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据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察举制的推行B.九品中正制的实施C.科举制的设置D.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2019-04-29更新 | 193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历程是
A.禅让制—世卿世禄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B.禅让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世卿世禄制—科举制
C.世卿世禄制—禅让制—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D.禅让制—九品中正制—世卿世禄制—科举制—察举制
3 . 下图是古代某种选官制度的操作流程,据图所示可知古代选才

A.察举制注重品行和地方推荐
B.九品中正制程序具有严谨性
C.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和族望
D.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清朝某学者在评价中国古代的一项制度时,称这一制度导致“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极。”这一制度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八股取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金陵五题·乌衣巷》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王、谢都是东晋著名的士族,当年他们居住在乌衣巷。从刘禹锡的诗中可以看出
A.九品中正制的腐朽B.士族的没落与消亡
C.九品中正制在历史上有过进步作用D.士族对于保存中原文化有积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