-03-18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古蔺县金兰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3 . 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并测定混合物中NaHCO3的含量。
实验一:Na2CO3和NaHCO3溶解性与碱性的比较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gNa2CO3、NaHCO3,再加入5mL水,充分振荡;用温度计测量两试管中溶液温度的变化Na2CO3NaHCO3
温度由17.6℃变为23.2℃;放置到室温时,试管内无固体温度由17.6℃变为17.2℃;放置到室温时,试管内有少量固体残留
室温时,分别向①所得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溶液变微红

(1)室温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_
(2)该实验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Na2CO3溶液的碱性强于NaHCO3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
实验二:Na2CO3和NaH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比较
查阅资料:可以用pH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常温下,pH<7,溶液为酸性;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pH越小,c(OH-)越小,溶液碱性越弱。
实验操作实验数据

测量如下实验过程的pH变化



(3)上述实验中,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加Na2CO3溶液,OH-未参与该反应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_
(4)滴加NaHCO3溶液的pH变化与滴加Na2CO3溶液的有明显差异,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
实验三: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不考虑其他杂质)中NaHCO3质量分数的测定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称取19.0g待测样品于锥形瓶中,反应前先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N2,然后关闭弹簧夹,接上总质量为200.0g的干燥管1,再接上干燥管2,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加稀硫酸进行反应。待锥形瓶中不再有气泡产生,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弹簧夹,再通入一段时间的N2,最后取下干燥管1,称得其质量为208.8g。
(5)①洗气瓶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②第一次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进行第一次通N2的操作,测量的结果将会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计算出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2024-01-31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卷
4 . 在化学课上老师向NaOH溶液通入CO2后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①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会先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2CO3+HCl=NaHCO3+NaCl)。
②碳酸钠在二氧化碳过量的条件下继续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性较弱的碳酸氢钠。
【设计实验】
(1)从反应物之一CO2消失的角度,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打开活塞。向充满CO2的瓶中滴入NaOH溶液,一会儿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据此判断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但上述实验还不足证明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完善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生成物Na2CO3角度,经过讨论,分别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方案一:向(1)所得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有新物质Na2CO3生成,发生反应。
方案二:向(1)所得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___________
【反思评价】方案二滴加过量稀盐酸的原因是_________
【实验拓展】该小组同学将过量的干冰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数字化技术测定溶液pH值变化,如图所示,请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3)BC段变化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D段变化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7-30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郎溪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选拔统一考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海水为原料可获得钠、镁等金属及其化合物。
(1)实验室有瓶标签已损坏的白色固体纯净物(不含结晶水),要确定其化学式,有如下操作:
   
①取少量固体在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称量,质量不变。
②待试管冷却后,再加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将溶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入1~2滴酚酞,溶液变红,说明该溶液显___________;一份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无气体,后产生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固体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向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充分反应后,得到含有溶质M和N的溶液,则M和N不可能是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3)将金属钠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既有气体产生,又有沉淀产生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   ⑦饱和澄清石灰水
(4)某同学拟用溶液吸收气体制备溶液,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用溶液吸收过量的气体,至气体不再溶解;
②小心加热溶液1~2min(充分逸出,未发生化学反应);
③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另一半25mL 溶液,使溶液充分混合。
制备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用离子方程式分别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溶液(溶液显碱性)和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备,在烧杯中制备沉淀时,应选用的加料方式是_________(填字母),原因是避免生成___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沉淀。
A.将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溶液的烧杯中
B.将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溶液的烧杯中
(6)某碳酸钠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杂质。小组同学用不同的方案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纯度。
①方案1:已知:碳酸钠的纯度
   
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②方案2:称量样品,并使其充分加热,冷却至室温,再称量固体质量为。则样品中碳酸钠的纯度____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7)①金属镁在氮气中燃烧的产物与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一种气体(该气体可作为联合制碱法的原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过氧化钙()是一种新型水产养殖增氧剂,常用于鲜活水产品的运输。实验室可用钙盐制取,再经脱水制得不溶于水,在0℃时稳定,加热至130℃时变为无水,其制备如图:
   
Ⅰ.“沉淀”时反应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①防止氨水挥发;②___________
Ⅱ.“沉淀”时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
(8)取一定浓度的溶液,通入一定量的气体,随后取溶液,加水稀释到。向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的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Ⅰ.通入一定量的气体后溶液溶质为___________(写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
Ⅱ.V(HCl)=75mL时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
Ⅲ.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9)工业上“侯氏制碱法”以及水等为原料制备纯碱,其反应原理为:。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如图:
   
