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6 道试题
1 . 某实验小组探究KMnO4溶液与NH3以及铵盐溶液的反应。
已知:的氧化性随溶液酸性增强而增强;MnO2为棕黑色,Mn2+接近无色。
实验序号试剂a实验现象

8mol·L-1氨水(pH≈13)紫色变浅,底部有棕黑色沉淀
0.1mol·L-1NaOH溶液无明显变化
4mol·L-1(NH4)2SO4溶液(pH≈6)紫色略变浅,底部有少量棕黑色沉淀
硫酸酸化的4mol·L-1(NH4)2SO4溶液(pH≈1)紫色变浅
硫酸酸化的4mol·L-1NH4Cl溶液(pH≈1)紫色褪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Ⅱ可知,pH=13时,OH-不能还原
B.由Ⅰ、Ⅱ、Ⅲ可知,与相比,NH3更易还原
C.由Ⅲ、Ⅳ可探究溶液pH对反应的影响
D.由Ⅳ、Ⅴ可知,浓度降低,其还原性增强
2 . 某小组同学探究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液与某些常见金属离子的反应。
已知:i.(淡绿色)、(紫黑色)、(无色)
ii.在酸性溶液中转化为、S和SO2
iii.BaS4O6可溶于水、BaS2O3微溶于水。
(1)将S粉加入沸腾的Na2SO3溶液中可制得Na2S2O3,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研究 Na2S2O3与某些常见金属离子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X溶液现象
ICuCl2溶液溶液变为淡绿色,水浴加热至50℃以上,逐渐析出黑色沉淀
FeCl3溶液溶液变为紫黑色,片刻后溶液变为无色
AgNO3溶液逐滴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振荡后沉淀溶解,得无色溶液
①取I中的浊液,离心分离,经检验,沉淀是Cu2S和S的混合物,清液中存在
i.补全I中生成黑色沉淀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查阅资料可知,常温时,生成黑色沉淀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但仍需水浴加热至50℃以上才出现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
②Ⅱ中,被Fe3氧化的主要产物是,还有很少量的。取Ⅱ中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实验证实了此结论。

用H2O代替Ⅱ中的FeCl3溶液,重复上述实验, CS2溶解后几乎无固体剩余。
i.仅由溶液1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后得到沉淀2,不能说明Ⅱ中生成了,理由是___________
ii.补全实验方案证实上述结论:将沉淀1洗净,___________
③向Ⅲ的无色溶液中继续加入0.5mL 0.1mol·L1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g2S2O3。静置,得到黑色沉淀Ag2S,同时生成强酸。生成Ag2S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软硬酸碱原理认为,Ⅲ中, Ag为软酸,为软碱, S2-是比更软的碱,可解释与Ag反应的最终产物为Ag2S。由此推测,Ⅰ中, Cu和Cu2___________是更软的酸。
2024-04-10更新 | 82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统一测试(一模)化学试题
3 . 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加热铜与浓硫酸,在反应过程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溶液逐渐变为墨绿色浊液,试管底部有灰白色沉淀;继续加热,试管中出现“白雾”,浊液逐渐变澄清,溶液颜色慢慢变为浅蓝色,试管底部灰白色沉淀增多。
资料:ⅰ.均为黑色固体。
ⅱ.
Ⅰ.沉淀成分探究。
(1)经检验灰白色沉淀中含有无水硫酸铜,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
继续探究沉淀成分:取沉淀,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干燥,得到沉淀样品,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分别进行如下3个实验。

编号试剂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浓硝酸滴加适量浓硝酸沉淀逐渐溶解,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氨水滴加氨水,振荡,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滴加氨水后,溶液呈极浅蓝色;静置后逐渐变深,呈深蓝色
酒精滴加酒精,充分振荡,静置、过滤,将滤液移入盛有水的试管中,稍加振荡酒精与水的界面呈现乳白色

