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利用催化技术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为,化学方程式:
(1)某温度下,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和NO,测得不同时间CO的浓度如下表:

时间

……

……

用CO的浓度变化表示0-2s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2)下列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CO的浓度不再改变
b.容器中的气体质量保持不变
c.NO、CO、的浓度之比为2∶2∶2∶1
d.相同时间内,反应消耗2molNO同时消耗
(3)反应物初始浓度相同时,实验温度为280℃和360℃,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同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达平衡时所用的时间

对照实验

研究温度对尾气转化速率的影响

【实验分析与结论】
①补全表格a.______,b.______,c.______
②测得,对比实验Ⅰ、Ⅲ,可得结论:______
③通过实验可得到“温度相同时,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增大尾气的转化速率”的结论,证据是对比实验Ⅰ、Ⅱ,______(填“>”、“<”或“=”)。
2024-05-08更新 | 97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2 . 某学生对不同的下反应进行探究。
(1)调节pH,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现象
a10产生白色沉淀,稍后溶解,溶液澄清
b6产生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沉淀未溶解
c2产生大量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产生海绵状棕黑色物质
查阅资料得知:
i.:白色,难溶于水,溶于过量溶液;
ii.:棕黑色,不溶于水,能和酸反应。
①推测a中白色沉淀为,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推测a中白色沉淀为,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
(2)取中白色沉淀,置于过量溶液中,沉淀溶解。该同学设计实验确认了白色沉淀不是,实验方法是:另取固体置于___________溶液中,未溶解。
(3)将c中滤出、洗净,为确认其组成,实验如下:
Ⅰ.向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Ⅱ.向中加入过量浓产生红棕色气体;
Ⅲ.用检验Ⅱ中反应后的溶液,前者无变化,后者产生白色沉淀。
①实验I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现象,分析X的性质和元素组成是___________
③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该同学综合以上实验,分析X产生的原因,认为随着酸性的增强,体系还原性增强。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实验如下:

①气体Y是___________
②白色沉淀转化为X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 . 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KMnO4溶液与草酸(H2C2O4)溶液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配制1.0×10-3mol/LKMnO4溶液、0.40mol/L草酸溶液,将KMnO4溶液与草酸溶液按如下比例混合。
【设计实验】

序号

V(草酸)/mL

反应温度/℃

2.0

2.0

0

20

2.0

1.0

20


(1)表格中_________,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甲认为上述实验应控制相同,可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填序号).
a.盐酸       b.硫酸       c.草酸
【实施实验】
小组同学将溶液调至1并进行实验①和②,发现紫色并未直接褪去,而是分成两个阶段:i.紫色溶液变为青色溶液,ii.青色溶液逐渐褪至无色溶液.
资料:(a)在溶液中无色,在草酸中不能形成配合物;
(b)无色,有强氧化性,发生反应(青绿色)后氧化性减弱;
(c)呈绿色,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迅速分解产生
(3)乙同学从氧化还原角度推测阶段i中可能产生了,你认为该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
进一步实验证明溶液中含有,反应过程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

