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这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所示为某学者针对部分时期不同统计口径下若干区域的零岁预期寿命*统计。

国家或区域时期零岁预期寿命
英国1750180037
中国农村(辽宁,男性)1792186736
法国180034
日本农村1776181533
荷兰180032
中国农村(安徽,男性)1300188031
法国175028
罗马时期埃及(村民)1125738
英国(佃农)13001348小于28
伦敦1750179923
中国(北京,男性)1644173927

*注:零岁预期寿命指在出生时的死亡率水平下平均还能继续生存的年数,通常指的是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

——摘编自[美]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00)》

从上述材料中任取两组或两组以上具有可比性的零岁预期寿命数据,据此得出一个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准确写出所选数据所对应的时空范围,结论明确、合理,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图

——据史晋川、李建琴《当代中国经济》


从上图中任意选取一个时间段,概括该时段中国三次产业发展的特征,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时间段明确,特征源自材料,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02-2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省际名校2023届高三联考一(启航卷)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复工的国营企业通过劳动竞赛,工人的劳动热情不断增强,纷纷要求自动延长工作时间或周末义务加班,以增产支援前线。工人的竞赛增加了产量,降低了成本,推动了国营经济的发展。以国营上海电机厂为例,19491952年,该厂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效益折合人民币(新币)依次为6213元、14115.8元、15140元、2672.2元。如果以1949年劳动生产率增长倍数为1,则19491952年逐年增长倍数依次为12.282.444.30。产品成本降幅明显,1952年相比1951年降低幅度为23.79%。产品总产值增长猛烈,19491952年产品总产值历年分别为9195万元、525.28万元、694.94万元、2449.46万元。

——摘编自刘岸冰《19491956年上海国营工业企业劳动竞赛研究》;游正林《社会主义劳动范式的形成(19491956)——基于对劳动竞赛推进过程的解读》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以“劳动竞赛”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对隋唐时期的历史进行文本挖掘分析。研究过程中出现较多的词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唐律疏议》、藩镇割据、安史之乱、都护府、大运河、曲辕犁、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经济重心南移、丝绸之路、长安、广州、雕版印刷术、火药、《唐本草》、书法、诗歌、三教并行、唐三彩、胡旋舞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从材料中选取至少三个关键词,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写出所选关键词,题目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清朝典籍中,“外洋”一词通常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纳入清朝行政管辖的一条带状海洋区域,与“内洋”相对应,属于国家领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个是指外国,与“中国”相对应,泛指所有滨海国家,又称外夷。下表是《清实录》中道光朝以后关于“外洋”使用频率的统计表。

中国管辖的“外洋”与外国同义的“外洋”使用频率统计表

道光朝(1821—1850)咸丰同治朝(1851—1874)光绪宣统朝(1875—1911)
中国管辖的“外洋”外国同义的“外洋”中国管辖的“外洋”外国同义的“外洋”中国管辖的“外洋”外国同义的“外洋”
1411927258148

       ——摘编自王宏斌《晚清“外洋”词义嬗变之历史学解析》


指出材料中“外洋”一词使用频率的嬗变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合理解读。
2023-01-0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历史,在人类悠久的历史中,马发挥了重要作用。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图               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东汉铜奔马


            

唐三彩载乐骆驼俑                         乾隆年间,传教士朗世宁奉旨绘制的《十俊图》之“大宛骝”


围绕“历史中的马”,提取上图中一幅或多幅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 . 宣传画是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很强的政治、文化色彩,包含了特定时代的信息与特征。请提取图中任意三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要求: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2022-12-2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届高三11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徐荣廷等人开始筹备自办大兴纱厂。到1932年,已有纱锭29376枚,布机492台,织毯机8台,染色机1套,自备电厂。大兴纱厂代表了华北地区纺织企业的最高水平。1937年,大兴纱厂屡遭轰炸,损失惨重,部分设备转运至汉口、西安。日本侵略军侵占石门后,大兴纱厂被侵华日军抢占。1945年,日军投降,纱厂被国民党政府强行查封并接手。1947年,石家庄解放当天,国民党飞机在石家庄上空,进行持续轰炸,大兴纱厂损失惨重。1949年后,人民政府将大兴纱厂发还私营。1952年,大兴纱厂申请进行公私合营。次年,与省政府工业厅组成公私合营企业。

——摘编自徐节庵《大兴纱厂建厂简史》等


提取材料中关于大兴纱厂发展阶段的信息,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11-16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金科大联考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史的“沉沦”与“上升”

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向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沉沦”,直到北洋军阀时期,“深渊”到了“谷底”,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来说,这个时候面临的主要是“沉沦”。虽然,这时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方面,存在着积极的、向上的“上升”因素,但相对于社会“沉沦”主流来说,它是弱小的。北洋军阀往后,直到20世纪40年代,中国逐渐走出“谷底”。此时,随着新的经济因素不断成长、壮大,随着新的社会阶级的出现,人民群众、社会精英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的日渐觉醒,虽然“沉沦”的因素仍然存在,但社会向上的、积极的因素逐渐发展成为的主流因素,历史发展呈现出“上升”态势。

—摘编自张海鹏、翟金懿《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中国近代史“沉沦”与“上升”的阐释。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中国近代史的一个时段,围绕“沉沦”与“上升”主题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论题需涵盖“沉沦”与“上升”两种态势,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8世纪欧洲与中国重大科学技术成就比较表(节选)

年代欧洲中国
16世纪中前期1543年,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成为近代天文学的起点。
16世纪后期1591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1578年,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开植物学科学分类之先河。
17世纪中前期1609年,伽利略制造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1639年,徐光启完成《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技术,并引进介绍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17世纪后期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创理论物理学。梅文鼎兼采中西数学成就,著《方程论》《筹算》《弧三角举要》等。
18世纪初英国天文学家弗兰斯提德制成第一张星象图。1708—1718年,康熙皇帝组织欧洲传教士与中国学者绘制《皇舆全览图》。
18世纪中后期1769年,英国发明家瓦特改进蒸汽机1774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守恒定律。1789年,吴瑭著《温病条辨》,使传染病学说更趋完整和系统。

——据吴于、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等整理


从上述材料中任意提取两条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信息相互关联,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