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如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研学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示意图,其中(1)处最恰当的是(     

A.教育上学在官府人才辈出B.政治上诸侯争霸兼并不断
C.思想上学术下移百家争鸣D.对外关系上丝绸之路开辟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2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潮中,儒家的“大同”,墨家的“尚同”,道家的“小国寡民”和法家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等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下权力格局彻底瓦解B.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
C.文化发展具有开放性的特征D.士人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2022-10-21更新 | 995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晓天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战国时期,诸多思想家留下了诸如“定于一”“一匡天下”“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一则治,异则乱”等论述。这反映了当时(     
A.思想领域神秘色彩浓厚B.人们渴望统一的愿景
C.地理学取得了重大成就D.统一成为各诸侯共识
4 .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稷门附近。孟子、荀子等就曾得到齐国国君的优待,在稷下学宫停留过,荀子还曾三为祭酒主持学宫工作。诸多知名学者享受上大夫的待遇,“不任职而论国事”,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各国地方官学兴盛B.士人流动推动文化繁荣
C.新兴地主阶级崛起D.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战国之际,一部分没落贵族从旧体制中游离出来,部分有知识有文化的庶人由社会下层升浮上去,即所谓“士庶合流”,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处于游离状态——即“士无定主”的游士。这一现象(     
A.表明分封制完全崩溃B.推动了思想文化的活跃
C.导致了社会秩序动荡D.促进了地主阶级的崛起
2022-08-19更新 | 610次组卷 | 30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他创立的学说,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该思想家是(     
A.荀子B.墨子C.庄子D.孟子
2022-08-16更新 | 1705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芜湖中华艺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全面的是
A.社会大变革B.经济的发展C.政治剧变D.统治阶级的提倡
2022-06-01更新 | 105次组卷 | 42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孟子对各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变法表示强烈反对,说他们是“暴君污吏”,高唱“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非攻”,认为攻人之国最为不义。由此可知,他们都
A.以仁爱之心看待社会B.力图重建社会秩序
C.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D.希望建立法治社会
9 . 战国百家学派的流传分布有其地域性的特点:儒、墨以鲁国为中心,儒家传播于晋、卫、齐,墨家传播于楚、秦;道家源于南方的楚、陈、宋;阴阳家则起于北方的燕、齐;法家以三晋为主;纵横家则多出于周、卫商业繁荣的地区。这反映出
A.“百家争鸣”进入空前繁荣的阶段B.诸侯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差距日益扩大
C.士人阶层得到进一步解放D.“礼崩乐坏”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10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这些人物的共同点在于
A.关注社会变革B.主张恢复周礼C.推崇中央集权D.强调国家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