(2)根据实验①,推测沉淀中含有还原性物质,经检验有,反应初期生成可能原因是_______
(3)②中浅蓝色溶液变深的反应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
(4)由以上实验推断沉淀成分主要有_______
Ⅱ.溶液颜色探究。
猜测1:查阅资料:若铜丝不纯(含有铁),导致体系中含有,与水合铜离子调和成墨绿色。
猜测2:铜丝表面常常涂一层聚氯乙烯薄膜,聚氯乙烯在加热条件下易分解产生,导致反应体系中形成(黄色),与水合铜离子混合溶液呈绿色。
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铜丝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混合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再加入____溶液未变红混合液中不含
取一段铜丝放入大试管中,加入浓硫酸,加热_______铜丝表面含有氯元素
另取一段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除去铜丝表面薄膜;放入大试管中,加入浓硫酸,加热溶液慢慢变蓝色、蓝黑色

(5)④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⑤中实验现象_______
(6)总结: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多样性与_______有关。
2024-04-05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
4 . 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固体加入试管中,并将湿润的pH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对试管底部进行加热试纸颜色变化:黄色→蓝色→黄色→红色;试管中部有白色固体附着

将饱和溶液滴在pH试纸上试纸颜色变化:黄色→橙黄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Ⅰ中试纸变蓝,说明发生了分解反应
B.根据Ⅰ中试纸颜色变化,说明氨气比氯化氢气体扩散速率快
C.Ⅰ中试纸变成红色,是由造成的
D.该实验现象说明可以用加热的方法制备
2024-04-0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化学测试题
5 . 某学生对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取4g漂粉精固体,加入100mL水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
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pH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

ⅰ.液面上方出现白雾;
ⅱ.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
ⅲ.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
(1)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向水中持续通入,未观察到白雾。推测现象ⅰ的白雾由HCl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
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
b.用硝酸酸化的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①实验a目的是______
②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l,理由是______
(3)现象ⅱ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发生反应。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______
(4)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
①向沉淀X中加入稀HCl,无明显变化。取上层清液,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ⅲ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______
2024-04-0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
6 . 实验室用浓硫酸与铜丝加热生成的制备少量并检验性质。

Ⅰ.生成并检验性质
操作及现象:点燃酒精灯,试管ⅰ中有白雾生成,铜丝表面产生气泡;试管ⅱ中溶液红色褪去,试管ⅲ中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将铜丝抽离硫酸并停止加热。
(1)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ⅱ中现象说明具有______作用。
(3)若将试管ⅲ与试管ⅱ位置互换,石蕊溶液变为红色能否作为是酸性氧化物的证据?说明理由:______
Ⅱ.制备并检验性质
(4)ⅳ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5)进行实验:

