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实验小组同学为探究Fe2+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Ⅰ】向2mL溶液滴中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3%溶液(用酸化至),溶液颜色变红。
(1)甲同学通过上述实验分析具有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乙同学查阅资料发现可发生反应,生成无色的配合物。为证实该性质,利用进行如下实验。
(2)的制备:用过量溶液与溶液反应得到,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Ⅱ】验证发生反应

(3)实验b的目的是_______
(4)从沉淀溶解平衡角度解释实验a和b最终溶液颜色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
丙同学设计实验进一步证明可与反应。
【实验Ⅲ】

(5)上述实验中,d为c的对照实验。
①X为_______
②实验能够证实可与反应,则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6)实验Ⅲ中若未加适量水稀释,则无法通过现象得出结论。推测加水稀释的目的可能有:使后续实验颜色变化易于观察;降低_______
2022-05-30更新 | 1318次组卷 | 1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届高三综合练习(二模)化学试题
2 . 碳酸氢钠是一种无机盐,在制药工业、食品加工、消防器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I.
(1)写出侯氏制碱法过程中得到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25℃时,H2CO3电离常数Ka1=4.5×10-7Ka2=4.7×10-11。已知NaHCO3溶液存在2+H2CO3,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II.某化学实验小组发现镁和NaHCO3溶液反应比镁和水反应速率快,通过实验探究速率加快原因和产物成分。
(3)速率加快的原因探究
小组同学为研究速率加快可能的原因,分别取0.1g打磨的镁条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组16mLlmol/LNaHCO3溶液(pH=8.4)持续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略显浑浊
实验组26mLlmol/LNaNO3溶液镁表面微量气泡附着
已知:Mg和H2O反应只能在Mg表面产生微量气泡,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不与镁反应。设计实验组2的目的是_______,为控制变量与实验组1一致,应对实验组2进行改进,具体操作为_______。镁和NaHCO3溶液反应比镁和水反应速率快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4)产物成分探究
①将产生的气体点燃有蓝色火焰,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推测气体成分为H2和CO2
②某同学认为逸出的气体会带出少量溶液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于是在密闭容器中利用CO2传感器测定15分钟三组不同情况下CO2气体浓度变化。
实验组36mL1mol/LNaHCO3溶液加入250mL塑料瓶,但不加入镁条
实验组46mL1mol/LNaHCO3溶液加入250mL塑料瓶,并加入0.1g打磨的镁条
实验组5空塑料瓶

测量时取少量NaHCO3溶液、少量镁条的原因是_______;通过图象可以确定镁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为_______
3 . 重铬酸钾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学习小组模拟工业制备重铬酸钾并探究其性质。
I.制备重铬酸钾
以铬铁矿(主要成分可表示为,还含有等杂质)制备重铬酸钾()固体的工艺流程如下:

