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蓄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摘编自《淮南子·要略》

材料二   苏轼对于商鞅变法可以很快使国家富强起来,虽不否认,但认为这样的政策法令太过倾向于国家利益,民众却未必能得到多少实惠,特别是在变法初行阶段,会让民众不理解或超过其承受程度而产生怨怒与抵触;并且变法措施重利而轻义,推行峻法酷刑而弃用道德教化,“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卒以此亡”。苏轼进而在《商君功罪》一文中提出了“故帝秦者商君也,亡秦者亦商君也”的观点,认为追求富国强兵而没有很好顾及民众的舆情与实惠,即使夺取天下,也会很快丢失。

——摘编自杨胜宽《苏轼与郭沫若对商鞅评价的分歧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之法”的动力。
(2)据材料二,归纳苏轼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观点。
2023-10-2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西萍乡的安源煤矿和湖南株洲到萍乡的株萍铁路,合称安源路矿。1921年冬,安源路矿一些工人写信给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请求派人到安源帮助并指导工作。书记部派毛泽东前往。他跟工人下到又黑又脏的矿井,同工人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疾苦。他告诉工人们应该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利益。根据调查了解到的安源路矿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要争取以合法形式开展斗争,1922年“五一”劳动节这天,安源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活动。9月初,毛泽东第五次来安源,和蒋先云、朱少连等分析安源斗争形势,一致认为罢工时机已经成熟。914日,安源路矿工人举行大罢工,工人俱乐部“未伤一人,未败一事,而得到完全胜利”。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完全取得胜利的工人斗争,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一次壮举。

——摘编自(澳)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

材料二   侯一民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新中国第一代美术家,曾参与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他于1976年创作了油画《毛主席与安源矿工》,描绘了毛泽东向安源路矿工人宣传罢的场景。拥挤的坑道里,矿工们围坐在青年毛泽东的周围。昏暗的矿灯下,毛泽东正在作宣传,鼓动矿工们行动起来,和欺压工人的矿主与资本家们作斗争。矿工们听了毛泽东的宣传,看到了希望。该画被选入2020年中共党史出版社的《中国共产党百年画典》。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毛主席与安源矿工》画作入选《中国共产党百年画典》的理由。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

——摘编自钱穆《秦汉史》

材料二   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尚书左右仆射若得兼衔,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参知机务”等名,即得出席政事堂会议,获得真宰相之身份。……但到开元以后,即尚书仆射不再附有出席政事堂之职衔了。如是,则他们只有执行命令之权,而无发布命令及参与决定命令之权。……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汉朝地方行政制度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尚书省的职权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朝的三省制。
2023-10-2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八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年7月10日首任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开幕词中指出“民国教育与君主时代之教育,其不同之点何在?君主时代之教育方针,不以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用一个人主义或用一部分人主义,利用一种方法,驱使受教育者迁就他之主义。民国教育方针,应从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有如何能力,方能尽如何责任,受如何教育,始能具如何能力”。在他看来“当民国成立之始,而教育家欲尽此任务,不外乎五种主义,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是也”。

——摘编自张天搓《蔡元培五育并举思想及现实意义》

材料二1952—1953年间,新中国以高校为主体开展了轰动一时的院系大调整运动,逐渐形成了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下表为全面调整工作结束后,各类别高校的数量变化情况。


——摘编自刘金霞《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院系调整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蔡元培倡导的民国教育方针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初期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高校院系调整的原因。
2023-12-2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24届高三12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53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两会期间与广西代表团代表座读时指出路”战略规划对广西的定位是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一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纲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最大的优势是沿边、靠海,是陆海相连的交通枢纽。早在汉武帝时,广西合浦新开辟了通往印度、斯里兰卡的航线,成为走向东南亚、南亚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近年来,广西坚持江海陆空并进,重点编织港口网、高速公路网、铁路网、航空网和通信光纤网“五张网”,积极建设面向东盟的港口联盟、陆路通道和航空枢纽,面向东盟的互联互通大通道初步形成。

材料二   广西与东盟国家建设大通道的过程,也是跨国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的过程。中国和东盟国家有着19亿人口,族群复杂,宗教文化多样,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随着产业对接与产能合作的日益深入,源自复杂社会差异和宗教文化差异诱发的摩擦也会日益频繁,如何管控好摩擦,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也是广西建设面向东盟国际大通道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广西搭建了与东盟国家的众多人文交流平台,举办了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中国—东盟出版博览会、中国—东盟国际少儿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缔结了43对友好城市,形成了广西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大会、中越青年大联欢、广西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等一系列交流机制与平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可金《广西可将路”有机衔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西对接“一带一路”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广西与东盟国家建设大通道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4-05-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河池市普通高中毕业班适应性模拟测试 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

——摘编自陈寅恪《论韩愈》

材料二   陈寅恪先生说过:“吾国历史上,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

——摘编自金岳霖《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从文化学术的视角说明材料一中“新局面”的内涵,结合唐宋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观点的理解。
2023-12-1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脉络环环相连,呈现出姿态万千的治国方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辈出,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孔子所倡导的以德治国再到以商鞅和韩非主张的法治思想,再后来演变为汉武帝所倡导的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同时并重的思想。唐朝以后的统治者吸取了历代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实施“德主刑辅”的治国方针。我们现在所提出的“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策略就是在古代治国思想基础上加以借鉴和提炼而成的。

——摘编自李丹《论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在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在统治机制的调节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历代统治阶级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民生联系民心,民心则关乎国运,治政之要在于固本安民。养民、恤民、患民、利民、富民等民生政策在传统的“民本”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政者因此需要将满足民众生活所需作为第一要务。统治者无论是重民、爱民,还是恤民、保民,作为民都是处于被动地位的。“民本”思想主张“民为邦本”“立君为民”,但“民”居于社会下层,又被称为“庶民”“黎民”“草民”,处于与“君”相对的被统治者地位。

——摘编自杨艳秋《“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中的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本”思想的价值与局限。
2024-05-13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河池市普通高中毕业班适应性模拟测试 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加强自己的权力,就重用身边的人员,于是尚书令一职日益重要。尚书令原是少府的属官,为皇帝管理章奏文书。……汉武帝又选用一些出身低微而有才能的士人为郎,加以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头衔,允许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中朝。原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为外朝。……中朝是皇帝身边的御用工具。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两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西汉前期民族关系则主要是采取和抚四夷特别是与强大的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边境的安宁。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的增强,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强有力措施。

——汪高鑫《两汉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进行中央机构改革的原因和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积极开拓疆域的强有力措施。
2023-12-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长久统一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秦、汉政府鼓励农民垦荒,调动了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而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也使更大面积的土地开发成为可能。土壤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蚕桑培育技术都比前代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黄河流域出现了水稻的种植,麦、菽也在南方有了一定推广,单位粮食生产量较先秦时期提高了3倍左右。黄河套区、河湟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逐渐成为新的粮食产区。

——摘编自王双怀《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

材料二   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为南迁百姓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

——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发展的原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西晋末年开始,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至于《南朝刘宋》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盖东西之极盛也。”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和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宋到元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3-12-0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段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