①A中溶液褪色,说明具有______性。
②B中产生淡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③C中无明显现象,甲同学通过检测的生成证明发生反应:取1mL C中溶液于试管中,______(填试剂、操作和现象)。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没有排除的影响,设计对比实验:______
综合甲、乙同学的实验可知,能将氧化。
7 .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并研究其性质,所用实验装置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向外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进一步证明A装置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含有铜离子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装置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试管中有黑色物质产生,猜测黑色物质中可能含有CuO、和CuS,针对产生的黑色物质,该小组同学利用装置A用不同浓度的浓硫酸与铜反应继续实验探究,并获得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已知:、CuS不溶于稀硫酸。
硫酸浓度/(mol·L)黑色物质出现的温度/℃黑色物质消失的温度/℃
15约150约236
16约140约250
18约120不消失
A.取黑色物质洗涤、干燥后称量,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混合,再取固体洗涤、干燥后称量,固体质量不变,说明黑色物质中不含CuO
B.黑色物质消失过程中有生成
C.相同条件下,硫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黑色物质越易出现、越易消失
D.硫酸浓度为16 mol/L时,先升温至:250℃以上,再将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可以避免产生黑色物质
2024-04-0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调研化学试题
8 . 化学小组同学探究铜与过量浓硝酸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原因。
资料:ⅰ.铜与浓硝酸反应过程中可生成易分解产生无色气体。
ⅱ.是一种弱酸。电离出发生如下反应: (绿色)
编号操作现象
分别向溶液中通入稳定的气流溶液变黄
溶液不变黄
将实验①的黄色溶液与蓝色溶液混合溶液呈绿色
溶液与溶液混合溶液呈绿色
向实验③所得溶液中加入浓硝酸溶液变蓝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依据实验①,向通入稳定的气流,溶液可能会变黄
B.实验④加入浓硝酸后可能发生,使浓度下降,绿色消失
C.铜与过量浓硝酸反应溶液呈绿色可能原因是:浓硝酸中溶解了生成的呈黄色,黄色与蓝色叠加呈绿色
D.铜与过量浓硝酸反应溶液呈绿色可能原因是:铜与浓硝酸反应过程中,生成使溶液呈绿色
2024-04-01更新 | 586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
9 . 某化学小组研究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下列实验中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均在注射器中完成,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记录如表:
序号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
实验1加入适量铜片与2mL的浓硝酸。反应剧烈,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立即呈绿色。
实验2加入过量的铜片与2mL0.5mol/LHNO3溶液。产生无色气泡,溶液逐渐变为蓝色。注射器中的气体始终无色。反应结束后,向注射器中充入一定量的O2,气体迅速变为红棕色
实验3加入过量的铁粉与2mL0.5mol/LHNO3溶液,立即有无色气体生成,溶液为很浅的绿色,反应结束后将气体通入有空气的容器无明显变化,点燃,有尖锐的爆鸣声,容器壁出现无色液滴;取反应后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立刻得到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加热后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1)铜与浓HNO3反应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对实验1所得溶液呈绿色,而实验2所得溶液呈蓝色的原因提出猜想。
查阅资料:
i.NO2溶于稀硝酸会反应:而溶于浓硝酸不反应,使溶液呈黄色;
ⅱ.NO2与水反应时会有部分发生反应:,HNO2是弱酸,无色,不稳定。
ⅲ.离子颜色为绿色。
猜想1:NO2溶于浓硝酸,与蓝色溶液混合而呈现绿色。
猜想2:HNO2电离出的结合为(绿色)。
①向浓硝酸中通入NO2,溶液呈黄色,加入___________(填试剂)后呈绿色,证实猜想1合理。
②研究猜想2是否为实验I所得溶液呈绿色的主要原因,实验如下。

a.证明溶液A中含有HNO2的证据是___________
b.向溶液B中滴加少量硝酸,溶液由绿色变为蓝色。结果表明,猜想2不是实验I所得溶液呈绿色的主要原因,说明理由:___________
(3)实验2中充入O2后气体变为红棕色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查阅文献:铁粉与稀硝酸反应会生成H2.由实验3中的实验现象可知,过量的铁粉与0.5mol/L稀HNO3反应的还原产物中除了H2外,还有___________生成。写出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甲同学对实验3产生H2的原因提出假设:该浓度的硝酸中H+的氧化性大于。乙同学认为该假设不合理。依据是实验2中观察到了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该现象能说明假设不合理。
(6)结合以上实验可知,金属与硝酸反应的产物与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2024-03-27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10 . 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制取SO2并验证其性质。

(1)盛装70%H2SO4溶液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段液柱,若___________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
(2)A中如果用浓硫酸和铜反应,也可制得SO2进行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多少判断SO2生成的快慢,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___________(填代号)。
a.蒸馏水       b.饱和NaHCO3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OH溶液
(4)C试管中的试剂可以验证二氧化硫的氧化性,现象为___________
(5)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D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实验:
方案I: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合理的是方案___________(填“I”“Ⅱ”或“Ⅲ”);SO2通入试管D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装置E的作用是做安全瓶,防止F中的液体倒吸入D中,装置F中为___________溶液。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