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全面的是(     
A.社会的大变革B.社会经济的发展C.统治者的支持D.兼并战争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战国时期,一系列的变革、变法都和持续的战争状态有关。为了不被打败,各国需要新的统治方式。君主们纷纷放弃使用世卿世禄的贵族,选拔有能力的士人做官员,官僚制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统治者加强专制集权的要求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
C.专制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强化D.各国统治者都主张变法
3 . 春秋后期,晋国执政范宣子向来访的鲁国上卿叔孙豹夸耀,自己的家族从唐尧以来一直位居要职,是为“不朽”。叔孙豹则认为“立德、立功、立言”才是“不朽”。二人的对话折射出这一时期(     
A.著书立言受到部分贵族的重视B.儒家思想对于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C.新兴士阶层的崛起D.思想领域的活跃
4 . 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绝非偶然,夏商周三代,尤其在春秋时期,为之奠定了两个并重且不可分离的历史基础:人才和思想资源。该学者意在强调百家争鸣(     
A.是社会大变革的反映B.其形成源远流长
C.是思想文化上的创造D.其思想博大精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以天为宗”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这反映出当时(     
A.政治构想都具有创新的性质B.迷信观念已经被基本扫除
C.完成了新的社会秩序的建构D.政治意识由重天命转向重人事
2023-09-07更新 | 402次组卷 | 2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辛集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齐威王设立的一个招徕四方文士讲学议政的学术机构。各家各派在稷下学宫互相汇通,在辩驳、争鸣中综合发展。这反映(       
A.齐威王以重视人才为强国之本B.齐国拉开了百家争鸣的大幕
C.政治与学术文化活动联系紧密D.士阶层成为时代巨变的先驱
8 . 以下内容出自战国秦简《为吏之道》。这反映了(     
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安静毋苛,审当赏罚,严刚毋暴……宽容忠信,和平毋怨……慈下勿陵,敬上勿犯,听谏勿塞。……君鬼臣忠,父慈子孝,政之本也。
A.官员个人素质的提升B.儒学统治地位的巩固
C.秦国治国理念的转变D.不同政治思想的融合
9 . 下列关于战国时代的历史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A.铁犁牛耕出现B.变法运动成为时代潮流
C.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D.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建立
2022-12-15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为小明学习“百家争鸣”时制作的思维导图,图中的①~④分别对应不同的学派,两个序号之间是学派间争论的问题。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学派是(     
A.儒、墨、道、法B.儒、道、法、墨
C.道、墨、儒、法D.墨、道、儒、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