(4)第i阶段中检测到有气体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实验②在第ii阶段的反应速率较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6)为了验证上述(5)中说法,设计如下实验:在第ii阶段将调节至,现象是____________,由此现象可证明上述猜想合理。
【结论与反思】
结论:反应可能是分阶段进行的草酸浓度的改变对不同阶段反应速率的影响可能不同。
2023-12-1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4 . 甲同学进行Fe2+还原性的实验,针对异常现象进行探究。
步骤一:制取FeCl2溶液。向0.1 mol•L-1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测得pH<1。
步骤二:向2mL该FeCl2溶液中滴加2滴0.1 mol•L-1KSCN溶液,无现象;再滴加5滴5%H2O2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5 mol•L-1、pH约为5),观察到溶液变红,大约10秒左右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步骤一制取FeCl2的反应原理______
(2)用离子方程式补齐步骤二中溶液变红的原因:______、Fe3++3SCN-=Fe(SCN)3
(3)甲探究步骤二中溶液褪色的原因:
I.取褪色后溶液两份,一份滴加FeCl3溶液;另一份滴加KSCN溶液。
II.另取褪色后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III.向2mL0.1 mol•L-1 FeCl3溶液中滴加2滴0.1 mol•L-1KSCN溶液,变红,通入O2,无明显变化。
①实验I若观察到滴加FeCl3溶液______,滴加KSCN溶液______,则说明溶液红色褪去是因为SCN-发生了反应而不是Fe3+发生反应。
②实验III的目的是______
③综合实验I~III可得出结论:溶液褪色的原因是H2O2将SCN-氧化为了______(填化学式)。
(4)乙直接用FeCl2•4H2O配制______mol•L-1的FeCl2溶液,测其pH,约为3。重复步骤二中的操作,发现溶液红色并未褪去。
查阅资料后推测,红色不褪去的原因可能是pH较大时H2O2不能氧化SCN-。乙利用上述部分试剂,通过实验排除了这一可能。请补全表格内容。
步骤试剂及操作现象
i取2mLBaCl2溶液(pH约为7),滴加______溶液和______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ii向i所得溶液中滴加0.1 mol•L-1 FeCl3溶液______
2023-12-12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统练二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学生对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作现象
漂粉精固体,加入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
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
ⅰ.液面上方出现白雾;
ⅱ.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
ⅲ.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
已知:遇淀粉变蓝.
(1)漂粉精是由反应制得,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
(3)推测现象ⅰ的白雾由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
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
b.用酸化的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现象ⅱ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发生反应.
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
(5)为证明A中存在,操作如下:
取上层清液,加入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______________(填试剂)溶液,______________(填现象),则存在
2023-12-03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6 . 某小组通过分析镁与酸反应时pH的变化,探究镁与醋酸溶液反应的实质。
【实验】在常温水浴条件下,进行实验Ⅰ~Ⅲ,记录生成气体体积和溶液pH的变化:
Ⅰ.取0.1g光亮的镁屑(过量)放入10mL 0.10mol/L HCl溶液中;
Ⅱ.取0.1g光亮的镁屑放入10mL 0.10 溶液中;
Ⅲ.取0.1g光亮的镁屑放入10mL pH=2.9 HCl溶液中。
【数据】
      
(1)起始阶段,Ⅰ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Ⅱ起始溶液中约为___________。(选填“1”、“10”或“102”)
(3)起始阶段,导致Ⅱ、Ⅲ气体产生速率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
(4)探究Ⅱ的反应速率大于Ⅲ的原因。
提出假设:能直接与Mg反应。
进行实验Ⅳ: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
得出结论:该假设成立。
(5)探究醋酸溶液中与Mg反应的主要微粒,进行实验Ⅴ。
与Ⅱ相同的条件和试剂用量,将溶液换成含0.10与0.10 的混合溶液pH=4.8,气体产生速率与Ⅱ对比如下。
a.实验Ⅴ起始速率b.实验Ⅱ起始速率c.实验ⅡpH=4.8时速率
2.12.30.8
对比a~c中的微粒浓度,解释其a与b、a与c气体产生速率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
(6)综合以上实验得出2个结论:镁与醋酸溶液反应时,均能与镁反应产生氢气:___________
2023-05-08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汇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7 .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产物,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加热之前,先打开止水夹K,通入一段时间N2,然后关闭K,点燃酒精灯A中浓硫酸沸腾后,形成灰白色悬浊液,并产生大量白雾;B中产生白色沉淀;C中溶液褪色
(1)在点燃酒精灯前,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根据装置B中实验现象可知,装置A中导出的SO2气体混有水蒸气和___________
(3)装置D中尾气处理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查阅资料可知,浓硫酸与铜反应除生成CuSO4外,还可能生成CuO、CuS和Cu2S,它们都是难溶于水的黑色固体,其中CuS和Cu2S也难溶于稀硫酸。
(4)反应结束后,取出烧瓶中灰白色固体,设计实验探究其成分。
实验步骤如下:
(i)用蒸馏水洗涤灰白色固体,固体部分溶解,得到蓝色溶液,残余固体为黑色;
(ii)取(i)中残余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固体部分溶解,得到蓝色溶液,残余固体仍为黑色;
(iii)取(ii)中残余黑色固体m g,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通入足量O2,加热,使硬质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充分反应,观察到装置F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反应结束后,称量硬质玻璃管中黑色物质的质量仍然为m g。

