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亚铁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8 道试题
1 . 某小组研究SCN-分别与Cu2+和Fe3+的反应:
编号123
实验

现象溶液变为黄绿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CuSCN)溶液变红,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量逐渐增多接通电路后,电压表指针不偏转。一段时间后,取出左侧烧杯中少量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没有观察到蓝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1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KSCN为还原剂
B.实验2中“溶液变红”是Fe3+与SCN-结合形成了配合物
C.若将实验3中Fe2(SO4)3溶液替换为0.25 mol/LCuSO4溶液,接通电路后,可推测出电压表指针会发生偏转
D.综合实验1~3,微粒的氧化性与还原产物的价态和状态有关
2 . 探究Cu与溶液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①:向10mL0.2mol/L溶液(pH≈1)中加入0.1gCu粉,振荡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溶液,有蓝色沉淀产生。6h后,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蓝绿色。实验过程中未见有气泡产生,溶液的pH几乎不变。
实验②:在密闭容器中向10mL0.6mol/L溶液中加入0.1gCu粉,10h后溶液变为淡蓝色。
实验③:在密闭容器中向10mL0.6mol/L溶液中分别加入0.1gCu粉和0.1g固体,0.5h溶液变黄,3h溶液变为黄绿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发生了反应:
B.推测实验②的离子方程式是:
C.对比实验①和②,①中溶解Cu的主是
D.对比实验②和③,反应的速率大于与Cu反应的速率
2023-05-11更新 | 805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届高三二模化学试题
3 . 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回收S,其转化如下图所示(CuS不溶于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中,生成CuS的反应为H2S+Cu2+=CuS↓+2H+
B.过程②中,Fe3+作氧化剂
C.过程③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D.回收S的总反应为2H2S+O22H2O+2S↓
4 . 常温下,将4.0g铁钉加入到30mL4%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铁钉表面产生气泡,氧气含量和溶液pH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pH<7的原因:
B.铁钉表面产生气泡的原因:
C.加入铁钉消耗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产生沉淀
D.推测溶液pH减小的原因:
2023-03-30更新 | 797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一模考试化学试题
5 .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进行的分析和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一段时间后:①中,铁钉裸露在外的附近区域变红;
②中……
A.NaCl的琼脂水溶液为离子迁移的通路
B.①中变红是因为发生反应,促进了水的电离
C.②中可观察到铁钉裸露在外的附近区域产生蓝色沉淀,铜丝附近区域变红
D.①和②中发生的氧化反应均可表示为(M代表锌或铁)
2022-05-29更新 | 946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22-23高一上·全国·课时练习
6 . 列物质置于空气中易变质的是
①氯水、②硫酸亚铁、③烧碱、④漂白粉、⑤过氧化钠
A.除⑤外B.除②③外C.除①④外D.均易变质
2022-09-06更新 | 88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7 . 检验氯化亚铁溶液是否变质,可加入
A.氢氧化钠溶液B.铁片C.KSCN溶液D.石蕊溶液
8 . 下列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FeSO4补血剂与维生素C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B.用明矾处理污水
C.用84消毒液杀灭细菌
D.还原Fe粉用作食品脱氧剂
2022-05-29更新 | 808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题
9 . 为探究某食品包装袋内一小包脱氧剂中的还原铁粉是否变质,分别取少量样品溶于盐酸,再进行下列实验,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变质
B.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说明铁粉未变质
C.若依次滴加氯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全部变质
D.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全部变质
2022-02-27更新 | 1454次组卷 | 24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10 . 实验小组同学为探究Fe2+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Ⅰ】向2mL溶液滴中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3%溶液(用酸化至),溶液颜色变红。
(1)甲同学通过上述实验分析具有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乙同学查阅资料发现可发生反应,生成无色的配合物。为证实该性质,利用进行如下实验。
(2)的制备:用过量溶液与溶液反应得到,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Ⅱ】验证发生反应

(3)实验b的目的是_______
(4)从沉淀溶解平衡角度解释实验a和b最终溶液颜色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
丙同学设计实验进一步证明可与反应。
【实验Ⅲ】

(5)上述实验中,d为c的对照实验。
①X为_______
②实验能够证实可与反应,则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6)实验Ⅲ中若未加适量水稀释,则无法通过现象得出结论。推测加水稀释的目的可能有:使后续实验颜色变化易于观察;降低_______
2022-05-30更新 | 1325次组卷 | 1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届高三综合练习(二模)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