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5-1909年出版的代表性画报

创办年份画报名称创办者身份创办地点备注
1875年《小孩月报》美国传教士上海近代画报的萌芽。
1877年《寰瀛画报》英国传教士上海中国最早以画报命名的刊物。
1880年《画图新报》美国传教士上海宗教刊物。
1884年《点石斋画报》英国商人上海借用外国采用石印技术,新闻画报。
1890年《飞影阁画报》中国人上海创办者为点石斋画报主画师,内容广泛。
1902年《启蒙画报》中国人北京以识字不多的“妇孺”为拟想读者。
1905年《时事画报》中国人广州政治上较为激进,编绘者为同盟会成员,注重书写革命。
1906年《赏奇画报》
《北京画报》
《星期画报》
《开通画报》
中国人广州
北京
北京
北京
1907年《醒俗画报》
《人镜画报》
中国人天津
天津
以唤醒国民,校正陋习为宗旨。
1909年《正俗画报》
《醒世画报》
《民呼日报》
中国人北京
北京
上海
《民呼日报》以“大声疾呼,为民请命”相号召,创办不久就遭当局嫉恨,创办者于右任被捕并逐出租界。

——整理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

材料二   晚清民智之开,庚子事变是个重要转折点,“土地割让,主权丧失,国民为之震惊,志者为之愤慨。人人发愤求强,深识者成以振兴教育,启发民智为转弱图强之根本”。一时间,北京城里,出现了民间办学、办报的热潮。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

材料三   郑振铎认为《点石斋画报》里发表的许多生活画,乃是中国近百年很好的“画史”……用这段话用来描述整个晚清一百多种画报,也都大致合适。但从“画史”的角度解读晚清么报,并不意味着画家对于“时事”的描述精确无误。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浙:晚清画报研究》

和《以“图像”解说“晚清”—<图像晚清>导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画报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画报兴起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画报作为史料的优势与不足。
2024-01-3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史料记载,北宋建立后,地方政权实行路、州、县三级制。一路之中帅、漕、仓、宪四司并立,规定“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民通签书实行。”这些做法(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杜绝了地方官员的徇私舞弊
C.旨在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D.铲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
4 . 据相关史料记载:(中国)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12个,资本总额117434500元。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扫清了一些政治束缚   ②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
③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 . 下图是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局部拓片。该碑于公元781年由波斯传教士景净撰刻,碑额题上方刻有十字、莲花、祥云图案,下方镌刻有楷书汉字和叙利亚文字,叙述了景教自唐初以来在中国的流行情况。该文物作为史料可以佐证唐代(       
   
A.开明的民族政策B.三教并立、交流融合
C.繁荣的社会经济D.兼容并包、文化多元
2023-07-0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明同学对南京这座城市很感兴趣,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他首先搜索到下列几张图片。




(1)请将以上四幅图片与其名称相匹。(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
①图一: __________ ②图二:_____________
③图三:___________   ④图四:_____________
A.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B.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C.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时合影 D.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在对事件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小明继续进行史料的搜集,又找到了如下文字史料。

材料A: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 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

——2019年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B: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 西藏、青海。

材料C: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 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材料D:在与一个在组织、训练和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的敌军的战争中坚持了八年,这 一顽强抵抗对于反轴心国的整个盟军的战争努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美】易劳逸:《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


(2)请将四个材料与上述图片中的历史事件相匹配。(填涂材料序号)
①图一:材料____   ②图二:材料_______
③图三:材料_____ ④图四:材料________
(3)小明发现以上四则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你认为应该如何分?并说明理由。
(4)同样是对国民党的评价,材料 A 和材料 D 态度有何不同?试分析其原因?
2023-02-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光华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爆发助推了中国日益觉醒的、参与国际化的民族主义。梁士诒、顾维钧等人力主参战,强调参战可以使列强重视中国,促使中国加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且一旦协约国获胜,中国也将以战胜国身份收回战败国德国等在华特权。在他们的推动下,北洋政府于1914~1915年三度向英法表态希望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但未获支持。1916年索姆河战役打响,协约国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英法态度转变,希望中国派遣劳工赴欧洲从事战勤及后方保障工作。为此,梁士诒为北洋政府谋划了一个“以工代兵”的良方:“中国财力兵备,不足以遣兵赴欧,如以工代兵,则中国可省海陆运输饷械之巨额费用。而参战工人,反得列国所给工资,中国政府不费分文,可获战胜后之种种权利。”

——摘编自王平贞、赵俊杰《一战百年:华工赴欧启示录》

材料二   有关史料记载,中国自1864年到1913年的50年中,共计输出695.5亿两,输入932.4亿两,入超数达236.9亿两。国内实业不兴,失业人数日益增多,社会动荡。此时华工赴欧计划的提出,一方面为协约国提供了丰富人力资源,另一方面缓解国内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

——摘编自姚娜《一战期间中国政府派遣华工赴欧动因析》

材料三   首先,华工赴欧参战,既充当了北洋政府寻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载体,又为中国后来参战创造了条件,进而为战后中国参加巴黎和会提供了良机。其二,华工成为百年前中国的政治精英们实现国际化战略以及国家认同理念的重要环节。华工在参战之余,接触到了欧洲先进的文明及科学技术,也受到西方自由民主法治思想的熏陶,他们开始自珍自爱、关注祖国的前途命运。回国后,他们成为西学及实业知识的宣传者,有的还转变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其三,华工爱国自强、勇于献身的情操,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后来中国留法勤工俭学的知识精英们,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周恩来、邓小平,均在留法期间确立了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革命理想。1919年中国爆发的“五四运动”以及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兴起的新式工人运动,皆同一战赴欧华工有密切的关联性。

——摘编自王平贞、赵俊杰《一战百年:华工赴欧启示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工赴欧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工赴欧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商品经济虽比前代有了更大进步,但并未能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形成根本上的冲击。

史料一: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明神宗实录》

史料二:常熟地主谭晓,低价购买大片空闲低洼沼泽地,雇贫苦乡民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果木蔬菜,捕捉鸟虫,运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史料三:国内没有一个地方出产的黄油和奶制品会比苏州的多,米酒会比苏州的好。这些一般是运到北京和国内其它地方出售的。

                                                                                          ——《利玛窦日记》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之处。并说明其未能对传统经济结构形成根本冲击的原因。

材料二   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

张海鸥:近代中国历史进程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说明其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023-03-2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清朝时期,现代中国疆域的版图逐渐定型。要研究清朝管理西藏的历史。可以作为一手史料的是(     
A.史著《简明清史》B.小说《鹿鼎记》
C.文献《钦定藏内善后章程》D.影视《康熙大帝》
10 . 据史料记载,明朝徽州地区经商风俗独特:“贾人娶妇数月则出外,或数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认识者……其数奇贩折(经商亏损),宁终身漂泊死,羞归乡对人也。男子冠婚后,积岁家食者,则亲友笑之。妇女亦安其俗,而无陌头柳色之悔(思念丈夫的惆怅心情)。”这一风俗反映了(       
A.安土重迁观念改变B.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C.工商皆本思想影响D.宗族血缘关系淡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