①根据实验(i)中现象可知,灰白色固体中含有CuSO4,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ii)和实验(iii)中现象可知,灰白色固体中还应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8 . 某小组同学探究实验室配制银氨溶液并检验醛基的方法。
资料:i.AgOH是白色难溶于水的物质,常温下极不稳定,分解生成棕色微溶于水的
ii.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氨水,转化为占参加反应的总量的百分比最大不超过10%。
Ⅰ.在实验室配制银氨溶液的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所用试剂的配制方式和存放时间不同,实验现象不同。(注:以下试剂若无特殊说明,均为新制)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1溶液中逐滴加入2%氨水先产生棕色沉淀,后溶液变澄清
2溶液中逐滴加入在空气中存放一段时间的2%氨水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液变澄清
3(酸化)溶液中逐滴加入2%氨水至过量溶液始终澄清
(1)NH3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
(2)结合资料ii,写出实验1中加入少量氨水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已知,实验2中白色沉淀加硝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实验2中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4)对比实验1和3,分析实验3中“溶液始终澄清”的原因是_______
Ⅱ.用实验1配制出的银氨溶液检验醛基。
资料:可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
(5)银氨溶液与CH3CHO的反应中,电极反应式:
还原反应:Ag++e-=Ag;氧化反应:_______(碱性条件下)。
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4向银氨溶液中加入3滴,水浴加热产生银镜
5向银氨溶液中加入1滴10% NaOH溶液后,滴入3滴产生银镜比实验4快
(6)实验5产生银镜比实验4快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按照实验5的方法,将乙醛换成丙酮,水浴加热后也能产生银镜。
综合上述实验,实验4是检验醛基的最合理方法。
2023-01-05更新 | 41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9 . 某课外小组研究NH4Cl与CuO反应,进行如下实验(部分装置略):
实验
装置
现象向CuO粉末中加入0.1mol·L−1NH4Cl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后,固体部分溶解,表面无颜色变化,溶液变为蓝色加热试管,产生白烟,试管口有白色固体;试管中有水生成,继续加热,黑色固体变蓝,最终部分变为黄色
资料:Cu(NH3)Cu2++4NH3
(1)实验Ⅰ中,固体部分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用语解释)。该小组同学预测蓝色溶液中可能存在Cu(NH3)
①Cu(NH3)中,Cu2+与NH3形成的化学键称为_______,提供孤电子对的成键原子是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蓝色溶液中存在Cu(NH3)______
(2)实验Ⅱ中黑色固体变蓝,最终部分固体变为黄色的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变化:

对物质X,做出如下假设:
ⅰ.X是NH4Cl,由CuCl2生成CuCl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
ⅱ.X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
(3)实验Ⅰ过程中未观察到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实验Ⅱ反应过程中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反应不同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10 . 为探究氯气与KI溶液的反应,某课外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放下部分浓盐酸,加热装置B中溶液变蓝色,随后蓝色褪去,溶液显浅棕色
(1)装置A中生成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2)装置C中NaOH的作用是_______
(3)能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4)为探究B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I2和I-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I2+I-I,I显棕黄色且遇淀粉变蓝;I2可被氯气氧化为ICl2-(红色)和ICl(黄色),两种离子可继续被氧化成IO(无色)。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I.取反应后B中的溶液4 mL分成两等份,第一份滴入1滴碘水;第二份滴入1滴淀粉溶液第一份溶液变蓝色
第二份溶液颜色没有变化
Ⅱ.将I2溶于KI溶液中配制得碘总浓度为0.1mol/L的溶液,取上述溶液2mL,滴加1滴淀粉溶液,再通入氯气加淀粉后溶液变蓝,通氯气后蓝色褪去,溶液显浅棕色
Ⅲ.向II所得溶液继续通入氯气 溶液几乎变为无色
①操作I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
②写出ICl在水溶液中与氯气反应生成IO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③由以上实验可推断B中溶液颜色变成浅棕色的原因是_______
2022-04-26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A卷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