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列材料或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
材料或史实结论
A官渡之战,袁绍兵十余万,曹操兵仅十分之一,击破之曹操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刘备占领四川和云贵地区,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湖北和湖南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C曹操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战乱频繁
D东晋在淝水之战,以少胜多战胜前秦破坏南方稳定,阻碍经济开发
A.AB.BC.CD.D
2019-11-06更新 | 395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
B.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
C.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D.它有利于消除土地兼并现象
2019-06-28更新 | 384次组卷 | 3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育明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曹魏”政权位于下图中的哪一区域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2019-01-30更新 | 4192次组卷 | 97卷引用:2014-2015学年辽宁师范大学附中高一下期第一次模块考历史卷
5 .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C.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D.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的兴旺
2019-01-30更新 | 31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1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
2019-01-30更新 | 5235次组卷 | 72卷引用:2015-2016学年辽宁大连二十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魏书》载:“(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上文表明推动孝文帝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崇尚武力控制
B.促进民族交融
C.认同汉族文化
D.避免政治斗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魏晋时期,人口不过汉代的几分之一,州、郡、县数却不断增殖,远过东汉。此举主要是为了(
A.开发江南地区B.加强控制地方C.强化君主权威D.顺应民族融合
2017-10-18更新 | 441次组卷 | 14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