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2016-12-13更新 | 148次组卷 | 2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名称

展品概况

展场布置概况

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绸缎、雕牙、银器、漆器、铜器、景泰器、玉器、古玩、绣货、瓷器、丝、茶、六谷、药材有木质大牌楼,上书“大清国”三字,贴有对联,两旁有辕门,上插黄地青龙旗,“与官衙一式,极形严肃”,进牌楼,正中置有庙宇式橱柜;会场布置“悉尊华式”“无一外洋款式者”
1910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博览会花瓶、绣花品、风筝、豆腐、竹器、玩具、绸缎衣料、景泰蓝、雕刻家具、瓷器、云南腰刀、各省土特产会场正中悬今上圣容,四周以绸缎结彩,左首有大客厅,其中悬摄政王御容,并挂中国名画,及绣货桌椅器具,皆广东紫檀雕刻,极为精细,会场房屋式样,参酌中西

——摘编自洪振强《国际博览会与晚清中国“国家”之形塑》

针对上述材料,提炼两个论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证明。(论点明确具体,史实与观点紧密结合)
2024-05-2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末,中原大乱,黄河流域成为战场,人口四处逃散,西南和东南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西南,“南阳、三辅民数万户流入益州”“四方贤大夫避地江南者甚众”。东南的扬州、杭州一带成为人们的主要流向。“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也有远达会精、交趾郡的,如北方大族桓晔“举家避地会稽,遂浮海居交趾”。晋代,永嘉之乱到十六国时期,各游牧民族南下,大量汉族居民从黄河流域迁到长江以南。魏晋时期在北起大漠以北、贝加尔湖畔南至福建、广东、海南岛,东起长白山松花江流战西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广阔地域内空前数量的民族卷入了大迁徙的潮流。其中既有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如汉族、华夏族、羌族、氏族、匈奴,越族,也有较为年轻的乌桓、鲜卑、俚等民族,还有在魏晋才兴起的柔然、敕勒、吐谷浑等民族。

材料二   传统农具的定型和配套过程墨本是在宋代完成的。宋代,人们已懂得“土壤气脉,其类不一,美恶不同,治之个有宜也”。淳化年间“凡州县矿土,许民请佃为永业”,大大促进了土地开垦。……在宋代,“主户之于客户,皆齐民乎”。客户有条件也可以“徒乡易主”。宋神宗年间,已是“二纪以来.不闻街鼓之声了“。到南宋时在旧城外兴起了“沿江数万家,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的南市。早辰桥市街巷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夫,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竹木作料,亦有锁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宋代的经济型人口流动往往兼具职业流动和地域流动两种情况,不论是哪一种流动,都与经济因素的作用有着直接关系。经济方面的变化使当时人口的变迁摆脱了以前极易转变为流民的现象。流动人口比较容易地找到谋生之所,他们已轻不是无以为生的流民,而是当时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宋代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严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徐红《宋代经济型流动人口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经济型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
2024-05-1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澶渊之盟条约的效果被普遍歪曲了,尤其是岁币被描绘成给宋朝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每年送给契丹岁币的份额仅仅相当于南方一个州如越州的产量。而且条约缔结之后,辽宋贸易在更大的规模上得以恢复,在这一贸易中,宋朝获得了大量的盈余,岁币中银的大约60%,作为购买宋朝产品的支付款项,最终仍回到宋朝手中。契丹把绢用于自身巨大的国内消费,比如在和约之后立即建立了新中京,而且他们还用大量的绢与他们的邻居,包括回鹘人、党项人、高丽人和蒙古地区诸部落的部民进行贸易。

——摘编自[英]崔瑞德[美]史乐民《剑桥中国宋代史》

材料二   今湖南西部及其边临地区为宋代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宋代继承发展了唐以来的羁縻制度,实行以“本土之法”治本土的政策,“民不服役,田不输赋”,又设立博易场,“皆听与互市”。王安石变法,国力增强,1072年,变法主将章惇为荆湖南北查访使,在梅山地区先后设新化县、安化县。章惇作《开梅山歌》云:“人家迤逦见板屋,火耕硗确多畬田……如今丁口渐繁息……给牛货种使开垦,植桑种稻输缗钱。”不久,又在湘西设立沅州,少数民族归顺,“岁入课米,以盐酬之”。

