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化学平衡的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醋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和缓冲剂。
(1)配制溶液,需要称量醋酸钠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实验需要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量筒、_______(从下列图中选择,写出名称)。

(2)某小组探究外界因素对水解程度的影响。
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中溶液浓度均为):
i.实验______________(填序号),探究加水稀释对水解程度的影响;
ii.实验1和3,探究加入水解程度的影响;
iii.实验1和4,探究温度对水解程度的影响。
序号温度
125℃40.000
225℃4.0036.0
325℃20.010.0
440℃40.000
①根据甲同学的实验方案,补充数据:_______
②实验测得,该结果不足以证明加入促进了的水解。根据_______(填一种微粒的化学式)的浓度增大可以说明加入能促进的水解。
③已知水解为吸热反应,甲同学预测,但实验结果为。实验结果与预测不一致的原因是_______
(3)小组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的水解常数确定温度对水解程度的影响。
查阅资料:溶液起始浓度。
试剂:溶液、盐酸、计。
实验:测定40℃下水解常数,完成下表中序号7的实验。
序号实验记录的数据
5溶液,用盐酸滴定至终点消耗盐酸体积为
6测40℃纯水的
7_______
在50℃和60℃下重复上述实验。
数据处理:40℃,_______(用含的计算式表示)
实验结论:,温度升高,促进水解。
2023-03-16更新 | 2406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华侨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2 . 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4(绿色)、Cr2O72(橙红色)、CrO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CrO42和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 (橙色)+H2O2CrO (黄色)+2H回答下列问题:
(1)CrO42和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
B.②中Cr2O被C2H5OH氧化
C.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D.若向④中加入70% 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2)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 mol·L1的Na2CrO4溶液中c(Cr2O72)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42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
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ΔH_____0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2CrO4为指示剂,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利用Ag+与CrO42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当溶液中Cl 恰好完全沉淀(浓度等于1.0×105 mol·L1)时,溶液中c(Ag+)为_______ mol·L1,此时溶液中c(CrO42)等于__________ mol·L1。(已知Ag2CrO4、AgCl的Ksp分别为2.0×1012和2.0×1010)。
2018-05-25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3 . 1-溴丁烷,为无色透明液体,可用作溶剂及有机合成时的烷基化试剂及中间体等;实验室用1-丁醇、溴化钠和过量的浓硫酸共热制得。该反应的实验装置图(省略加热装置及夹持装置)和有关数据如下:
名称分子量密度g/mL沸点(℃)溶解性
乙醇硫酸
正丁醇740.810118.0微溶
正溴丁烷1371.275101.6不溶不溶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A中加入20.0 mL蒸馏水,再加入30.0 mL浓H2SO4,振摇冷却至室温,再依次加入18.0mL 1-丁醇及25g NaBr,充分摇振后加入几粒碎瓷片,按上图连接装置,用小火加热至沸,回流40min(此过程中,要经常摇动)。冷却后,改成蒸馏装置,得到粗产品。
步骤二:将粗产品依次用水洗、浓H2SO4洗、水洗、饱和NaHCO3溶液洗,最后再水洗;产物移入干燥的锥形瓶中,用无水CaCl2固体间歇摇动,静置片刻,过滤除去CaCl2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99~103℃馏分,得1-溴丁烷18.0g。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本实验中发生的第一步反应为NaBr+H2SO4(浓)=HBr↑+NaHSO4,则下一步制备1-溴丁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选用下图装置进行步骤二中最后的蒸馏纯化,其中仪器D的名称为_______

(3)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实验室制取1-溴丁烷的反应有一定的可逆性,因此步骤一中加入的浓硫酸的作用除了与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化氢之外还有_______(从化学平衡的角度来说明)。
(4)该实验中可能生成的有机副产物是___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5)经步骤一制得的粗产品常呈现黄色,除利用NaHCO3溶液外还可选用下列哪种试剂除去该杂质_______(填字母)。
a.NaHSO3 b.Na2SO4 c.C2H5OH d.H2O2
(6)步骤二中,用浓硫酸洗的目的是_______,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的目的是洗去硫酸等酸性物质,实验中不能用NaOH溶液来代替,原因是_______
(7)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 .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①分别向溶液和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均无明显现象。②向的混合液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溶液立刻变红,振荡后,红色褪去,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过量KSCN溶液,红色不再褪去,并产生大量白色沉淀。③过滤②中白色沉淀并洗涤干净,向其中加入过量氨水,白色沉淀溶解得无色溶液,放置过程中,无色溶液变蓝色。已知:CuSCN为白色、难溶性物质;为无色离子;为深蓝色离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说明不能与SCN反应生成CuSCN
B.实验②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振荡后降低
C.实验③中无色溶液变蓝色的原因是:
D.依据实验①、②、③推测,②中由于生成CuSCN,使氧化性增强,将氧化为
2024-05-2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异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备甲基叔丁基醚、丁基橡胶、甲基丙烯腈等。将异丁烷脱氢制备异丁烯,可提高异丁烷的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下列燃烧热数据,计算异丁烷直接脱氢生成异丁烯反应的∆H:
   ∆H=____________kJ·mol-1
物质异丁烷(g)异丁烯(g)氢气(g)
燃烧热/(kJ·mol-128682700286

(2)在恒温853K、恒压100kPa条件下,初始反应气体组成(异丁烷)或(异丁烷)与平衡时异丁烷的物质的量分数x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中为曲线_________(填“M”或“N”),催化剂易被副反应产生的加聚产物__________(填写结构简式)影响而失活。
(3)有人提出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加入适量空气,采用异丁烷氧化脱氢的方法制备异丁烯。比较异丁烷直接脱氢制备异丁烯,从平衡产率角度分析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若生产过程中加入的空气过多,产生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
(4)有人提出加入适量CO2,采用MgFe2O4催化CO2氧化异丁烷脱氢的方法制备异丁烯。催化过程中,反应物异丁烷、CO2先各自被催化剂上的不同位点吸附。催化剂中电负性较大的金属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是酸性位点;而电负性较小的金属是碱性位点,吸附________________(填“异丁烷”或“CO2”)。
6 . 处理含铬[Cr(Ⅵ)]废水的方法有化学沉淀法、铝还原回收法等。
(1)钡盐沉铬法:
已知水溶液中(橙色)可转化为(黄色),该可逆反应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向含Cr(Ⅵ)的酸性废水中加入钡盐,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使用的沉铬效果要优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亚硫酸氢钠-石灰乳还原沉淀法:向初始pH不等的几份酸性含铬废水中加入等量,使Cr(Ⅵ)还原成Cr(Ⅲ)。测得废水中残留Cr(Ⅵ)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写出还原为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②实际生产中,还原反应控制pH为2.5左右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还原回收Cr(Ⅵ)法:
步骤1:向含Cr(Ⅵ)的酸性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铝粉,充分反应,过滤。
步骤Ⅱ:利用步骤Ⅰ过滤后得到的溶液(含有)获得
①研究发现,若步骤Ⅰ中pH偏低将会导致Cr(Ⅵ)的去除率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
②获得的混合溶液的实验方案为:向步骤Ⅰ过滤后的溶液中加KOH溶液调节pH=8,___________,得到的混合溶液。(实验中须用到的试剂:KOH溶液、溶液、稀硫酸)
已知:
ⅰ.常温下,体系中Al(Ⅲ)、Cr(Ⅲ)微粒的分布分数随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下所示(部分无关粒子已略去)。
ⅱ.强碱性条件下Cr(Ⅲ)能被氧化为;酸性条件下能将Cr(Ⅵ)还原为Cr(Ⅲ)。
2023-04-20更新 | 3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