资料:ⅰ.遇水强烈水解。
ⅱ.部分微粒在溶液中的颜色:橙色绿色
(1)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
(2)熔块的主要成分为等可溶性盐,滤渣1为红褐色固体,写出步骤②水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测定重铬酸钾纯度
称取重铬酸钾试样配成溶液,取出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和碘化钾溶液(的还原产物为),放于暗处,然后加入水和淀粉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至滴定终点消耗标准液,则所得产品中重铬酸钾的纯度:___________。(滴定过程中其他杂质不参与反应)
II.探究重铬酸钾的性质
实验IIIIIIIV
操作
现象溶液中略有微小气泡产生溶液颜色变为浅黄色试管中溶液立即变为棕褐色,一段时间后,逐渐产生大量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溶液颜色慢慢变浅,后溶液颜色与实验II试管中颜色几乎相同迅速反应,溶液颜色变为绿色,并产生大量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4)由上述I、II、III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可以确认在实验Ⅲ中起_________作用;
乙同学认为还应该补充实验V才能证明的上述作用,实验V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
(5)查阅资料可知,在反应III中,使双氧水分解反应分步进行,其过程可表示为:
ⅰ:
ⅱ:
请写出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6)写出实验Ⅳ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综上所述,的性质还与溶液的酸碱性等因素有关。
4 . 某小组研究溶液中(亚硝酸根)、的反应。
实验Ⅰ试剂现象
滴管试管
溶液
()
溶液
()
a.逐滴加入溶液至1mL,溶液先变黄,后变为棕色。2小时后,无明显变化
溶液(加NaOH溶液至)b.逐滴加入溶液至1mL,无明显变化。
资料:在溶液中呈棕色。
(1)研究现象a中的黄色溶液。
①用_______溶液检出溶液中含有,现象是_______
②甲认为是氧化了溶液中的.乙对比a、b的实验现象认为不是主要原因,理由是_______。另行设计实验Ⅱ进行验证,确认是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了和NO。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研究现象a中的棕色溶液。
提出假设:现象a中溶液变为棕色可能是NO与溶液中的发生了反应。进行实实验Ⅲ,证实溶液呈棕色只是因为与NO发生了反应。
①实验Ⅲ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
②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研究酸性条件下,溶液中的反应。
序号操作现象
溶液0.5mL,加醋酸调至体积为1mL,且,再加入 溶液1mL溶液立即变为棕色
溶液0.5mL,加醋酸调至体积为1mL,且,再加入 溶液1mL无明显变化
分别取1mL 溶液与1mL 溶液混合,再加入一滴浓硫酸(混合后溶液)液体分为两层,稍后,在两层液体界面上出现棕色环
ⅲ中出现棕色的原因是_______
(4)实验结论:_______(至少写出两条)
2022-04-04更新 | 68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5 . 硫化氢的回收、转化是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研究课题。
(1)H2S溶于水分步电离出HS-、S2-。产生HS-的电离方程式是____
(2)脱除H2S有多种方法。
①沉淀法。
将H2S气体通入ZnSO4溶液,只产生少量白色ZnS沉淀,即反应不完全。如果在ZnSO4溶液中事先加入CH3COONa,再通入H2S气体,则可得大量ZnS沉淀。
a.ZnSO4溶液吸收H2S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
b.加入CH3COONa后得到大量ZnS沉淀的原因是____
②沉淀氧化法。过程如图所示:

a.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b.资料1:Cu2+在反应Ⅲ中起催化作用:
i.Cu2++Fe2+=Cu++Fe3+
ii._____(将反应ii补充完整)
c.在温度一定和不补加溶液的条件下,缓慢通入混合气体,并充分搅拌。欲使生成的硫单质中不含CuS,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
d.下面实验证实了资料1,Cu2+能提高反应Ⅲ的速率。

i.试剂a是___,试剂b是___
ii.Cu2+提高反应Ⅲ速率的实验证据是____
2022-03-14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日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6 . 某学习小组探究溶液与溶液在某种条件下的反应。