——摘编自伍新福主编《湖南通史·古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澶渊之盟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王安石变法前后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变化。
2024-05-12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嘉道湖南经世派人才群体又在继承湖湘文化传统的同时,将新时代的精神与需求引进了湖湘文化,使传统的湖湘文化开始了向近代的转型。

作为湖湘文化的传承者,以陶澍为首领的湖南嘉道经世派人才群体不遗余力地呼吁改革,力行实政。湖北巡抚杨健,倡捐治水,整修堤揠,深得民戴。闽浙总督赵慎轸,整顿军伍,规划营制,增设福建水师,使军容为之一变。浙江巡抚常大淳,讨平海寇,整顿盐政,奏免浙漕,拨款赈灾,颇具政绩。

早在鸦片战争发生之前,湖南嘉道经世派就警惕着时局的发展,防范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武力侵扰。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湖南嘉道经世派人才群体除陶澍已于年前去世外,不少人参加了抗击英国侵略的战争。清朝在战争中失败,湖湘之士无不扼腕痛心。两江总督李星沅鉴于海防的重要,上疏清廷,请创建外海水师。原山东道监察御史汤鹏撰写《夷务善后三十策》,详论募兵、练勇、修船、造炮、缉奸、设险诸事宜,乞尚书转奏。

道光十三年(1833年),陶澍鉴于清朝白银不断外流,洋钱大量涌入,造成严重银荒,曾提出仿照西方铸币方式,铸造银币的主张。鸦片战争后,魏源根据《四洲志》及中外文献资料,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该书对富国强兵、抵御外侮之方颇多探索,提出一系列学习西方的主张。在求强方面,提出学习西方技术制造战舰、火器,以及选兵、练兵、养兵之法,以改革中国军队;在求富方面,提倡创办民用工业,允许私人设厂局,自行制造与销售轮船和器械等,以使国家富强。

——摘编自周敏之等《近代湖湘文化与近代湘籍人才群体》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湖湘学派的转型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5-0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教育集团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效率与代表性农业生产水平

朝代南北综合亩产土地生产效率增长指数(以汉为基数)主要产粮区亩产(汉小石/汉小亩)增长率(以汉为基数)劳动力年产原粮(斤)增长率(以汉为基数)
战国中晚期21692.82.3181.9331892
秦汉12641002.8210013578100
东晋南朝25797.162.7497.16
北朝257.697.522.7597.52
334126.63.571126.64524126
3091174.03142.914175116
3381284.03142.91
346131.94.21149.294027112
367139.014.52160.28226263

——摘编自朱珠《明清时期传统农业技术的非生态转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效率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中某一时段,围绕“农业生产效率与社会发展”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4-28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热身训练(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时期各政治派别的知识分子在向清王朝皇帝纪年“正朔”挑战的过程中提出了黄帝纪年、孔子纪年以及帝尧纪年、大禹纪年、秦纪年等多种纪年方式,从而产生了“纪年”论争。1898年年底,梁启超作《纪年公理》,认为各国相通后,应有统一的纪年。1902年,梁启超在发表的《新史学》中强调了采用“孔子纪年”的重要性,主张用孔子生日作为纪年。认为“孔子为我国至圣,纪之使人起尊崇教主之念,爱国思想,亦汕然而生”。1905年,宋教仁根据典籍推定是年为黄帝即位4603年,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时即以此署年,《民报》第一期刊首印有黄帝像,图下说明“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以后革命党一直沿用宋说。1919年,钱玄同提出,“我们主张中国当用基督纪年,也是因为他在应用上很便利”,也更符合中国当时正融入世界的形势,“可是从现在以后的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在以后的中国人,是世界上人类的一部分,所以无论讲时事,讲古事,都和世界各国相关联”。

——摘编自焦润明、王建伟《晚清“纪年”论争之文化解读》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至民国初期“纪年”方式所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4-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戏曲塑造女性形象的三种典型方式

方式代表作品形象
理想化郑若庸《玉玦记》秦庆娘与王商婚后不久,王商便上京应试,虽然二人之间没有深厚的感情,但秦庆娘仍恪守着贞节
情感化汤显祖《牡丹亭》杜丽娘出身官宦之家,聪明、娴静而又美丽,追求理想的爱情生活。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识,思念成疾而死,被埋菲梅花观中。后柳梦梅果然来此,杜丽娘随即复活,冲破家长的阻挠,与梦梅结为夫妇
妖魔化朱有燉《复落娼》刘金儿没有孝敬老人的道德观念。且不说要她秉持“昏定晨省,问安视寝,侍奉亲闱”的准则,即便是最基本的要求,她也做不到。刘金儿在公婆面前,摆着一副轻佻嘴脸,最后被丈夫休掉

