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是官僚体制,而官僚体制的主要内容是官僚的选拔和权力的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权力的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确立三省六部制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废丞相,设内阁D.废分封,置郡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2016-11-27更新 | 881次组卷 | 65卷引用:河南省豫北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监督伺察)。”其目的在于(        
A.缓和三省矛盾B.分割宰相权力
C.评议皇帝得失D.加强君主集权
4 .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中书省制度
2016-11-27更新 | 413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白居易在《郑覃可给事中制》中云:“给事中之职,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于理者,得驳正之;天下冤滞无告者,得与御史纠理之;有司选补不当者,得与侍中裁退之。率是而行,号为称职。固不专于掌侍奉、赞诏令而已。”其论述的部门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六部
6 .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①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②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这则材料概括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 其中没有下列体现“②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的是
A.中(内)外朝制度B.内阁制度
C.军机处D.三省六部制
7 . 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
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
B.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
C.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016-11-27更新 | 323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旧唐书·王起传》说:“贡举猥滥,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及元稹、李绅在翰林,深怒其事,故有覆试之科。及起考贡士,奏当司所选进士,据所考杂文,先送中书,令宰臣阅视可否”。材料说明此时的科举
A.确立了中书省掌控考试地位
B.减少了世家望族的请托风气
C.消除了官员结党营私的现象
D.残存了豪门把控仕途的特点
2007·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 )
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B.府兵制、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D.科举制、均田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2016-11-18更新 | 1116次组卷 | 59卷引用:2011届河南省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