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下表为元朝中期吏部统计的官员数据。据此可知元朝(     

朝官外任官
蒙古、色目9385689
汉人、南人110014236
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B.政府已经完全汉化
C.社会门第观念弱化D.地方权力逐渐分散
2023-12-0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元史》统计,1260~1263年的中书执政官共16人,其中汉人7人,蒙古5人,回回1人,畏兀儿1人,契丹1人,女真1人。这一现象反映元朝统治者(     
A.忽视“四等人制”的贯彻B.积极推进民族交融
C.注重对各族上层的笼络D.削弱中书省的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记载元代历史的藏文史书《汉藏史集》中写道:“最初,在玛卡秀雅许的上部,有斯巴的王子名叫亭格,生有三子,即汉、藏、蒙古(霍尔)三者”。由此可知,当时(     
A.大一统思想得到发展B.文明起源多样性得到认同
C.华夏认同的观念形成D.中华同源共祖意识的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元朝一统后,大批散居内地的蒙古、色目人既浸润于汉文化,又热衷与汉族士大夫参加各类游宴雅集;而汉族士大夫不仅认可这些异族士子,甚至还会为异族忠烈撰写悼词。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     
A.民族矛盾已经消融B.儒家伦理观受到了强烈冲击
C.民族交融开始出现D.“华夷一体”观逐渐深入人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元世祖忽必烈尊成吉思汗为“元太祖”,上谥号为“圣武帝”,给成吉思汗之父上谥号为“神元帝”。北魏始祖拓跋力微的谥号是“神元帝”,拓跋力微之父的谥号是“圣武帝”。下面解读合理的是(     
A.这一现象是一种历史巧合B.中国古代的定谥制度走向形式化
C.蒙古族文化来源于鲜卑族D.忽必烈对北魏政权华夏化的认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元朝宫室中除严整规则的建筑群外,还散布着纯蒙古式的帐幕建筑,如“帐殿”“毡殿”。帐殿中帐房和木结构琉璃瓦的殿宇交错分布;室内还装饰有:白石阶基红墙、朱地金龙柱、朱栏、各色琉璃等。元朝宫室建筑体现了(       
A.皇帝行营四季迁徙的制度B.城市建设发展迅速
C.汉地传统与蒙古习俗结合D.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2023-04-20更新 | 826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B卷)

7 . 元代,占人口少数的蒙古族作为统治者,在法律上对不同民族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并将各民族依次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类,即“四等人制”。这一制度(     

A.旨在接受中原文明
B.巩固了蒙古政权
C.具有因俗而治特点
D.加剧了民族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元朝时期,汉族官僚精熟蒙古语,取蒙古名字等蒙古化倾向已成为常见之事。蒙古语的语法、词法渗入汉语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元代白话”文体。汉语文对蒙古贵族的影响并不突出,宫廷中主要使用蒙语。大多数皇帝虽有一定程度的汉语水平,但仍不能完全脱离翻译。这种现象说明元代(     
A.游牧生活影响深远B.民族分化现象严重
C.皇权专制得到加强D.统治者汉化程度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元朝建立后,进入中原的回回人开始大量做官或经商,他们的活动范围北至和林、上都,南及云贵,东达江浙,西抵甘陕,其后裔也在大江南北不断繁衍开来,因此有“回回人遍天下”之说。这一现象(     
A.加剧了当时的民族矛盾B.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相互交融
C.推动了各地的经济发展D.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强化
2022-11-12更新 | 188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四等人制”一词最早是由学者屠寄(1856-1921)在《蒙兀儿史记》中提出的,学术界迄今并没有发现元代实行过“四等人制”的法令,但这种划分却反映在一些政策和规定中,例如汉人打死蒙古人需要偿命,而蒙古人打死汉人只需“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汉人如当兵则不许充宿卫,如当官也往往只能做副贰。据此可知“四等人制” (     
A.是后世学者虚构出来的一个历史概念B.处在最底层的南人指的是南方的汉人
C.反映了元朝统治时期尖锐的民族矛盾D.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