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铜的其他化合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KCl、K2CO3、Ba(NO3)2、CuSO4和Na2SO4,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固体粉末加足量的水,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向此悬浊液中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过滤,得到无色滤液;

③取无色滤液,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依据实验现象,下列关于固体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

A.可能含K2CO3和CuSO4
B.可能含KCl,一定含Ba(NO3)2和Na2SO4
C.一定含KCl、Ba(NO3)2和Na2SO4
D.一定含Ba(NO3)2、Na2SO4和K2CO3
2 . 要证明溶液显蓝色不是由于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A.观察溶液的颜色
B.加水稀释或溶液,溶液的颜色变浅
C.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变成无色
D.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仍为蓝色
2023-12-1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
3 . 为证明溶液显蓝色与有关而与无关,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其中对实验目的没有意义的是:
①观察稀硫酸颜色
②观察无水硫酸铜粉末颜色
③稀释溶液,观察溶液蓝色变化
④往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过滤,观察滤液颜色变化
⑤往溶液中滴加足量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观察滤液颜色变化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⑤
2023-10-13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4 .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表面的彩绘体现了当时彩绘工艺和颜料制作工艺水平,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下列对于兵马俑使用颜料的主要成分与其类别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ABCD
颜色绿色棕红色大红色黑色
主要成分石绿赭石朱砂()炭黑(C)
类别酸性氧化物电解质有机物
A.AB.BC.CD.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溶解铜的方法和本质。
(1)将铜粉分别加到稍过量的氯化铁溶液和硫酸铁溶液中,铜粉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两个反应的共同点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
(2)在热水浴中进行4个实验,部分实验报告如下表所示。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稀硫酸中加入铜片无明显变化
硝酸钠溶液中加入铜片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稀硫酸中加入硝酸钠溶液无明显变化
再加入铜片有无色气泡;溶液变蓝
①实验操作Ⅲ是_______
②实验I、Ⅱ、Ⅲ的目的是_______
③实验Ⅳ中反应的本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
(3)将铜粉加到混有硫酸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液逐渐变成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2023-05-1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6 . 以反应为例,探究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取相同浓度的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实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分析
A观察溶液为绿色同时存在
B升高温度,溶液变为黄绿色平衡正移,的浓度增大
C加少量片,静置,片上覆盖红色固体的浓度增大
D加几滴溶液,静置,上层清液为蓝色平衡逆移,的浓度减小
A.AB.BC.CD.D
7 . 已知①有些离子带颜色,如 (紫色)、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
②常温下,pH<7的溶液显酸性;pH=7的溶液显中性;pH>7的溶液显碱性;
③碳酸氢钠溶液既能和盐酸、又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离子反应:+H+=CO2↑+H2O、+OH-=+H2O。
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Cu2+、H+、Cl-B.Fe3+、OH-、K+
C.、Na+、Ba2+D.、K+、Cl-
2022·黑龙江佳木斯·三模
8 . 氯化亚铜 CuCl 是一种无机物,可用作催化剂、杀菌剂、媒染剂、脱色剂。它难溶于水,溶于浓盐酸和氨水,不溶于乙醇,在潮湿空气中可被迅速氧化成 Cu2(OH)3Cl。制备方法如下:

Ⅰ.途径一,以海绵铜(主要成分是 Cu 和少量的 CuO)为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1)海绵铜在溶解之前进行“预处理”操作以去除表面的矿物油污,可以选择_______
A.纯碱溶液浸泡        B.NaOH 溶液浸泡        C.酒精清洗
(2)溶解步骤温度控制在 60℃的原因是_______
(3)反应步骤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Ⅱ.途径二,以刻蚀废液(主要成分是 FeCl3、FeCl2、CuCl2)为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4)刻蚀废液进行“预处理”时,先加入合适的氧化剂,再加入 Na2CO3溶液。加入Na2CO3调节溶液至微酸性而不是碱性的原因是_______
(5)析出的氯化亚铜晶体要立即水洗后醇洗,在真空干燥机内于 60℃干燥 2 小时,冷却后真空包装,否则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Ⅲ.在湿法炼锌的电解循环溶液中,较高浓度的 Cl-会腐蚀阳极板而增大电解能耗。可向溶液中同时加入Cu和CuSO4,生成CuCl沉淀从而除去Cl-。已知:Cu+Cu2+ 2Cu+ K =7.6×10-7;Ksp(CuCl) = 2.0×10-6
(6)通过计算说明上述除Cl-的反应能完全进行的原因_______
(7)若用Zn替换Cu可加快除Cl-的速率,但需控制溶液的 pH。若pH过低,除 Cl-效果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
2022-09-16更新 | 70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北京高考真题化学试题变式题(工业流程题)
9 . 某研究小组探究CuSO4溶液和弱酸盐的反应。
【资料】H2S2O3是一种弱酸,易分解为SO2和S。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过程ⅰ:立即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继续滴加至1mL,沉淀增多且蓝色加深,并出现少量气泡。
过程ⅱ:产生气泡增多且速率明显加快,蓝色絮状沉淀沉降在试管底部。
过程ⅲ:沉淀溶解并有极少量的气泡生成。
过程ⅰ:立即产生浅蓝绿色絮状沉淀,继续滴加至1mL,沉淀增多且蓝绿色加深,并出现少量气泡。
过程ⅱ:产生的气泡比实验Ⅰ过程ⅱ增加更多更快,最终得到天蓝色粉末状沉淀。
过程ⅲ:沉淀溶解并有较多气泡生成。
过程ⅰ:较快出现淡黄色悬浮物。
过程ⅱ:黄色逐渐加深,依次变为土黄色、棕色,最终变为黑色,同时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且通入品红试剂出现溶液褪色现象。
(1)实验I中过程i产生的蓝色絮状沉淀为Cu(OH)2,同时产生的少量气泡主要成分是_______
(2)实验Ⅱ中过程ii产生的天蓝色粉末状沉淀中肯定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_
(3)对比实验Ⅰ、Ⅱ中过程ii,II中产生气泡明显更快的原因是_______
(4)实验Ⅲ中,经检验产生的黑色沉淀为CuS。推测CuS的产生原因。
推测1. 酸性条件下,发生分解,随后分解产物再与Cu2+产生CuS;
推测2. 酸性条件下,与Cu2+直接反应产生CuS,同时有生成。
经实验及理论证明推测1和推测2均合理。
①证明推测1合理,应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
②推测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③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角度解释酸性条件下,Na2S2O3溶液与CuSO4溶液酸性条件下反应,实验现象中反应初期产生黄色沉淀,反应中后期产生黑色沉淀的原因_______
2022-04-16更新 | 783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统练化学试题
10 . 下列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锌粉,溶液蓝色变浅
B.棕黄色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变红褐色
C.紫色酸性KMnO4溶液通入乙烯气体后褪色
D.Na露置于空气中逐渐变为白色
2022-01-12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