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元朝皇帝在汉文正式文件中自称“中国”,面向汉人颁布的诏旨也大多采取汉地传统的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到元朝后期,随着对中原地区统治的深入,多数政策的出发点和关注对象都是汉人,统治者日益和中原接近,汉语、汉文化水平逐渐提高,也开始认同中原文化传统。据此可知,元朝(       
A.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正确处理了民族关系
C.统治者华夏认同增强D.重视民族文化的构建
2023-11-1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元)文宗(1304年—1332年)建奎章阁,“命儒臣进经史之书,考帝王之治”。为此搜罗才俊,其中既有汉族学者虞集、宋本等,也有蒙古族燕铁木儿、朵儿直班等,还有色目学者忽都鲁儿迷失、赵世延等。这表明奎章阁的修建(       
A.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B.推动了元朝教育的发展
C.强化了理学的正统地位D.化解了民族之间的矛盾
2023-11-12更新 | 268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元史》统计,1260~1263年的中书执政官共16人,其中汉人7人,蒙古5人,回回1人,畏兀儿1人,契丹1人,女真1人。这一现象反映元朝统治者(     
A.忽视“四等人制”的贯彻B.积极推进民族交融
C.注重对各族上层的笼络D.削弱中书省的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元史》记载,元代礼部尚书约82人,族属可考者78人。其中,汉人46人,占59.0%;蒙古人14人,占17.9%;色目人11人,占14.1%;南人7人,占9.0%。这一现象反映出元代(     
A.民族平等政策的实施B.民族交融进入高潮
C.注意缓和统治阶段矛盾D.儒家礼制得到贯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元朝时期,统治者决议“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确定了宋、辽、金三朝独立成史的原则,修正了南北朝修史时出现的“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谓南为‘岛夷’”的弊病。在对三朝历史编纂中,力图用相似的篇幅设置来记录三朝历史发展进程,负责编纂的史官也来自不同民族。这反映出元朝(     
A.“大一统”的政治意识得到强化B.边疆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C.开创了为少数民族修史的先例D.民族交融缓和了社会矛盾
2023-06-03更新 | 1214次组卷 | 1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元朝法律规定:蒙古人殴打汉人、南人,汉人、南人不得还手,只能向衙门提起申诉,但是申诉的结果绝大多数都是蒙古人胜,汉人、南人败诉。由此可见,元朝(     
A.沿袭女真传统制度B.法律系统瘫痪
C.实行民族歧视政策D.社会治安混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是敦煌莫高窟石刻,它是佛教人士驱魔消灾的宗教崇拜行为的见证。图中刻有“六字真言”两行,每行一种文字,计有梵、藏、汉、西夏、八思巴蒙古、回鹘六种文字。该石刻可用于研究元代(     
A.民族交融的趋势B.对西域管辖因俗而治
C.严格的四等人制D.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
9 . 据元朝《元统元年进士录》记载,当年成为进士的举子中,其母及妻为汉族的非汉族儒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研究的19位蒙古族进士中,母为汉人的占66.76%,妻为汉人的占72.73%。这说明元代科举
A.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融B.提高了汉族妇女的地位
C.营造了学习汉文化的高潮D.规模和影响力超越前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元延祐元年(1314年)恢复开科取士,规定凡考经问或明经的人,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课本,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由此,科举再次成为思想与权力之间的制度化链接。此举意在
A.尊重前朝传统文化信仰B.争取汉族士人的政治认同
C.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恢复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2021-12-09更新 | 4634次组卷 | 34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高新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