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燃烧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已知101kPa、25℃下,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已知葡萄糖[C6H12O6(s)]的燃烧热为2804 kJ·mol-1。图中能正确表示反应:6CO2(g)+6H2O(g)=C6H12O6(s)+6O2(g)的能量变化曲线的是

   

A.曲线1B.曲线2C.曲线3D.曲线4
2 . 苯乙烯是生产塑料和合成橡胶的重要有机原料,国内外目前生产苯乙烯的方法主要是乙苯催化脱氢法,反应方程式为:
(1)已知部分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表,利用表中数据计算_______(用a、b、c表示)
物质燃烧热
乙苯
苯乙烯
氢气

(2)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向乙苯中掺混氮气(不参与反应),保持体系总压为100kPa下进行反应,不同投料比m下乙苯的平衡转化率随反应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投料比m为原料气中乙苯和的物质的量之比,取值分别为1∶0、1∶1、1∶5、1∶9)

①在乙苯中掺混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
②投料比m为1∶0的曲线是_______(填曲线标号)。
③若一定的投料比,反应温度恒定时,并保持体系总压为常压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下列事实能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B.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C.容器内苯乙烯与的分子数之比不再变化       
D.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3)近年来,有研究者发现若将上述生产过程中通入改为通入,在气氛中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更容易进行,反应历程如图:

①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根据反应历程分析,催化剂表面酸碱性对乙苯脱氢反应性能影响较大,如果催化剂表面碱性太强,会降低乙苯的转化率,碱性太强使乙苯转化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说出一点即可)。
③在600℃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乙苯和,平衡时乙苯的转化率为50%,且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为5mol,则_______
2023-03-09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份开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3 . 周期表中Ⅴ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作用广泛。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铵盐、硝酸、纯碱、医药等;肼的燃烧热为,是常用的火箭燃料;氮和磷都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单质磷可由磷酸钙、石英砂和碳粉在电弧炉中熔烧制得;砷化镓是典型的二代半导体材料,在700~900℃条件下,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可制得砷化镓晶体;铅锑合金一般用作铅蓄电池的负极材料。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A.肼的燃烧:   
B.制单质磷:
C.制砷化镓晶体:
D.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
4 . 氢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氢燃料为代表的燃料电池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时,燃烧生成)放热蒸发吸热,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工业上常用甲烷水蒸气重整制备氢气,体系中发生如下反应。
Ⅰ.
Ⅱ.
①下列操作中,能提高平衡转化率的是_______ (填标号)。
A.增加用量        B.恒温恒压下通入惰性气体
C.移除                 D.加入催化剂
②恒温恒压条件下,1molCH4(g)和1molH2O(g)反应达平衡时,的转化率为的物质的量为,则反应Ⅰ的平衡常数_______ (写出含有α、b的计算式;对于反应,x为物质的量分数)。其他条件不变,起始量增加到,达平衡时,,平衡体系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在_______(填“正”或“负”)极发生反应。
(4)在允许自由迁移的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中,放电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5)甲醇燃料电池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甲醇分子逐步脱氢得到CO,四步可能脱氢产物及其相对能量如图,则最可行途径为a→_______(用等代号表示)。
2022-07-01更新 | 10095次组卷 | 9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验收考化学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常常伴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以热量的形式表现出来,叫作反应热。由于反应的情况不同,反应热可以分为许多种,如燃烧热和中和热等。
(1)下列∆H表示物质燃烧热的是_______;不能表示物质中和热的是_______。(填字母)
A.H2(g)+O2(g)=2H2O(g)   ∆H1                  
B.C(s)+O2(g)=CO(g)   ∆H2
C.CH4(g)+2O2g)=CO2(g)+2H2O(l)   ∆H3          
D.C(s)+O2(g)=CO2(g)                       ∆H4
E.C6H12O6(s)+3O2(g)=6CO(g)+6H2O(1)        ∆H5
F.NaOH(aq)+HCl(aq)=NaCl(aq)+H2O(l)            ∆H6
G.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          ∆H7
H.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       ∆H8
(2)2.00 g C2H2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放出99.8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的热量为Q,生成的CO2恰好与100mL浓度为4mol∙L-1的KOH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正盐。则燃烧lmol丁烷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
(4)4.4g丙烷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与100 mL浓度为4mol∙L-1的K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的溶液中酸式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mol
(5)氢能源有可能实现能源的贮存,也有可能实现经济,高效的输送。研究表明过渡金属型氢化物(又称间充氢化物),在这类氢化物中,氢原子填充在金属的晶格间隙之间,其组成不固定,通常是非化学计量的,如,LaH2.76、TiH1.73、CeH2.69、ZrH1.98、PrH2.65、TaH0.78。已知标准状况下,1体积的钯粉大约可吸附840体积的氢气(钯粉的密度为10.64g∙cm-3,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试写出钯(Pd)的氢化物的化学式_____
2021-03-09更新 | 67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化学试题
6 .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B.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C.已知2C(s)+2O2(g)=2CO2(g) ΔH=a 2C(s)+O2(g)=2CO(g) ΔH=b,则a>b
D.已知P4(白磷,s)=4P(红磷,s) Δ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7 .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2CO2(g)+2H2O(g) ΔH=-890.3kJ/mol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已知中和热为ΔH=-57.4kJ/mol,则1mol稀硫酸和足量稀NaOH溶液反应的反应热就是中和热
D.已知S(g)+O2(g)=SO2(g) ΔH1;S(s)+O2(g)=SO2(g) ΔH2,则ΔH1<ΔH2
2019-11-27更新 | 1492次组卷 | 26卷引用:安徽省凤阳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化学试题
8 . 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2C(s)+O2(g)=2CO(g)   ΔH=-221kJ·mol-1,则碳的燃烧热的数值大于110.5kJ·mol-1
B.C(石墨,s)=C(金刚石,s) ΔH=+1.9kJ·mol-1,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OH-(aq) + H+(aq) = H2O(l)   ΔH=-57.4kJ·mol-1,则:含20gNaOH的稀溶液与过量稀醋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8.7kJ
D.S(g)+O2(g)=SO2(g) ΔH1;S(s)+O2===SO2(g) ΔH2,则ΔH1>ΔH2
2019-06-22更新 | 1217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襄阳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
9 . 下列关于各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B.图乙表示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反应2SO2+O22SO3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变化,t2时刻改变的条件一定是缩小容器体积
C.图丙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t1℃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ω(B)>ω(A)
D.图丁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NaA溶液的pH小于同浓度的NaB溶液的pH
2017-02-28更新 | 7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苏省淮阴中学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化学试卷
10 .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已知H2的标准燃烧热ΔH=-285.8 kJ·mol-1,则用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H2(g)+1/2O2(g)===H2O(g)ΔH=-285.8 kJ·mol-1
B.NaClO溶液与FeCl2溶液混合:Fe2+2ClO+2H2O===Fe(OH)2↓+2HClO
C.NH4HSO3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NH4++H+2OHNH3↑+2H2O
D.用足量KMnO4溶液吸收SO2气体:2MnO4+5SO2+2H2O===2Mn2+5SO42+4H
2016-12-09更新 | 996次组卷 | 3卷引用:2016届山东省临清二中新高三开学初模拟检测化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