已知:FeS、均为黑色固体,难溶于水。
(1)只能大量存在于碱性溶液环境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用语回答)。
(2)小组同学们对试管b中黑色沉淀的提出猜想
猜想1:黑色沉淀是FeS
猜想2:黑色沉淀是
①若猜想1成立,甲同学推测还应该有S生成。甲同学推测所依据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经检验后确认黑色沉淀中无S单质,猜想1不成立。
②乙同学根据溶液呈碱性,推测试管b中黑色沉淀除外,还可能存在,进行如下实验,以便获得有效信息。
浊液中滴加pH=12.5的0.1mol/L 溶液,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很快转化为黑色。
该实验现象能确定的结论是___________;不能确定的是___________
(3)丙同学利用电化学原理继续进行探究并设计实验:
装置操作及现象
①电流计指针有微弱偏转
②2分钟后,取左侧烧杯溶液,滴加溶液,有少量蓝色沉淀;2小时后,右侧烧杯有黄色浑浊产生,再取左侧烧杯溶液,滴加溶液,有大量蓝色沉淀。
丙同学依据实验得出结论:pH=1的0.1mol/L 溶液与pH=12.5的0.1mol/L 溶液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综合以上研究,分析试管b中黑色沉淀是而不是FeS的原因___________
2022-02-17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7 . 实验小组用固体和水配制相同浓度的溶液和溶液,用其研究的性质。
实验Ⅰ实验Ⅱ
【查阅资料】(黄色)
(1)溶于水后促进了水的电离,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Ⅰ推测,溶液呈现黄色的原因可能是水解所致。结合化学用语分析该推测过程:___________
(3)为了证明溶液中存在平衡:,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实验。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a溶液中加入铁粉溶液颜色变浅
b溶液中加入3滴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
c向实验Ⅱ所得溶液中加入3滴NaOH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
d溶液加热溶液颜色变深
能说明溶液中存在上述平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填字母)。
(4)综合上述实验,分析相同浓度溶液的大于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022-01-21更新 | 2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8 . 盐酸和醋酸是生活中常用的酸。某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1)对比盐酸和醋酸与NaOH的反应。常温下,用0.1000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mL0.1000mol·L−1的盐酸和醋酸,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表示滴定盐酸的曲线是_______(填“I”或“II”)。
②a点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③V[NaOH(aq)]=20mL时,c(Cl)_______c(CH3COO)(填“>”“<”或“=”)。
(2)对比盐酸和醋酸与NaClO的反应。资料:25℃时CH3COOH和HClO的电离平衡常数Ka分别为1.75×10−5和4.0×10−8

①NaClO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变蓝,用化学用语解释原因_______
②实验II的目的是_______
③结合资料和化学用语解释I的实验现象_______
④III中溶液变为浅黄绿色,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
9 . 氯气可用于制取漂白剂和自来水消毒。
(1)将氯气通入水中制得氯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制备得到“84”消毒液,同学们探究“84”消毒液在不同pH下使红纸褪色的情况,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将市售“84”消毒液各20mL分别加入3个洁净的小烧杯中;
用H2SO4溶液将3个烧杯内溶液的pH分别调至10、7和4。(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在3个烧杯中分别放入大小相同的红纸,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烧杯溶液的pH现象
a1010min后,红纸基本不褪色;4h后红纸褪色
b710min后,红纸颜色变浅;4h后红纸褪色
c410min后,红纸颜色变得更浅;4h后红纸褪色
溶液中Cl2、HClO和ClO物质的量分数(α)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pH越大,溶液中的c(H+)越小,结合图象进行分析,开始时c烧杯中比b烧杯中褪色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反应速率较快。
(3)由于氯气会与自来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人们尝试研究并使用新的自来水消毒剂,如ClO2气体就是一种新型高效含氯消毒剂。
①一种制备ClO2的方法是用SO2通入硫酸酸化的NaClO3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另一种制备ClO2的方法是用NaClO3与盐酸反应,同时有Cl2生成,产物中Cl2体积约占,每生成0.5molClO2,转移___________mole-
2021-12-21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0 . 某小组同学对在不同的下反应进行探究。
(1)测得溶液为10,溶液为5,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显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
(2)调节混合后的初始,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现象
10产生白色沉淀,稍后沉淀溶解
6产生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沉淀未溶解
2产生大量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产生海绵状棕黑色物质
资料:ⅰ.:白色,不溶于水,可溶于过量溶液。
ⅱ.:棕黑色,不溶于水,能和酸反应。
针对实验中白色沉淀提出两种推测:
推测1:白色沉淀为
推测2:白色沉淀为
①推测1产生该沉淀的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②推测2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
③取中白色沉淀,分别置于过量溶液中,沉淀均溶解经实验证明白色沉淀不是,实验过程:另取固体置于___________溶液中,未溶解。
(3)为确认组成,将过滤、洗涤,继续实验:
Ⅰ.向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Ⅱ.向中加入过量浓,产生红棕色气体;
Ⅲ.用检验Ⅱ中反应后的溶液,前者无变化,后者产生白色沉淀。
①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根据Ⅲ的现象,可判断的元素组成___________
③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实验,分析产生的可能原因:
①甲同学认为随着溶液酸性增强,中的氧化性增强。
②乙同学认为___________
2021-10-19更新 | 69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检测化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