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诸子十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各学派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这一历史现象被称为(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儒学复兴D.西学东渐
2 .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稷门附近。孟子、荀子等就曾得到齐国国君的优待,在稷下学宫停留过,荀子还曾三为祭酒主持学宫工作。诸多知名学者享受上大夫的待遇,“不任职而论国事”,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各国地方官学兴盛B.士人流动推动文化繁荣
C.新兴地主阶级崛起D.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3 . 春秋时期,管仲主张“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统治者不要专凭“以力使”而应“以德使”,认为礼义廉耻“四维张则君令行”,“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表明管仲
A.具有德法并重的思想B.强调法律的教化功能
C.主张宗法秩序的重建D.推崇儒法思想的融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春秋战国之际,一部分没落贵族从旧体制中游离出来,部分有知识有文化的庶人由社会下层升浮上去,即所谓“士庶合流”,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处于游离状态——即“士无定主”的游士。这一现象(     
A.表明分封制完全崩溃B.推动了思想文化的活跃
C.导致了社会秩序动荡D.促进了地主阶级的崛起
2022-08-19更新 | 610次组卷 | 30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他创立的学说,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该思想家是(     
A.荀子B.墨子C.庄子D.孟子
2022-08-16更新 | 1705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莆田锦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下表为诸子的部分政见,据此可知,诸子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
使天下两天子,天下不可理也《管子。霸言》
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庄子·天下》
隆一而治,二而乱《荀子·致士》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
A.主张君权至上B.倡导家国一体C.推崇权力一元D.强调政治伦理
7 .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大一统国家建立的重要酝酿、准备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从思想文化角度看,“源头活水”在当时表现为
A.制度创新B.技术进步C.社会转型D.百家争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以黄老之学为官学的稷下学官,是齐国君主问政及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孟子曾两次来齐,在稷下治学,“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后来,荀子却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学宫之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孟子秉持性善学说B.黄老之学退出历史舞台
C.荀子忠实儒学正宗D.儒学在争鸣融合中发展
9 . 战国时期,各国君主不仅对各家学派“兼而礼之”,不主一家,还鼓励和支持各家之间的相互论战。这
A.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B.加强了各国君主的交流
C.促进了文化教育的下移D.导致了社会思想的混乱
10 . “官失其守,学术分裂,由天子而诸侯、而私学,乃百家之背景也。”材料所指的是
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C.焚书坑儒D.商鞅变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