——摘编自赵雅琴《明代戏曲塑造女性形象的三种典型方式》

材料二   李贽认为,女子与男子具有同等的认识能力,在智力上无甚差别,如果说有差别的话,那也是后天形成的,是封建制度压迫妇女的产物。在封建社会,妇女的行为受到极大的限制,终身蜗居闺阁,足不出户,宛如囚徒,如给她们提供和男子一样的社会条件,一样参与社会活动和受教育的机会,说不定自诩高女人一等的男人会羞愧汗颜,无地自容呢。李贽以哲学的形态对男女在智识上的平等作了有力的论证。万历年间,曾居官工部郎中的谢肇浙主张妇女应相貌与才能(知识)兼备,认为只有相貌、缺乏内涵的妇女和木偶差不多。

——摘编自尹美英《明清及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酝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戏曲艺术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李贽、谢肇浙对女性形象的看法。
2024-04-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经过唐末五代战乱的破坏,教育面临严重危机。北宋初期,书院应运而兴。宋代书院数量众多,对学生入学没有严格的身份限制。书院有丰富的藏书,又受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集教学、藏书及学术研究于一体。

白鹿洞书院

朱熹在此讲学,朝廷又赐国子监经书

岳麓书院

理学家张栻曾在此讲学,并和朱熹进行学术探讨和论辩;2005年正式恢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丽泽书院

理学家吕祖谦所建,倡导“讲实理、育实才而求实用”的学风

象山书院

在陆九渊主持下,求学者多达数千人;得诏赐“象山书院”匾额,盛况空前

——摘编自方颖《论佛教对儒家书院复兴的影响》

材料二:晚清时期虽在兵燹之中,却相当重视教育对于富国、强国的积极作用,进而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从某种程度来说,晚清时期的教育比社会其他一些领域更早地踏上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晚清时期,教育近代化变革的主要目的在于富国、强国,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由于教育近代化的被动性,变革是非系统且自下而上的。教育变革的演进,既有传统文化的自觉,也有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回应。由于无法真正地充实传统文化的内核,“中学为体”便聚焦在维护皇权统治上,而非造就新人;“西学”在教育上的内涵、外延日益丰富,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演变。“中体西用”的宗旨面临着“体用不二”的挑战,近代化带来的文化认同危机也产生了伦理危机,对传统的人身依附关系提出了挑战。道德体系及道德教育模式解构与建构的乏力,从社会伦理关系上加剧了传统文化的断裂。

——摘编自戴红宇、张荣伟《论晚清教育的变革与断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书院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晚清时期的教育转型。
2024-04-12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按语: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通常要从史料来源、数量、类型、多个史料能否互证等角度思考史料的可信度。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日本狂热右翼分子——甲级战犯松井石根的秘书田中正明以未公开且被其修改九百多处的《松井日记》为主要依据,于1985年发表了《“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书,妄称:“南京大屠杀完全是政治上制造出来的虚构。”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一个重要逻辑是认为日军军规严格,“军纪严明”,因此“不会发生大屠杀”。

——摘编自李松林《日本学者田中正明篡改松井石根的〈战中日记〉》等

材料二   近年,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纷纷出来控诉日军的暴行。与此同时,大量的历史档案被发掘出来,包括:大屠杀期间负责指挥处理中国人尸体的日军中佐大田寿男在战后的口供称,“毁尸灭迹的部分就达15万具”;1990年在德国档案馆发现的原德国驻华使馆文书,描述了当时留在南京的多国人士目睹日军暴行,记载长达一百九十余页;1991年,在美国发现的牧师偷偷摄制的日军暴行动态纪录片等。这些独立来源的历史档案都表明“南京大屠杀”这一悲剧的历史真实性。

——摘编自高兴祖《“南京大屠杀”事件研究现状和今后的课题》

(1)材料一中田中正明的观点受到广泛质疑,请尝试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批驳其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历史档案”的可信度,并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加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