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进行乙酸直接加氢可制备乙醇,反应原理如下:
主反应:
副反应:(热效应小可忽略)
在密闭容器中控制。2MPa下平衡时S(乙醇)和S(乙酸乙酯)随温度
的变化与250℃下平衡时S(乙醇)和S(乙酸乙酯)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乙醇的选择性可表示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
B.300℃、0.5MPa下,反应足够长时间,S(乙醇)<90%
C.图中曲线③表示250℃,乙醇选择性随压强变化的曲线
D.曲线②变化的原因是随温度升高,副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减小
2024-05-2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得分训练化学试题(六)
2 . 活性炭可以高效处理二氧化氮污染。在温度为时,向体积不等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足量活性炭和,发生反应:,反应相同时间,测得各容器中的转化率与容器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B.向c点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比原平衡大
C.图中a、c点对应的浓度:
D.容器内的压强:
2024-03-1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大庆实验中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3 . 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
A比较相对大小向等体积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中分别滴加等量的浓溶液得到沉淀,则
B探究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密闭容器中盛装,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平衡,压缩体积至原来的一半气体颜色加深,说明平衡向生成的方向移动
C比较的酸性计测定:①溶液②溶液:①>②,证明的酸性弱于
D比较相对大小溶液中滴加2滴溶液,再滴加2滴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生成红褐色沉淀,证明
A.AB.BC.CD.D
2024-03-19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大庆实验中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4 . 如图所示,甲容器容积固定不变,乙容器有可移动的活塞。甲中充入2mol SO2和1mol O2,乙中充入4mol SO3和1mol He,在恒定温度和相同的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活塞固定在6处不动,达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的压强:
B.若活塞固定在3处不动,达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的浓度:
C.若活塞固定在3处不动,达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的体积分数:
D.若活塞固定在7处不动,达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的物质的量分数相等
2023-09-2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西北高中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涂在pH试纸上pH试纸变红色氯水显酸性
B向酸性KMnO4和H2C2O4的混合溶液中
加入少量MnSO4(s)
气泡迅速增多
溶液很快褪色
MnSO4作催化剂
C分别取5mL0.2mol/LNa2S2O3溶液和
10mL0.1mol/LNa2S2O3溶液于两支试管中
然后同时加入10mL0.1mol/LH2SO4溶液
产生等量浑浊
前者时间更短
增大Na2S2O3浓度
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D对平衡体系2HIH2+I2(g)压缩容器颜色加深平衡正向移动
A.AB.BC.CD.D
6 . 中国科学家首次用改性铜基催化剂,将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的反应条件从高压降至常压。草酸二甲酯加氢的主要反应有:



其他条件相同时,相同时间内温度对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结果如图。

已知:i.
ii.450~500K,反应③的平衡常数远大于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平衡常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乙二醇适宜的温度范围是470~480K
B.实验条件下反应③的活化的最高,升温更有利于反应③
C.减压可提高乙二醇的平衡产率
D.铜基催化剂用改性后反应速率增大,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压强
2023-05-11更新 | 814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得分训练化学试题(五)
10-11高二上·河南周口·期中
7 .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并达到化学平衡。在这个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
A.等于p%B.大于p%C.小于p%D.无法判断
2022-12-13更新 | 570次组卷 | 90卷引用:2010—2011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8 . 某反应4A(g)mB(g)+2C(g)   ΔH<0,正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其中t1、t2、t3、t4只改变一个条件,t2时刻图像变化并非加入催化剂引起,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m=2B.t1时增大了A的浓度
C.t3时降低了温度D.t1至t4时间段内,化学平衡常数的值保持不变
9 . 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充满NO2气体并分别装在盛有水的三个烧杯中,在①烧杯中加入CaO,在②烧杯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在③烧杯中加入NH4Cl晶体,发现①中红棕色变深,③中红棕色变浅。已知:2NO2(红棕色)N2O4(无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NO2N2O4是吸热反应
B.NH4Cl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C.①烧瓶中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D.③烧瓶中气体的压强增大
2022-08-28更新 | 1134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检测化学试题
10 . 在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SO2和2molO2,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SO3为1.4mol,同时放出热量QkJ。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把条件“恒温恒压”改为“恒温恒容”,则平衡时放出热量小于QkJ
B.2min后,向容器中再通入一定量的SO3气体,重新达到平衡时,SO2的含量变小
C.若把条件“恒温恒压”改为“恒压绝热”,则平衡后n(SO3)大于1.4mol
D.若反应开始时容器体积为2L,则v(SO3)=0.7mol·L-1·min-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