若制得的纯碱中只含有杂质。测定该纯碱的纯度,下列方案中可行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向克纯碱样品中加入足量溶液,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
B.向克纯碱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用碱石灰吸收产生的气体,碱石灰增重
C.向克纯碱样品中加入足量溶液,产生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
(10)为确定某混合物样品的组成,称取3份该样品溶于水后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盐酸,充分反应,产生的体积如下表(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考虑在水中的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ABC
[盐酸]100.0100.0100.0
(样品)3.807.6011.40
8961344896
①实验溶液蒸干灼烧后所得固体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样品中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__
③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
2023-08-19更新 | 6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化学试题
6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溶解性比较。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Na2CO3NaHCO3
在两支试管中加入1gNa2CO3或1gNaHCO3,再加入5mL水,振荡;将温度计分别插入其中温度由17.6℃变为23.2℃;放置至室温时,试管内无固体温度由17.6℃变为17.2℃;放置至室温时,试管内有少量固体残留
(1)室温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
(2)根据两试管中的温度变化情况,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实验二】配制0.05mol·L-1Na2CO3溶液和0.05mol·L-1NaHCO3溶液。
(3)若要配制500mL上述Na2CO3溶液,需用托盘天平称量Na2CO3固体___________g。
(4)配制上述Na2CO3溶液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
(5)下列情况中,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定容时,眼睛俯视刻度线
c.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实验三】测量下述实验过程的pH变化,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资料查阅】pH越小,OH-的物质的量浓度越小,溶液碱性越弱。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I.②和③中均产生白色沉淀。
II.   
(6)当烧杯②中加入2mLNa2CO3溶液或烧杯③中加入2mLNaHCO3溶液时,两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相等,其理由是___________,烧杯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023-06-15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7 .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和操作能产生对应现象并得到实验结论的是
A.左侧烧杯变浑浊,右侧烧杯无现象;稳定性:碳酸钠比碳酸氢钠更稳定
B.白色浊液中产生黑色沉淀;溶度积:Ksp(Ag2SO4)>Ksp(Ag2S)
C.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酸性:CH3COOH>H2CO3>H2SiO3
D.KI淀粉溶液变蓝色;氧化性:氯气比碘单质强
2019-04-24更新 | 6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化学(考试版)
8 . 制作馒头时常加入泡打粉,以便产生CO2,使馒头变得松软可口。某兴趣小组对泡打粉的发面原理产生兴趣,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泡打粉是一种复合膨松剂,用于实验的泡打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和酒石酸氢钾。
(1)提出问题加入泡打粉后制作馒头为什么会产生CO2
(2)猜想:
猜想1: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CO2
猜想2:酒石酸氢钾受热分解产生CO2
猜想3:小苏打和酒石酸氢钾在溶液中发生反应,产生CO2
(1)实验探究
兴趣小组首先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实验实验方案及操作实验现象实验解释或结论
实验Ⅰ在装置1的a试管中放入小苏打,加热a试管口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b试管中主要观察到的现象有___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猜想1正确
实验Ⅱ在装置1的a试管中放入酒石酸氢钾,加热a试管口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猜想2____
实验Ⅲ在装置2的c试管中放入小苏打和酒石酸氢钾的混合物,滴加___d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猜想3正确
(2)实验拓展
兴趣小组认为纯碱和小苏打的类别一样(从组成和性质上划分),猜想纯碱和酒石酸氢钾在溶液中也可以发生反应并产生CO2,为充分利用上述实验完成后的装置及所涉及试剂,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兴趣小组的猜想,你的实验方案为:___
(3)某失效膨松剂样品的主要成分是NaHCO3和Na2CO3。为测定该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
实验1: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并通过测定干燥管的增重来测量CO2的质量。

①试剂X的化学名称为___
②某同学认为装置中干燥管的增重并不能准确表示混合物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其理由是___
实验2:取ag样品加热、冷却、称重,重复以上操作至样品固体质量不再变化,称量其质量为bg。
③写出加热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④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为(用a、b表示)____
2022-02-18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鹿寨县鹿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9 . 许多钠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这些化合物之间往往可以相互转化。
(1)写出的电子式___________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有___________(填写下列字母)。
a.极性共价键        b.非极性共价键          c.离子键          d.金属键
(2)金属钠完全氧化为的焓变为,而完全氧化为的焓变为,则___________(填“>”、“<”或“=”)。如果以为原料制备固体,样品往往混有一定量的。可以通过测定固体样品加热前后的质量差来测定该样品的纯度。
(3)该固体样品应在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加热至恒重。该过程主要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对某一样品做四组平行实验,数据结果如下:
所测物理量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容器质量/g17.22118.56518.65217.094
加热前容器与样品质量/g24.86426.80026.93524.338
恒重后容器与样品质量/g22.20923.93623.99221.823
则该样品中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表示成百分数,精确到)。
(5)若质量分数标准值为,则上述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___________(填写下列字母)
a.盛放样品的容器有受热分解杂质       b.盛放样品的容器有热稳定杂质
c.加热前洗净的容器未完全干燥          d.样品在加热后冷却时未放置于干燥器
e.加热时有样品溅出                           f.固体样品未充分受热,反应进行不完全
2022-06-29更新 | 39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 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
10 . A、是中学常见的无机物,存在如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

(1)若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且A为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①A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若X为具有较强还原性的非金属单质,通常为黑色粉末,写出E的化学式_______
③若X为一种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则鉴别等浓度的D、E两种溶液,可选择的试剂为_______
a.NaCl溶液 b.BaCl2 溶液 c.Ca(OH)2溶液     d.NaOH溶液
(2)若A为黄绿色气体,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若溶液显强酸性,则的化学式为_______
2022-11-25更新 | 3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