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1776年,法国化学家LaVoisier首次确定硫元素。自然界天然的硫单质主要存在于火山区,发生反应如下(ab均大于0):ⅰ.
ⅱ.。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信息,   _______kJ/mol。推测a____b或(填“>”“<”或“=”)。
(2)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适量的气体,仅发生上述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混合气体密度不再随时间变化时达到平衡状态
B.增大硫单质的质量,逆反应速率会增大
C.达到平衡后,适当升温,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D.平衡后充入少量惰性气体(不反应),平衡向左移动
(3)一定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充入,仅发生反应①,达到平衡后,测得。温度保持不变,压缩容器至1L且保持体积不变,达到新平衡时_______mol/L。
(4)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气体,测得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投料比关系如图所示。

①代表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为_______
②解释曲线Ⅱ变化趋势:_______
(5)一定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达到平衡时测得平衡体系中有,平衡时总压强为21kPa。该温度下,反应②的平衡常数_______。(不要求带单位,可用分数表示,提示:用分压计算的平衡常数为,分压等于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2 . 研究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的产生及利用有重要的化学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燃料中不含氮元素,汽车尾气中所含NO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
(2)将SrCO3放入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发生反应SrCO3(s)SrCO3(s)+CO2(g),反应达到平衡时c(CO2)为x mol/L,如反应温度不变,将反应体系的体积快速压缩为原来的一半,则c(CO2)的变化范围为_______
(3)用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生成甲醇蒸气和水蒸气:CO2(g)+3H2(g)=CH3OH(g)+H2O(g) H
已知部分化学键键能如表所示:
化学键H-HC=OC-OH-OC-H
E/(kJ·mol-1)436745351463413
H=_______kJ∙mol-1
②一定条件下,在相同体积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CO2和3.0mol H2,相同时间段内测得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d点v_______v(填“>”“<”或“=”)。已知容器内的起始压强为160kPa,则图中d点对应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kPa-2(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2022-08-24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段考化学试题
3 . 某研究小组学生探究硫酸铁溶液与铜粉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固体配制溶液,下列图示仪器中不需要用到的有_______(写名称)。

(2)研究小组设计如表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1
现象

步骤1:振荡试管后,溶液颜色呈浅蓝绿色

步骤3:溶液颜色变红,振荡试管,红色消失,并有白色沉淀产生

步骤4:溶液颜色变红,振荡试管,红色消失,白色沉淀增多

【资料】ⅰ.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可发生配位反应生成
ⅱ.淡黄色、可溶的,与共存时溶液显绿色。
ⅲ.硫氰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
①步骤1溶液呈浅蓝绿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②经x射线衍射实验检测,步骤3中白色不溶物为CuSCN,同时有液态硫氰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3)某同学针对步骤4中溶液颜色变红且白色浑浊物增多的现象,提出大胆假设:当反应体系中同时存在时,氧化性增强,可将氧化为。并做实验验证该假设:
实验2操作1操作2操作3
现象几分钟后,溶液颜色完全呈绿色。久置,溶液绿色变浅,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始终未见溶液颜色变红。溶液颜色立刻变红,产生白色浑浊,振荡后红色消失。
③操作1中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④操作2主要目的是_______
⑤由操作3可知该同学的假设正确。操作3中被氧化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1中步骤4出现相关现象的原因_______
⑥由实验可知,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因素有_______
2022-05-19更新 | 45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摸底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4 . 铜阳极泥含有Cu、Ag、Pt、Au、Ag2Se和Cu2S等,下图是从中回收Se和贵重金属的工艺:

已知:
①该工艺中萃取与反萃取原理为2RH+Cu2+R2Cu+2H+
在碱性条件下很稳定,易与Ag+络合:Ag++2[Ag(S2O3)2]3-,常温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80×1013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焙烧”时Ag2Se生成Ag2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洗气”时n(氧化剂):n(还原剂)=_______
(2)写出“滤渣I”的一种用途_______;“酸浸氧化”中通入气体X可防止污染,写出X的名称_______
(3)在实验室进行萃取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_______。“反萃取剂”最好选用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4)“溶浸”中发生的反应为AgCl(s)+2(aq)[Ag(S2O3)2]3-(aq)+C1-(aq),通过计算说明该反应能否进行完全:_______。[已知Ksp(AgCl)=1.80×10-10]。
(5)“滤液IV”中含有Na2SO3,则“还原”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滤液IV”可返回“溶浸”工序循环使用,但循环多次后,银的浸出率会降低,原因是_______(试用平衡原理解释)。
2022-05-17更新 | 2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定温度下,在三个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正反应放热),测得反应的相关数据如下:
容器1容器2容器3
反应温度T/K700700800
反应物投入量2molSO2、1molO24molSO32molSO2、1molO2
平衡v(SO2)/mol/(L·s)v1v2v3
平衡c(SO3)mol/Lc1c2c3
平衡体系总压强p/Pap1p2p3
物质的平衡转化率/αα1(SO2)α2(SO3)α3(SO2)
平衡常数KK1K2K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1<v2c2<2c1B.K1K3,p2>2p3
C.v1>v3,α1(SO2)>α3(SO2)D.c2>2c3,α2(SO3)+α3(SO2)<1
2021-08-14更新 | 1550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题
6 . 为减少碳的排放,科学家提出利用CO2和H2反应合成甲醇,其反应原理为:CO2(g)+3H2(g)CH3OH(g)+H2O(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恒温恒容下,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3mol、1mol和1mol,若此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增加1mol,平衡正向移动。
B.恒温恒压下,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1mol、1mol和1mol,若此时通入12molCO2,平衡正向移动
C.恒温恒容下,先向容器中加入1molCO2,再慢慢通入H2,发生反应,CH3OH的平衡物质的量逐渐增加
D.恒温恒容下,先向容器中加入1molCO2,再慢慢通入H2,发生反应,CH3OH的平衡体积分数先增大后减小
7 . 在恒压、NO和O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NO转化为NO2的转化率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2NO(g)+O2(g)2NO2(g)的H
B.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转化率
C.图中Y点所示条件下,增加O2的起始浓度不能提高NO转化率
D.380℃下,C起始(O2)=5.0×10−4 mol·L−1,NO平衡转化率为50%,则平衡常数K=4000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